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试射是东风31AG吗
中国在导弹试验一天之后,就公布了四张导弹发射的照片。别被蒙了,这是从同一张张片里剪裁出来的,看火箭尾焰的细节就能看出来。有可能是用富士GFX100S或者哈苏X2D100C之类的中幅拍的,所以大刀阔斧剪裁之后还有那么多的细节。
关于图片,有人疑问:为什么看不到发射架。
这应该是在发射场的“洼地”里的机动发射架上发射的,周围有一圈土坝或者土坡,作为最基本的安全防护,预防万一发射失败爆炸造成过大伤害。镜头角度是略微朝上的,所以只看到坝顶(草丛距离很近,就是提示)和天空,看不到远处的建筑、山、树木等。发射车应该“躲”在坝后,看不见。
真的实战发射时,未必有这样的安全坝,那是开到哪里合适就在哪里打了。
这些都是小事,但还是有疑问。
第一疑问:NORAD为什么还没有公布导弹的发射地点和路径?
第二疑问:这是什么型号的导弹?
NORAD有庞大的空间监视卫星网络,专门就是全球监视火箭和卫星发射的。火箭发射和上升段的尾焰非常明亮,传说中的F-35在1600公里外就探测到导弹发射所以有反导能力,就是指只要在视线内,F-35的机载红外光电系统都能探测到火箭发射。当然,F-35反导是说笑了。那要是也行,美国早不焦虑了。
但NORAD的SBIRS卫星群就是专门对地球表面进行红外凝视的,火箭一点火就能捕捉到,然后根据上升段的尾焰轨迹计算预定弹道和命中目标。SBIRS的前身DSP只能看到弹道导弹的尾焰,SBIRS的灵敏度高得多,在理论上能看到防空导弹的尾焰,马航MH17在东乌克兰被击落,西方的重要证据就是SBIRS提供的发射轨迹。
本来SBIRS还要发展SBIRS LOW。SBIRS由4颗同步卫星组成,SBIRS LOW预计由24颗低轨道卫星组成,每颗卫星携带一台红外扫描系统和一台红外跟踪系统,用于在近地空间精确跟踪弹道导弹的中段飞行,最终为反导拦截提供数据,但计划现在下马了,可能以某种形式的反高超卫星群取代。
长话短说,作为弹道导弹,SBIRS在第一时间就可以提供精确发射位置、二级和三级火箭点火位置、全程弹道和最终落点,NORAD也会公布,但是始终没有,外媒提到“海南附近”的发射位置,美国也闭口不谈。为什么?
美国肯定不会为中国保密。中国也没要保密,在发射前就通知美国(避免误判,弹迹也通过关岛)和法国(落点在法属波利尼西亚专属经济区内),日本、菲律宾只是航行警告,避免太空碎片的误伤。
会不会是SBIRS只看到发射和上升段(这个肯定看到的,看不到才是不合理的),但后面“不见了”。确实,需要SBIRS LOW才能中段跟踪,但那是在非合作情况下。现在是合作情况,中国通知了美国,估计不仅告知发射,还告知了落点区,SBIRS是有能力从广域凝视转为窄域跟踪的,但依然“跟丢了”,会不会是因为导弹实际上是高超音速机动滑翔的弹迹,超过了SBIRS的跟踪能力?
这依然只是猜想。这就牵涉到第二个问题了:到底是什么导弹?
坊间一开始是猜测东风41,后来集中到东风31AG了。必须说,不管是东风31AG还是东风41,公布的只是在储存筒内的状态,导弹的真容从来没有公布过。一般认为这两者都是三级导弹,但这也是外界的猜测。一句话,如果这真是东风31AG,这也是首次公布真容,而不是“看到了认出来”。
这好比谁都知道有个美女叫西施,现在有一张美女图,于是大家都是这就是西施。但是不是西施呢?除非提供图的人同时提供更多的信息,看图是不能认人的。
中国的洲际导弹力量一直在迷里雾里。东风31的射程勉强可以从东北打到美国西海岸,但东风31AG据说射程达到12000公里,可以覆盖美国大部分了。要到东风41的15000公里才能覆盖美国全部。
东风31AG是如何做到增程50%的?是增大发动机,改进推进剂,还是减轻弹头?这些都不清楚。东风31AG与东风41的关系也不清楚。甚至有说法东风41根本没有定型,现在是靠东风31AG在撑着。这些都只是传说。知道的人不会出来证实或者否认,不知道的人反正也就是猜想而已。
一句话,缺乏足够依据确认这就是东风31AG,除非有权威消息。
但这可能是助推-滑翔弹吗?导弹前段与东风-17明显不同,与常规弹道导弹更加符合,但这也可能是发射时的整流罩。弹道导弹的话,这也是整流罩。“三叉戟D5”的弹头去掉整流罩后是这个样子的:
疑问依然来自“南海、吕宋岛、南太平洋”三个碎片区。
这是外媒推测的中国导弹弹迹
这是历史上美国“三叉戟D5”的弹迹
比较中美弹迹,中国的左下还有NOTAM3054的一块小区域,就在文昌发射中心外。这作为第一级坠落区太近了,可能是发射安全区。吕宋岛西北和东北才是第一级、第二级的坠区。没有任何其他“南太平洋”坠落区的信息。落点区在南太平洋的法属波利尼西亚的Marquesas群岛海域。比照“三叉戟D5”,第一级、第二级的坠落位置和吕宋岛西北和东北差不多,第三级坠落区差不多在全程1/3到1/2的位置了。
