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考古,遗址旁蹦迪,这座文化遗产名城进入next level!

500

作者 | 杨浩然、张姝琳

2024年7月27日,随着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落幕,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第二。

我国迄今已拥有59项世界遗产,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0项,双遗产4项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2024年8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来源:图虫创意)

500

同时强调,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要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用实际行动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来源:图虫创意)

500

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度重视,曾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作为当今世界遗产第二多的国家,我们理应对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但同样也需要问上一句:

文化遗产怎样才能活起来?历史文化名城怎样才能焕新颜?

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在欧洲文明的心脏——希腊,找一找答案。

若是问希腊第一大城市是哪里?你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说「雅典」,但希腊第二大城市是哪里?恐怕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在希腊北部,有这样一座城市——它既是历史厚重的文化名城,又是灯红酒绿的青春都市。它拥有一个拗口的名字「塞萨洛尼基」。

500

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

500

塞萨洛尼基是中马其顿大区和塞萨洛尼基州的首府,也是希腊第二大经济、文化中心,东南欧主要的交通枢纽。塞萨洛尼基市区面积1285.61平方公里,2023年人口约81.5万人。

它是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希腊第二大文化中心,塞萨洛尼基以拥有大量的拜占庭建筑以及重要的奥斯曼帝国、犹太人建筑而闻名。1988年「塞萨洛尼基的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筑」更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7年塞萨洛尼基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

塞萨洛尼基城内散落着众多的历史遗迹

500

它是青春活力都市。极富活力的夜生活是塞萨洛尼基的标签之一。同时,塞萨洛尼基拥有2所国立大学,其中,亚里士多德大学是希腊乃至巴尔干地区最大的大学。因拥有南欧最大的学生群体,塞萨洛尼基在2014年也被评选为「欧洲青年之都」。

夜间城市广场聚集的年轻人

500

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标签下,是一座历史与现代深度融合的城市,更是一座「白天考古、晚上蹦迪」的双面魔幻都市。在这里,既可以感受到跨域两千多年的历史沧桑,更可以体验到希腊独特的夜生活魅力。

行走于塞萨洛尼基的街道之上,

前一秒还沉浸于城市的风光,

下一秒就会被马路边正在开挖的考古现场惊掉下巴

500

在塞萨洛尼基,

现代建筑与遗址不仅可以和谐共存,

甚至可以激发建筑师们无尽的奇思妙想

500

那么,这样一座「城市里‘考古’,遗址旁‘蹦迪’」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如何实现青春化演绎的呢?

01

塞萨洛尼基的前世今生

了解一座城市,必先了解它的历史。

塞萨洛尼基这座城市最早可追溯至马其顿时期。公元前315年,马其顿国王卡山德在此地建立城市,并以其妻子(亚历山大大帝同父异母的妹妹)的名字命名,其含义是「色萨利人的胜利」(她恰好出生在其父亲菲力二世战争取胜的那天,于是就以帮助他取胜的色萨利人的名字为女儿命名)。

马其顿王国衰落以后,塞萨洛尼基于公元前148年成为罗马共和国新设立的马其顿行省的治所,并于公元前41年成为罗马共和国的自由城市。

塞萨洛尼基之后很快发展成一个重要的贸易交汇点,有一条罗马道路连接君士坦丁堡和第拉希(今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便于发展欧洲和亚洲的贸易。

串联罗马、君士坦丁堡和第拉希的贸易路线Via Egnatia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至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塞萨洛尼基处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控制下,其重要性仅次于首都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最重要的两个商业中心之一。

基督教也从被禁止的邪教成长为具有绝对统治地位的国教,并被希腊人渐渐塑造为我们现在所知的东正教,塞萨洛尼基也顺势成为希腊本土的文化与宗教中心。这一时期,众多教堂拔地而起、马赛克壁画也发展至顶峰,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如今,在塞萨洛尼基仍随处可见拜占庭时期建筑

