日债美债难兄难弟,20年期日债美债同时遇冷,长债跌跌不休,金融机构浮亏严重

最近美债和日债接连出现问题。

5月20日,日本20年期国债拍卖,投标倍数仅为2.5倍,远低于上月的2.96倍,创下自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并且尾差从4月的0.34飙升至1.14,这是198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500

尾差就是平均价格与最低接受价格之间的差距,尾差越大,意味着市场需求极为低迷,买家基本不愿意接盘长期国债。

所以,这个拍卖结果一出来,就让二级市场的日本长期国债价格继续大跌,收益率继续上涨。

日本20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大涨到了2.6%;

500

这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

500

日本80年代末,跟随美联储加息后,戳破了日本泡沫。

随后,整个90年代,日本一直在持续降息。

所以20年期日债收益率,也从90年代初的7.5%,一路降到1998年的1.25%;

2000年后,日本开始进入0利率时代。

但这时候,20年期国债收益率只在2003年短暂跌破1%;

随后就一直保持在2%震荡了七八年时间。

然后2013年,安倍经济学开始实施无限印钞的量化质化宽松,这也让日本2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降到0.2%左右。

从1990年,一直到2020年,这30年时间里,长期日债收益率整体一直在下行趋势里,从没有大周期上涨过。

但2021年全球通胀开始失控后,特别是2022年美联储激进加息,再加上日本通胀开始失控。

20年期日债收益率开始大幅上涨,从0.2%一路涨到现在2.6%;

30年期日债收益率,更是涨到了3.1%,同样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

500

由于债券价格和收益率是反向关系。

日本长债收益率如此大涨,意味着债券价格出现大跌。

考虑到日本是2000年后就长期0利率,并且2013年后日本长债也长期处于接近0利率的状态。

这使得,日本的养老金、保险、银行,乃至很多国际避险资金,都在低利率环境里,长期买入大量的日债。

但现在日本长债收益率飙升后,这些持有大量日本长债的资金,就面临严重的浮亏风险,给日本金融市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风险。

无独有偶,在日本长债拍卖遇冷后,美国长债也拍卖遇冷。

5月22日,美国20年期国债拍卖,投标倍数也从近六个月平均水平2.57下降至2.46。

这让美国2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涨过5.1%大关。

500

不过5月23日,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出现回落,但2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然维持在5%的高位上。

500

我看到有些媒体,把美债和日债收益率升高,解读为“用高利率吸引国际投资者购买”。

甚至还有解读为是市场投资者看好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才认为美国和日本长期不会降息,从而导致长债收益率上升。

但这种解读,属于南辕北辙。

当前美国和日本长债收益率升高,并不是什么对美国长期经济的看好,只是美债和日债市场流动性收紧的客观结果体现。

而且,也不是什么“用高利率吸引国际投资者购买”,这种解读给人感觉长债收益率越高,买的人越多。

但实际是相反的,长债收益率越高,反而是卖的人越多。

因为长债收益率上升,本身就是市场抛售增多的结果,因为市场投资者抛售多了,让债券价格下跌,才让债券收益率上涨。

得等长债收益率,由涨转跌,还是长期下跌时,才说明资金开始大量涌入抄底。

这就好比股市,一支股票大跌,本身就是被砸下来的结果,说明卖的资金,比买的资金多,股价才会跌。

至于跌下来后,买的资金会不会变多,则是另外一回事。

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时候进场购买抄底,是抄在半山腰,还是抄在谷底。

但从本周日本和美国的20年期国债拍卖遇冷来看,显然市场投资者对于美债和日债的当前价格,并没有信心。

要知道,当前美国长债价格,是已经大跌3年后的水平了。

比如,30年期美债的期货价格,是从2020年最高的182,跌到现在111。

500

这个意思是,如果有人在2020年买入了30年期国债,那么现在他账面会出现39%的浮亏。

当然,如果他能够持有30年到期的话,每年仍然可以拿到利息,30年到期还可以拿回本金。

但因为买入超长期国债的资金,很多都不会持有到期,只是为了赚差价。

一旦买入超长期国债的资金,选择中途抛售,就会把浮亏变成实亏。

2023年硅谷银行破产,就是因为在2020年买入大量低利率长期美债,然后在美联储2022年激进加息后,硅谷银行持有的长期美债出现严重浮亏,结果储户对硅谷银行没有信心,出现挤兑潮,迫使硅谷银行大量卖出长债,把浮亏变成实亏,最终破产。