老问题:要么中国没有宣布第三级的坠落区,这不合理,中国有责任公布,避免航行危险,比照射程相似的“三叉戟D5”,第三级坠落区应该在关岛附近,美国海岸警卫队应该得到通报,但没有任何消息证明他们得到关岛附近太空碎片的NOTAM;要么这是二级火箭,那就不可能是传说中的DF31AG。
反过来,助推-滑翔和大气层内起滑的话,发射时就以相对较小的爬升角爬升,不追求过高的高度,转入水平后启动二级、水平推进,然后转入滑翔,第一级和第二级的碎片区就很合理了。
这都是猜想。还需要等更多的消息。相信NORAD最终会说些什么的。
还有,为什么突然不再打高弹道了,而是打全程?只有助推-滑翔弹才不可能用高弹道测试。
美国“民兵III”每年都会打几发临期弹,但东风31AG打一发临期弹的说法说服力不足。“民兵III”有400多发,测试打几发无所谓。时间也三四十年了,该测试可靠性了。东风-31AG一共没几年(据报道2017年才服役),数量又少,这样的测试法不合理。到风电场都上线了,时间也至少20-30年过去了,这样的测试才合理。
当然,外媒最喜爱的说法是:火箭军在大规模反腐之后,用实射证明依然有战斗力。看来佩洛西窜访后和去年的大演习也是要证明军内反腐的成效了。
不试射,强弱于我何异
不造舰,一切有情皆孽
不登月,梦幻泡影空虚
不填岛,忧怖涨落无常
不出关,芳华刹那而已
不灭寇,苦苦不得解脱
不问鼎,诸行了无生趣
东风5B: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
东风41:战略制衡,战略摄控,战略决胜。
---------------摘自国庆70周年阅兵解说词
二是进行了通报,但通报时间不会太长。米国那个眼镜蛇球飞机居然飞去了渤海,有三种可能,一是渤海有更重要的事,二是只得到通报,不知道在哪打。三是对太平洋上测控有信心,不怕分心干别的。或者三者兼而有之。如果通报时间不太长,更说明是一种临战试射,不是新弹头检验。
三是如果东31ag就是装了米国跟踪不连续的弹头呢?这不能完全排除。但我们看看发射时的照片就明白了。第一,这不是一枚乘波体弹头,直径两米的弹体外形也不符合再装入滑翔乘波体的形状。最多是所谓初代滑翔双锥体或者弹头有小幅度滑翔功能等。应该与亚尔斯,白杨m这类弹头的突防手段没有本质区别。
那么基于以上三点,如果不是乘波体高超弹头,美国会跟踪不连续吗?我们听说朝鲜曾打了一发高超让美国跟丢了,我们的高超一般认为米国现有雷达和预警卫星也会跟踪不连续。但以nmd现有能力,普通弹道导弹弹头无论是俄国还是我们,不但不应该被跟丢,按照席亚洲的说法,nmd对它们都能很大概率构成有效,有用的拦截。在这个领域只能拼数量。所以,不应该会出现跟踪不到的情况。如果跟踪都跟踪不上,东31ag也没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突防手段了。
最后这发弹的政治影响。影响是超乎想象的。至少会让人联想到如下方面:一是俄已被逼到墙角,遭到西方远程兵器直接打击本土腹地重要军事和政治设施的严重威胁,防空已经防不住。这个档口企图试射萨尔马特进行恫吓,没想到试射爆炸,连发射井都炸了。这是重大打击,动摇战略决心,被对手看到了底牌的虚弱。面临威慑能力降低,甚至动摇战略平衡的风险。这时候我们来了一发,轻松获得成功,展现了实战能力。从侧面扶了一把全球战略稳定。不管强敌能不能全程跟踪甚至有效拦截。我们都显示了不输于俄的实战化洲际导弹能力,且敌我友三方都知道,我们还有更先进的没拿出来。
二是菲律宾南海碰瓷,挑动神经,容易擦枪走火,已经极限操作。两个落点在菲律宾东西两面也许是巧合,但有心人可以自己对号入座,提丰也好其他什么也好。连爸爸都能打,近在咫尺的儿子,如果想打,一定会揍个生活不能自理。碰巧又宣布了黄岩岛军演,这是常规军力展示,战略威慑结合常规作战威慑,显示了终战克敌,不怕升级的底气,加上实战能胜的能力。
三是中东方向,不知道以色列的空袭驻黎维和部队营地周围是出于何种目的,阿拉伯世界在看透了俄罗斯的外强中干,自顾不暇之后,处于斗争的低谷,对我们之前的政治努力也缺乏信心。甚至陷入对抗迷茫和还能靠谁的不自信?这发弹犹如一声惊雷,让他们似乎可以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力量。
四是结合美联储降息,国内宽松政策出台的关键时期,使国人对未来局势的不确定性和安全的担忧有所缓解,客观上平复了忧虑,提振了信心,增强了能保障和平发展的信念。与金融措施起到了叠加效应。
五是外长联大会议,一发导弹过后,各国把目光投向我们,一时间又成了主心骨和风向标。
六是在美大选期间,两党说的做的越来越过火,一发冷静弹有助于让想冒险和浑水摸鱼的人降降温,正视现实。
俄罗斯打那么多发都没人太当回事,我们的一发打出去,忽然觉得世界安静了许多。这发弹在特殊时期具有了特殊的战略意义。
不试射,强弱于我何异
不造舰,一切有情皆孽
不登月,梦幻泡影空虚
不填岛,忧怖涨落无常
不出关,芳华刹那而已
不灭寇,苦苦不得解脱
不问鼎,诸行了无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