500

500

公元1387年到1430年,奥斯曼帝国两次攻占塞萨洛尼基,将其改名为萨洛尼卡(Selânik)。直到1912年塞萨洛尼基都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是帝国内最重要的贸易与商业城市之一。

在土耳其人长达5个世纪的统治下,塞萨洛尼基大部分的教堂被改造为清真寺。然而,这种改造并不是推倒重建,而是通过加盖宣礼塔、增加穆斯林建筑元素等手段进行,为此后古迹的恢复留下了可能性。

拜占庭时期作为教堂使用的

「伽列里乌斯圆顶大厅」,

在奥斯曼时期被改为清真寺

500

500

随着两次巴尔干战争的爆发,1913年8月10日塞萨洛尼基正式回归希腊。

然而,从塞萨洛尼基的回归开始,命运的齿轮似乎便开始了转动。【融合】【串联】【升维】,塞萨洛尼基从「历史文化名城」向「双面魔幻都市」的蜕变就此开始。

短短4年之后,塞萨洛尼基便面临了回归后的第一个转折点。

02

【融合】大火带来的城市新生

1917年,一场由法国驻军引发的毁灭性大火席卷了塞萨洛尼基,大火持续了32个小时。这场大火摧毁了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大约9500座建筑物起火,超过70000人无家可归。

值得庆幸的是这场大火并没有伤亡记录,同时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生的契机。面对大火焚烧过后的断壁残垣,彼时的政府提出:「借重建的契机,对中心城区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

要知道,那时的塞萨洛尼基正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传统城市格局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二是,人口增长造成的住房资源短缺问题。因此,这项提议一经提出便获得了社会各方的支持。

1917版塞萨洛尼基中心城区规划图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1917年的这版规划由法国建筑师、考古学家、规划师Ernest Hébrard(1875—1933)领衔设计,和当时的欧美城市常见方法一样,方案都是由个体建筑/规划师设计,所以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规划将塞萨洛尼基的东方特征一扫而空,从此该市成为一个欧洲风格的城市。

1. 古迹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

塑造城市文化轴线

在1917版规划当中,Ernest Hébrard着重提出「将古迹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的理念,针对「罗马市集」和「伽列里乌斯建筑群」两大城市重点遗址,塑造了两条特色鲜明的轴线:

▍轴线1:亚里士多德广场→古市集广场

过去与未来相呼应的城市主轴。

1917版规划中提及的城市中心轴线,

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500

1917版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在海边规划一个汇集公共服务的城市中心,该片区由两座广场组成,通过宽阔的林荫大道将二者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与海岸线垂直的轴线。

这两座广场便是如今的「亚里士多德广场」和「古市集广场」,这条轴线也不负众望的成为了塞萨洛尼基最热闹和繁华的商业中心。

两座广场之间通过一条完整的绿道连接,

两侧留出了供人行走的宽阔步道,

在市中心绘上了一笔亮眼的绿色

500

「古市集广场」位于塞萨洛尼基的遗址「罗马市集」附近。

这里是塞萨洛尼基从城市建立(公元前3世纪)到拜占庭早期(公元5世纪),近8个世纪的城市中心。在罗马时期,这里更是代表了此地的社会和宗教中心,并拥有最宏伟的建筑。不难看出Ernest Hébrard将城市主轴设立于此的用意。

位于现代建筑环抱之中的「罗马市集」考古遗址

500

相比于历史悠久的「古市集广场」,「亚里士多德广场」则是完全新建的城市中心。在一众「新拜占庭」风格建筑的环抱下,这里如今已成为塞萨洛尼基最繁华、最具人气的商圈。

同时,「亚里士多德广场」也是这座城市举办大型活动的首选地,夜晚更能展现其无尽的魅力。

如今的「亚里士多德广场」

是塞萨洛尼基人气最旺的商圈

500

这里也是「耶稣受难日」活动的终点

500

▍轴线2:伽列里乌斯建筑群

城市文脉与自然风光融合的遗产轴线。

在1917版规划中,城市古迹被视为公共空间网络的主要焦点,其中最为知名的「伽列里乌斯建筑群」更是被塑造为彰显城市文脉的遗产轴线。

1917版规划中的文化轴线,

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500

「伽列里乌斯建筑群」是塞萨洛尼基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群,建于罗马与拜占庭这两个时期的转折点。

