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关税问题

       自新能源汽车出口以来,美欧打压加征关税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据国内有些人的测算,中国出口美国的新能源产品,美国加征的关税最高达到38%,即使是这样,中国自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价格优势依然存在。就成本而言固定成本(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以及运费等)以外就是劳动成本。由此可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净成本中的劳动成本占比是很低的。就拿基建工程的关键设备盾构机来说我们的对外销售价格是国外产品价格的10%。由此也看出其中的劳动成本占比有多低。

       中国出口规模增量如此庞大好像是中国的最大优势,但是我要问一下:这个优势的背后是怎样的情境:劳动者的审过水平和消费水平增加值是多少?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指出:“单纯讲扩大国内消费是一种误导,扩大消费还要考资本的投入和生产的实际效益的增加量”。简单的讲就是费效比是多大,销售量与盈利之间的关系曲线如何。就像温铁军所言:中小企业的规模效应有限,所以拿不出更多的钱来留住人才。中国的高铁和新能源产业虽然规模总量很大,但由于投资很大,所以高负债是普遍现象。尤其是中铁。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这些产业中的劳动者收入并不高——因为还债压力太大。

       拜登为什么力主打压中古欧的新能源?就是因为拜登认为中国的价格太低——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美国加征的关税最高达到38%,即使是这样,中国自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价格优势依然存在。”拜登没有看走眼:光是AI技术人员总规模,中国就超过美国三倍还多。即中国在中低端AI技术应用层面的规模效应意向到了美国的利益。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在中低端AI技术应用层面的技术人员收入并不高。就人才而言,美国对人才的态度是能力决定价格,中国则不是这样看的(实际情况大家应该都清楚)。

       根据游客在美国唐人街的采访可以看到:一个华裔老奶奶摆地摊卖水果,她每月可以拿到920美元的社会救济,加上买水果的收入每月大致可以有近2000美元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大约是2000美元多一点。折合人民币相当于中国一个高级工程师退休金。

       再回到美欧加征关税的问题。如果中国巴西能源出口价格增加15%,其中8%增加工资,7%留作技术创新基金。假定美国由此减征进口关税为25%,那么林毅夫先生的论点就可以得到验证:生产增效带来的消费拉动就有了物质基础。这个道理农村卖鸡蛋的老奶妈都懂。70年我在农村工作队就知道老奶奶的信念:“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片面强调拉动消费是不可能提高“负债消费”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