像硅谷银行这样,拿着储户的短期存款,去购买长期美债,就属于期限错配,碰到长债收益率大幅上升,就容易出现严重浮亏,而被迫抛售。

可能有人还不太理解,为什么长债收益率大幅上涨,就意味着债券价格大跌。

我简单举例一下。

债券分为,票面价格和票面利率,债券价格和债券收益率。

其中票面价格和票面利率,是发行时就固定不变的。

但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的国债,债券价格和债券收益率则是实时变化的。

比如,有人在2020年买入30年期美债,年收益率为1%;

但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到现在5%;

这意味着,现在的人买30年期美债,可以每年拿5%的利息,并且可以拿30年。

而2020年买入30年期美债的人,他手里的30年期美债,每年只能拿1%的利息。

如果这个人现在着急用钱,需要卖掉手里只能每年拿1%利息的30年期美债,就需要折价出售;

这样折价买入的人,拿到期后,也相当于是每年拿5%利息。

这就是用债券价格差,去弥补息差。

所以,债券期限越长,受利率波动影响就越大。

只要长债收益率飙升,就意味着大量锚定在长债的银行、保险、养老金,都将面临巨额亏损,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最近就有一个活生生的投资美国长债出现巨额亏损的案例。

5月22日,日本农林中央金库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24财年该机构净亏损1.8万亿日元,约合126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是该银行有史以来最大亏损,也超过其过去十年约1.7万亿日元的盈利总和。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外国债券带来的损失。

其实就是主要投资美国长债亏的。

农林中央金库已抛售价值17.3万亿日元的所谓低收益资产,包括欧美政府债券和投资级公司债。

也就是农林中央金库已经被迫抛售这些浮亏的美债,从浮亏变成实亏了。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美国长债价格已经下跌很多,像30年期国债相比2020年已经下跌39%;

但农林中央金库仍然选择割肉,而不是死扛。

并且20年期日债和美债拍卖,都出现遇冷,买家数量减少,这说明市场投资者仍然认为,当前日债和美债价格,还不够保险。

说白了,就是市场投资者认为,日债和美债价格还会跌,也就是日本和美国的长债收益率还会上涨。

这就好比一支股票,虽然股价已经跌没了一半,但抄底的人仍然很少,这代表市场投资者认为这个价格还不够低。

其实正常来说,5%的年收益率已经很高了。

假如美债没有问题,那么市场投资者这时候买入20年期美债,可以稳稳的在未来20年时间里,每年拿5%的利息,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很香的。

但即使如此,现在的美国长债却不吃香,这已经说明很多问题。

这说明投资者对于二三十年后,能不能跟美国拿回本金,是有疑虑的。

而且,这次20年期美债的预发行利率5.035%,实际中标利率是5.047%;高出约1.2个基点,也是近6个月来最大尾部利差。

这说明当前市场投资者认为,当前美国长债的发行利率还不够高。

这是因为美国财政赤字严重恶化,市场投资者对美国的偿债能力没有信心。

在全球国债市场里,国家信用越高,长债利率就越低。国家信用越低,长债利率就越高。

想要市场投资者给糟糕的美国财政买单,就需要美国财政用更高利率去发行。

但那样就会导致美国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继续滚雪球式增加。

当前美国每年要支付的利息已经达到1.1万亿美元,约占财政收入的1/4。

如果美国长债收益率继续上涨,会让美国政府越发无力发行长债,只能不停大规模发行短债滚动操作,但如此以来,每个月就要面临天量到期美债规模。

网上这张图,比较直观看到当前美债每个月到期规模,过去两年持续大幅上升的事实。

500

从去年至今,美债每个月到期规模都在2万亿美元以上,其中90%为短债。

虽然所谓6月集中到期6万亿美债的说法是假的,但现在美国每个月至少到期2万亿美元的美债,也是很恐怖的事情。

只要市场流动性稍微紧张一下,美国这套每个月天量短债滚动的操作,很容易出问题。

我早在2021年,美债收益率刚涨过1.5%时,就预警过,未来这几年,美债收益率会大幅上涨;