它的建造始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彼时罗马帝国正处于「四帝共治」时期,帝国被分为东西两半,设两个奥古斯都(正皇帝),每位奥古斯认命一名凯撒(副皇帝),协助管理。

时任罗马帝国东部凯撒的伽列里乌斯(公元293-311年)选择塞萨洛尼基作为其统治中心。

500

现存的「伽列里乌斯建筑群」由「伽列里乌斯圆顶大厅」、「伽列里乌斯拱门」和「伽列里乌斯宫殿」三处遗址组成,其在建造之初便呈现线性排列。

伽列里乌斯拱门与圆厅和竞技场

500

「伽列里乌斯宫殿」由11个房间

从三面围合成一个近似矩形的中庭

500

1917版规划中提出将现存的「伽列里乌斯建筑群」遗址以道路进行串联,并将道路向海边延伸,从而将遗址与城市、与慢行空间、与自然风光融合为一体。同时,「将古迹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的理念也直接影响了塞萨洛尼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

时至如今,塞萨洛尼基仍保留了一个历史文化展示区——Ano Poli上城区。Ano Poli建在一座坡度较高的山丘之上,其北、西、东三面由拜占庭时期的城墙分割,南面紧邻着中心城区。该片区保留有许多早期基督教的教堂,可谓是塞萨洛尼基的一座「露天博物馆」。

针对Ano Poli上城区,塞萨洛尼基在1979—1985年期间,出台了一系列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例如,保障传统街道的肌理、限制街区建筑高度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Ano Poli最初的风貌。

Ano Poli上城区保持了最初的肌理,

新老建筑浑然天成

500

正是得利于塞萨洛尼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1988年,「塞萨洛尼基的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筑」被写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项文化遗产并不是针对某个单独的点位,而是包含了15个分散于全城的遗产点位。

而在这次的「打包申遗」过程中,Ano Poli上城区在其中更是功不可没。

15个遗产点位中,

Ano Poli上城区便贡献了7个点位

(来源:isanet)

500

尽管「打包申遗」已然尘埃落地,塞萨洛尼基针对Ano Poli上城区的保护却仍未停止。1997年塞萨洛尼基成立了一个专题研究小组,为Ano Poli地区制定了更为全面的保护计划。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针对片区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等级分类(共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制定了专门的保护计划)。

片区内的围栏、露台、楼梯、树木、

岩石和浮雕等等也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500

2. 疏解中心城区功能,重塑城市发展格局

除古迹与公共空间的融合,在1917年规划中还有一项核心任务——疏解中心城区居住功能。对此,Hébrard提出:将工人居住区搬向西部地区,中上层阶级则逐渐从市中心向东郊迁移。

在此指引下,塞萨洛尼基的发展重心首次开始沿海岸线向东西两侧转移,滨海区域的建设首次成为重点。

1918年塞萨洛尼基整体规划,

中心城区的东西两侧被纳入规划,

海岸线成为整座城市重要的一部分

(来源:researchgate)

500

实际上,这项举措可以推行也有天时地利的因素。在19世纪以前,塞萨洛尼基的海岸线仍被连续的城墙所包围,这些城墙最早可追溯至公元4世纪。

而1873年至1911年,土耳其当局为了强化塞萨洛尼基的港口贸易功能,对海岸线的城墙进行了彻底的拆除。这项拆除工作,虽严重破坏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样貌,但也将十数个世纪未能露面的海洋还于了这座城市。

约1986年拍摄的塞萨洛尼基海岸线照片,

此时的海岸线被连绵的城墙完全隔离开来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如今塞萨洛尼基海滨商户林立

