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发芽菜和苗菜最好的季节,既能给房间加湿,还好看好吃
【本文来自《李子柒:归去,来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嫣然一顾
换个角度看,现在人的生活已经了然无趣了。这些做衣做饭、生活常识在过去式基本的生活技能。
就算是北京这样的城市里,也一样有着很多的生活乐趣。
入冬前,全家都会忙活着腌雪里蕻、酸菜,二伯管单位的后勤,跟大师傅关系好,离家又近,冬天隔三差五就拉一三轮车白菜头、萝卜头回家,爷爷做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白铁托盘放在每个房间里,将这些白菜头、萝卜头泡在水里,几天就能发芽,无论炒着吃、拌着吃,做炸酱面的菜码,都那个物资贫瘠的时代都是美味,后来超市里有卖的,叫黄芽,二十年前都能卖二三十一斤。
家里有两棵挺大的柿子树,每年入冬后,柿子完全成熟,两进院子的窗台上都晒满了柿饼,比鲜柿子更甜。
当时北京人大都种脆枣,太爷爷种了一棵红枣树,说更耐放,每年中秋打造,会跟邻居互赠,我们小孩子从九月就开始爬屋顶去摘各家枣树上早熟的果子,好像也没有谁家孩子摔坏了。晒干了,能吃一年。
每年爷爷都会在院墙外种一圈向日葵,足足有几十棵,冬天堂屋的八仙桌上,从来都没有少过瓜子,长大了才知道这东西营养极其好。有个姐姐太爱吃瓜子,门牙都有缺口了。
那时乡下亲戚中秋还会给很多绿豆、豌豆,爷爷给取暖用的煤球炉做了一圈架子,奶奶就在上面发绿豆芽、黄豆芽,豌豆苗,在那个食物匮乏,冬天家家吃炖白菜土豆萝卜的时代,童年中很多舌尖的记忆至今怀念。妈妈炒的那个花椒醋溜绿豆芽,很长时间都无法复制,直到有一天朋友无意中说你试试用猪油炒,从此炒素菜都改用猪油。
收秋以后,就没有多少新鲜的蔬菜可以吃了,家里会买小山一样的蒜,或者水培,或者土栽,都可以吃到新鲜的青蒜,无论炒鸡蛋(那时很少会炒肉,都是炖,然后用肉汤煮菜)、做面码、包饺子,非常提鲜。
现在叫酵素,以前叫果子酒。每种果子收获期过后,奶奶都会带着我们把搓堆买来的果子精心挑选一下,好的泡果酒,不好的做成果酱,根本不需要防腐剂,瓶子用蒸锅消毒,趁热灌装密封,只要瓶盖不涨,放一年都不会坏。冬天的时候,奶奶时常会做果酱卷给我们孩子吃。
过了春节,储存了一冬天的苹果梨山楂已经不能久放了,奶奶会做成水果罐头,印象中直到海棠结果,我们小孩子每天都有糖水罐头吃。蔬菜也会在丰收期晒很多干菜,茄子、豇豆这些炖肉感觉比新鲜的还好吃。规模最大的是晒白萝卜干,差不多一个月的周末,都在切萝卜晒萝卜,满院子都是臭萝卜味。有个婶婶是湖南人,她会做辣椒酱,用来腌白萝卜,佐粥根本停不下来。
我们那条胡同里,不知道谁种了几棵桑树,不仅夏天的时候可以吃桑葚,奶奶还淘换了一些蚕种,年年带着我们小孩子养几个大笸箩的蚕,到了冬天都会变成我们身上的丝绵袄,轻薄又暖和,还不要布票。以至于邻居都羡慕我家的闺女媳妇,结婚的时候都有缎面的丝绵袄。
做衣服更不在话下,奶奶的手艺放到今天,堪称大工匠了,大概是做得太多了,都不用量体,她打量几眼,成衣保证合身。以至于我都工作了,拿不下的项目,都是奶奶出手,一件传统的旗袍或者短袄马甲,差不多成就我多一半的业绩。现在好几万的高定,在当时只道是平常。
现在的日子,物质极大丰富,人们却觉得乏味,往昔的贫苦日子,其实更多了生活的情趣,或许那才叫生活。
习惯一代代效仿,就成了传承。
现在是发芽菜和苗菜最好的季节,既能给房间加湿,还好看好吃。
绿豆芽、黄豆芽、花生芽不能见光,需要专门的器具,当然最好的是紫砂,塑料的便宜;
芽苗菜中,口感最好的事豌豆苗,做汤凉拌炒肉丝都好吃,萝卜苗拌豆腐丝,香椿苗炒鸡蛋;
蒜头水培和栽培都好,小炒肉、炒豆干、炒饭加几棵都很提味。
吃不了的香葱、香菜,把根部种起来,依然能长,吃起来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