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每年还要脱产培训,坚持下来的,后来基本上都成了村医

【本文来自《“赤脚医生”不是医生,是卫生员,是背着药箱走在田埂上的农民兼卫生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6633147232553
  • 卫生员就是一般不打针。但是作为基本技术掌握,卫生员会打针。这个并不难,普通人自己练练也会。但是打针也是有风险的,学医的人都知道。

    在连队里,卫生员一般不打针。因为打针是需要医生、诊治者下治疗单,卫生员才能按医嘱打针。卫生员在没有治疗单和医嘱的时候是不会随意打针的。

    但是在团级卫生所的卫生员是打针的,他们就当成护士在使用了,虽然也有护士。最主要的是卫生所里有军医。没有军医的治疗单和医嘱,护士也不会给你打针。就这么简单。

    “赤脚医生”基本上是“单兵作战”,根本不存在医生在身边开治疗单下医嘱,所以“赤脚医生”不仅打针少,发药也不多,除了外伤等必须及时处理。更多的情况下是病情判断和起建议就医、帮助就医等作用。

作者对赤脚医生无知到一定程度了,最开始的赤脚医生确实是集中培训了一下,就下来发发药了,随着后来的发展,部分赤脚医生,已经具备打针,看病,接生等。没在农村生活过的,都是看书本的,赤脚医生每年还要脱产培训,坚持下来的,后来基本上都成了村医。有的是文化水平问题,尽管当时都选的上过初中的,那怕只上过几天,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坚持下来。至少,到改革改放时,我们(周围五个村的中心村,也称办事处)村卫生院,一半卫校毕业,一半赤脚医生提上来的。编制也有七八个人。镇上医院,甚至经常给病人开刀,因为离县城太远,我们镇上的医院还给附近几个邻县的山区镇看病。上了手术台会死,就是那段时间的常态。当然城里医院也一样。。。。镇上医院也有优秀赤脚医生。在那个医院条件不好的年代,只要你敢拿主意,你就能出头,在随时失去生命的重病面前,朴素的乡亲们认为,这人已经死了,如果医生能或者敢救,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死了也不会怪医生。很多赤脚医生,就是在这种死马当活马医的情况下闯出来的。我一个亲戚,才干赤脚医生没多久,没接生过,有一家难产,三个产婆束手无策,其中有一个提议让主人家去请医生,主人家派个腿脚快的跑到村里找,只有亲戚一人在村里值班,别人要么去镇上进药去了,有的学习去了,有的下队了,山区要找到那个队,找到人,可能要跑一天。亲戚没接生过,不敢去,人家跪下来抱着腿,没办法硬着头皮上,一边走一边回忆培训时讲的那些知识点。亲戚当时还没结婚,去了现场自己快吓死了,强自镇定下来,让其中一个产婆帮忙,好不容易孩子生下来,产妇昏过去,又一阵子急救,打针,最后母子平安。自此以后,这位亲戚就在村里特别受人信任,其实他的本事跟别人差不多。改革开放后,在村里开了小诊所,很多人都去找他看病,卫生所老不爽了。

那年代,像赤脚医生手册这东西,一个村,可能就两三本,甚至可能一本没有,就算有,也不在赤脚医生手上。别看现在还能找到,我隔壁当过两三年赤脚医生,小时候问某个木箱了是干什么的,结果他在老远的地方说这是我的,院里人就笑,你咋不要了,他说背着老沉了(没有药箱,自己打的药箱子)。问他培训发书吗,他说自己做笔记,或者抄赤脚医生手册。几十个人就几本书。

那年代,什么领域都缺少人才,兽医也是,家里另一个亲戚,在他老丈人家,拿了一本兽医类的书,自己给自己家牲口看看,后来一次生产队安排出去打工(农闲接散活挣钱),路上帮别人治了头牛,带队的村干部回来就举荐他当兽医。本来也没什么,有一年发猪瘟,镇上通知各村的兽医都去镇上猪场抢救,我们村比较远,赶到猪场后,别人把好救的都占了,还剩四头要看着就要死了的,他对俩徒弟说,我救这头,你俩这两头,领导问那头不救了,他说那头救不活了,打一针XX先放那,抢这三头有救的,最后,那头猪果然不到十分钟死了,另外三头折腾一个多小时被救过来了。总结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这位亲戚技术最好,后来他就当了畜牧站的站长,退休后他徒弟继任。现在80多岁一年四万多块钱,因为他退休时工资还很低,他对我说时还有点生气,说他徒弟就因为比他年轻十来岁,现在退休工资一年比他多五千多块,他在编30多年,人家才20多年。当然有人觉得,才几万块钱退休金不算什么,对比他的农民伙伴来说,已经不错了,退休后到现在80多岁,种十几亩地,山区的地,不连片,进不了大机械。他虽然脱产了,老婆孩子没脱产,当然有个儿子也在编,其他人都是农民。

那个年代,跟现在最大的不同是,缺少人才,现在不缺人才,就没有那么多机会,人才少的时候,机会就多一些,也就是大家说的内卷。当然,现在农村还是缺少医生,看个病要跑老远,镇上医院,也没像90年代那样做大型手术了,大点的骨折都要送县医院,也就做做急性突发病的小手术。你要说不行吧,但是又比郊区的镇医院强太多了,郊区人民恨不得感冒都跑市里来看。山区镇没办法,都往县里跑,车轮上的费用,比看病高。住在郊区的亲戚曾说对我说,老家镇上的卫生院,比他们镇强太多了。有病可看,敢看,有人看。就是说科室齐全,医生敢诊断,不会说看不了,打针输液人不少,住院病人也不少。当然,后两段内容,跟赤脚医生主题来说,还是跑题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