500

在1917版规划的指引下,海滨区域开始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地区,无数商户面朝大海拔地而起;同时,这场海滨区建设的狂欢,在不远的将来还间接引发了一次大胆但却经典的滨水区更新。

03

【串联】一次大胆的滨水区更新

随着塞萨洛尼基城市的逐渐向东拓展,如何联通中心城区与东部新城区便必须提上日程。

城市道路上的联通并不困难,但如何实现「人」的互通则成为了老大难。同时,老城与新城之间狭长的海岸线如何利用?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直至新世纪的到来,此事才算是迎来了转机。

新建成的「新滨水区」,

通过绿地与步道将城市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500

2000年,塞萨洛尼基市政府发起了一场国际建筑大赛,旨在更新并重建新滨水区,于2006年开始了一等奖作品的建设。

第一部分(约75800平方米)于2008年完工,第二部分(约163000平方米)于2011年开始,于2014年完工。该片区由两部分组成:1条「防水步道」和13个「花园绿地」。

500

1. 连续且无遮挡的「防水步道」

「防水步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慢行空间,步道全长约3公里,全程连续且无任何建筑遮挡。步道两端分别位于「亚历山大广场」和「塞萨洛尼基音乐厅」,有串联过去与现代的含义,将老城区与新城区连接在一起。

防水步道内的休憩空间

(来源:图虫创意)

500

如今,这连续3km的「防水步道」已成为塞萨洛尼基市民休闲的首选地,每天都有无数市民来此散步、跑步和骑行……得利于步道的亲水性,这里也成为了看夕阳和钓鱼、表演的首选地。

步道还通过标线划分了行人与自行车道

500

步道的边缘有很多街头表演者

500

2. 主题鲜明、功能多样的「花园绿地」

「花园绿地」是此次更新中提出的术语,它是由一系「小」空间所组成的「大」公园。这些空间试图保持家门口小花园的熟悉感,同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

「花园绿地」在规划之初由13座小型公园组成,每一座公园都被赋予了与名字相关的主题性。它们既是13个单独的小型公园,也共同组成了「花园绿地」这一全长3公里,拥有2353棵新树、118432棵新植物和58.75英亩绿地的现代奇观。

500

13个公园之一的水花园,

顾名思义建设了一个小型水池供市民休闲

500

在基础设施方面,「花园绿地」部分设置了公园之间的穿行步道、供行人休憩的长椅、杂货售卖驿站和观景台,极大的提升了滨水区域休闲的便利性。

道路上随处可见的服务驿站

500

此外,在最初13座公园的基础上,如今还建立了一些功能更加实用的主题乐园,既填补了规划中未涉及的空间,也增强了「新滨水区」的吸引力。

寓教于乐的交通安全主题乐园

500

遛狗公园

500

小结一下:在1917版规划的指引下,塞萨洛尼基既奠定了以古迹为焦点、遗产与城市共存的发展思路,塑造了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的城市文化轴线;更是通过「新滨水区」的更新,将城市的过去与现在串联在一起,打破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次元壁」。

04

【升维】从历史文化名城到青年艺术之都

如今的「新滨水区」已经成为当地人和游客的热门聚会场所,是一排排看着永无止境的餐馆、咖啡馆和酒吧的所在地。众多大学生与青年人口为其注入了年轻气息,旧港口的夜生活也迎来了复兴。

海滨酒吧拥有绝佳的景色与更时尚的人群,从春季到秋季,船只充当着水上酒吧和俱乐部。在过去的20年里,城市西入口处的前工业区已转变为一个焦点夜生活场所,拥有许多潮流音乐场所与舞蹈俱乐部。

滨水区经历过20世纪70年代的地震后更新,

现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街区之一

500

同时,不止是「新滨水区」,如今城市各处年轻气息鲜明,充斥着丰富的另类文化艺术场景。

塞萨洛尼基是《孤独星球》评选出的终极派对城市之一,被誉为巴尔干半岛的西雅图。这得益于该市拥有的众多青年人口。

市内多所大学(包括亚里士多德大学、马其顿大学、希腊国际大学等等)有150000名学生在读,加上常住的年轻居民,塞萨洛尼基约有200000名年轻人,占中部城市居民的50%和全市总人口的1/5。

