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杰: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与战略

7月31日晚,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前景展望》新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会议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清华大学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和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光明网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圆桌交流环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周绍杰结合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中国城乡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观点和策略。本文根据周绍杰教授现场发言整理,已经本人审定。

500

周绍杰教授结合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中国城乡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观点和策略。

第一,从工业化的角度审视城乡协调发展。中国的城乡关系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直接产物。在计划经济时期,农业部门通过剪刀差为工业积累资本;改革开放后,农村释放的劳动力成为城市和工业部门的重要支撑。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农村都发挥了要素输出的关键功能。

第二,从改革开放的视角探讨城乡协调发展。中国改革的起点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不仅为改革提供了合法性,而且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更是成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三,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分析城乡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四大特征与城乡协调发展紧密相关,包括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党中央长期以来对“三农”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每年出台的1号文件均聚焦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党中央提出的“三农”发展目标——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体现了对农业农村全面振兴的决心。为此,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第一,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战略,需要可持续发展。从战略整体布局和落实来看,既要顺势而为,也要积极有为。第二,乡村振兴应以农民发展为中心。第三,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农村的发展基础、发展状况以及产业基础、人口状况差别很大,不存在统一的乡村发展模式。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城市和农村在规划、建设和治理上的融合,是从城乡统筹发展到融合发展的重要转变。未来,国家要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决定》还提出了多项政策创新,包括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利益、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这些政策和战略将对未来城乡统筹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