我当时也分析过,美债危机的表现形式,并不一定会以违约的形式,而是会以长债收益率大幅上涨的方式体现,债券价格大跌。

这说明,美债市场出现抛售潮,市场在帮美联储加息,太高市场实际利率,容易引发流动性危机。

美债违约的难度比较大,只有美国两党今年9月没有通过新的拨款法案,导致美国政府停摆,无法发债,就无法借新还旧,才有可能导致美债违约。

在美国政府不停摆的情况下,只要美国还能发得出债,即使市场投资者没人买,爆发流动性危机,也会迫使美联储去高息扩表,在高利率的情况下去印钞购债,这毫无疑问是一剂毒药,但至少可以避免美债违约,这个对美国来说最糟糕的后果。

但那样一来,美元就会完蛋,会大幅贬值。

很多人认为美债不会违约,总是轻描淡写的觉得美联储印钞购债是没代价的,这是一种误区。

凡事都有代价,美债违约对美国来说是最糟糕的结果,但美国想要避免最糟糕的结果,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比如,假如美联储高息扩表的话,美债会以更加夸张的速度滚雪球式增长,所以越往后,美债越危险。

而且大家看长期美债的拍卖投注倍数也知道,美国长债虽然不吃香,但也不是完全没人买。

这次20年期美债投标倍数是2.46,意味着,投标总额是发行金额的2.46倍。

可能有人会说,不是还有这么多资金买美债吗?

但了解美债的人都知道,美债的投标倍数是非常敏感的数字,2.6倍算比较高了,代表市场需求旺盛。2.4倍算非常低了,代表市场需求低迷。低于2.4倍,就是危险值了。

重要的不是还有这么多资金买美债,而是买美国长债的资金变少了。

也就是这个投注倍数的变化趋势。

但客观来说,当前投标倍数还有2.46,也意味着美债还没有到没人买的程度,只要美国能发债,市场仍然还能买单,那么美债就还发得出去,就不会债务违约。

然而,市场购买美国长债的资金减少,代表市场觉得当前美债价格还不够低,收益率还能涨。

所以,即使美债没有违约,但只要长债收益率飙升,就意味着大量锚定在长债的银行、保险、养老金,都将面临巨额亏损,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当然,现阶段,不管日本还是美国,都还只是20年期和3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在飙升。

10年期美债和日债,都还没有突破临界值。

比如10年期日债收益率还维持在1.54%,没有高于2006年的2%高点。

我之前分析过,10年期日债收益率要是突破2%的临界值,那么日债危机可能就会爆发。

10年期美债收益率目前为4.517%,距离2023年5%的临界值,也还有一段距离。

在美联储已经降息到4.25%的情况下,如果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到5%,就意味着美联储对利率走廊的管控完全失效,市场已经在实质性帮美联储加息。

而且,10年期美债收益率,作为全球资产价格之锚,如果它也突破5%收益率大关,才会引发真正的恐慌效应。

所以综合来说,10年期日债的临界点为2%收益率,10年期美债的临界点为5%收益率。

如果二者都突破这个临界值,那么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可以把这个视为金融危机爆发的标志。

现在还没有触发这个标志,10年期日债和美债要达到这个临界点,估计还要一段时间。

我个人预估,可能下半年8-9月有一些概率触发这个标志,也就是10年期日债收益率可能涨到2%,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涨到5%;

当然,这仅仅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总体来说,大家也不用一直盯着美债违约,并不是只有美债违约才会引发金融危机。

近期很多流传美债6月必定违约的说法,这更多只是一些速胜论爽文强行拔高舆论预期。

假如美债6月没违约,就会有人跑出来宣传美国已经涉险过关,度过危机了,这就是自黑式洗白的套路。

但实际上,随着美债滚雪球式增长,越往后,美债越危险,而不是过了6月就度过最危险的时候。

此外,舆论如果对美债违约的预期过高,结果一看美国长债收益率飙升,这样一个对美国很糟糕的结果,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不及预期”,就觉得不够爽。

但实际上,当前美国金融市场已经存在流动性危机风险,这种风险的具体表现,就是美国长债收益率飙升,这对美国来说,是致命问题。

美债是否违约,只是一个左手倒右手的问题,虽然性质最严重,但短期来说,还不是最关键问题。

美国长债不吃香,收益率飙升,价格大跌,所引发的流动性危机风险,才是美国当前最头疼的问题,也是美国的金融死穴。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