该市的青年领域发展十分迅速,积极发布非正式青年倡议,拥有各类青年非政府组织以及非常活跃的学生社区,他们在社会和公民问题上积极行动。长久以来,塞萨洛尼基持续举办多项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的青年活动。2014年还被授予了欧洲青年之都称号。

第八届欧洲青年大会2023年在塞萨洛尼基举办

(来源:boell)

500

塞萨洛尼基不仅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青年艺术之都,它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又现代化、国际化,以其繁忙而年轻的街道上永不停歇的生活和先锋艺术氛围而闻名于世。

1. 「壳」的升维

从「遍布城市的古迹」到「遍布城市的艺术」。

在塞萨洛尼基,艺术随处可见。塞萨洛尼基既是一座露天博物馆也是艺术的骄傲贡献者,当地人中不乏绘画、电影、戏剧和音乐领域的重要艺术家。其伟大的文化遗产在旋律、展览、画廊以及知识分子和哲学家的热烈讨论中生动鲜活地显现在城市各个角落。

塞萨洛尼基拥有80多家私人画廊,其中展出的大多是新人艺术家的作品。还拥有一批希腊最重要的博物馆,如考古博物馆、拜占庭文化博物馆等等,众多主题博物馆如摄影博物馆、铁路博物馆等也对艺术和科学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城市中许多古建经过升级改造,更是摇身一变成为了文化艺术中心。

古老的拉撒路修道院

已被改造成一个文化中心和表演中心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塞萨洛尼基市立美术馆

使用海滨波西多尼奥体育中心附近的

旧考古博物馆作为永久展览空间

(来源:Yeni Cami)

500

同时,塞萨洛尼基遍布古代建筑之上的街头艺术同样令人惊叹,整个城市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街头画廊,在每条小巷、每栋房子、每样东西,甚至在树上——都可以找到喷漆罐和记号笔的痕迹。

这是一种青年社会艺术现象,一种表达方式,它们构筑了一道艺术帷幕,笼罩着整个城市。

散落于城市各处的涂鸦作品

500

塞萨洛尼基不仅搭建了精美的「艺术之壳」,城市的艺术内涵也很深厚。

其在戏剧和电影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北希腊国家剧院以及其他私立学校和剧团都曾参与过该市的戏剧活动。

这座城市吸引了大批电影迷和电影制片人前来参加一年一度的塞萨洛尼基电影节。塞萨洛尼基的城市景观曾多次出现在电影和纪录片中,电影制片人也曾多次选择这里作为创作背景。

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于1960年首次举办,当时名为「希腊电影周」。每年11月开幕,至今已举办55届,这场电影盛会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电影制片人,电影节期间还会举办讲座、音乐会、艺术展览等一系列其他文化活动,增强了塞萨洛尼基的文化底色。

2023年第64届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

在海滨的一个废弃仓库中举办颁奖典礼,

各位获奖电影制作人合影留念

(来源:filmfestival)

500

音乐也一直是塞萨洛尼基多元文化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遥远国度的不同流派音乐来到了这里,并与希腊风格融合,产生了不同寻常的效果。

塞萨洛尼基常态化举办国际青少年管乐节,用音乐语言激励年轻人。

通过一系列活动(三角洲市联合排练、联合演出等),让青年人接触不同的乐队运作模式和方法,发展希腊和外国音乐团体之间的艺术和友谊关系,推动以艺术和年轻人为重点的创新合作模式,支持年轻人在业余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建立各项交流项目并与国外链接,开拓视野。

国际青少年管乐节

通过音乐让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合作

(来源:youthbandfestival)

500

2. 「魂」的升维

让青年搭建理想中的城市,塞萨洛尼基的心脏随年轻人而跳动。

在塞萨洛尼基遍布城市的艺术背后,年轻人是其不可或缺的力量。早在2014年获得欧洲青年之都称号时,塞萨洛尼基便开始谋篇布局青年推动城市发展,推出了「Artecitya展望未来之城」(2014—2018)项目。

该项目由来自欧洲各地的9位合作伙伴共创。汇集了青年艺术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市民,以重建我们想要居住的城市。首要任务是激发一种积极创新的城市生活理念,同时考虑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由塞萨洛尼基歌德学院与ArtBOX | Creative Arts Management合作成立的艺术创意机构Artecitya Thessaloniki更是在城市中推出了歌德之梦项目。

它包括三件作品——委托艺术家Giorgos Gyparakis、Alexandros Psychoulis 和Theodoros Zafeiropoulos重新设计塞萨洛尼基歌德学院建筑群的户外公共空间。艺术家们提出了三种当代艺术实践,这些实践基于对艺术传统的批判性运用,建立了对艺术社会停滞的反应模式。

歌德学院的咖啡馆变成了一个体验场所,

也是学院工作人员、学生和游客的聚会场所

(来源:artecitya)

500

作品《家园》展出了一系列土壤样本,

许多参与者提供了从自己故乡收集的样本

(来源:artecitya)

500

机构持续设计和推广各种项目,将艺术家/创作者、当地社区和社会企业家的创造力汇聚在一起,就像一个持续运作的模型,将城市的创造潜力推向前台。机构创建实验场所,使年轻的创意者能够自在工作并在当地环境中重新定义城市发展。

近年来,塞萨洛尼基青年之都品牌建设不断加码,于2023年推出首届塞萨洛尼基青年节,由塞萨洛尼基市青年委员会与项目和终身学习部合作举办。

通过艺术形式的音乐会、电影和纪录片放映、摄影展以及当地政府一级的青年组织网络,使年轻音乐家、演员和艺术家与城市公众进行接触,宣传他们的作品并通过演讲和研讨会建立联系。青年节将成为该市的一项常态化盛大庆祝活动。

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音乐家和艺术家们

将与前辈和大众观众一起演奏,

在这座城市尽情的展露他们的才华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如今,塞萨洛尼基当地的青年组织网络已经成为各项活动与节庆的重要支撑。

例如,塞萨洛尼基市青年委员会是一个让年轻人积极参与城市发展的机构,它促进年轻人积极性,在规划就业、文化、休闲等领域开展行动。

它还是一个参与性组织,确保塞萨洛尼基市16岁至30岁的年轻人在当地社区的活动不受排斥和歧视。积极承办塞萨洛尼基艺术节、青年节等活动,支持和促进城市年轻艺术家的工作。

小结:塞萨洛尼基将古建古迹适度升级改造成为艺术中心,开展各类节庆、艺术活动,积极营造城市艺术派对氛围,并重视青年人群发展。成功搭建了年轻人与文化的桥梁,不仅实现了「壳」的升维,更使城市的「魂」从历史文化名城升华为青春艺术之都。

05

启示

塞萨洛尼基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融,归根结底是希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缩影。我们或许该提出一个疑问: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否只有放置在博物馆这一个选项?

目前,我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数量第二多的国家,在举国推动的城市更新大潮之下,如何让文化遗产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如何打破城市历史与未来的边界?如何让文化古迹成为吸引年轻人聚集的利器?

塞萨洛尼基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500

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塞萨洛尼基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

首先,文化遗产与城市的融合离不开规划上的支持。特别是,当下正值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之际,塞萨洛尼基文化轴线与城市融合的规划模式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其次,新老城区的连接不仅需要道路的连接,更需要「人」的连接。连接的构建既要考虑地理条件,更要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求。

最后,文化古迹的焕新既要考虑「壳」的提升,更要考虑「魂」的升维。只有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历史文化名城的升维需要年轻人的参与。

塞萨洛尼基与年轻人消费场景融合的古建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