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滨江:用更新,驱动水岸经济

500

(来源:图虫创意)

作者 | 张佩迪、唐欣宜

《河流的生命文化》中提到,「人类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人类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趋水天性是源远流长的,无论是人类的社会活动还是精神文明,都离不开河流。城市也因河而生、因河而兴,滨水空间承担了城市水利交通、生活交往、产业发展等各种各样的职能。

上海黄浦江两岸

(来源:图虫创意)

500

滨水区改造,成为了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的热点。在认识到河流的意义后,无论大都市还是小城市,都在积极进行水岸空间的开放升级,还河于民。1980年代以来,英国立项的大型滨水区更新项目超过200个;以滨水为主基调的新加坡,也通过开发更新不同的滨水区,提升城市整体能级。

英国利物浦滨水区更新

500

新加坡滨海湾港城更新

(来源:图虫创意)

500

另一方面,滨水区改造也是城市提振经济的重要抓手。

新经济,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随着空间开放和场景提升,其文化价值与市场潜力逐渐显现,成为了新经济打造的一大重点空间。滨水区走向复合发展,创造新型消费空间并塑造滨水生活新方式。

近年来,中国各地政府纷纷积极推进滨水区改造,发展水岸经济。天津在「十四五」中提出「加快建设海河国际商业中心」,提升海河沿线商业消费、文旅消费,将天津市打造为国际消费目的地。

上海市在《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着力发展水岸经济,全力打造苏州河滨河活力带。2022年9月,北京将「水岸经济」写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

北京亮马河进行环境提升和沿河消费场景建设

500

北京大运河如今已成为一条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

(来源:图虫创意)

500

上海是全国城市中滨水营造的典范,在2017年底就完成了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的全线贯通。其中,徐汇滨江段是中心城区内为数不多可大规模成片开发的滨水区域,也是上海市「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建设中的重要部分」,现在更是几大滨江中的「当红片区」。

上海徐汇滨江

(来源:图虫创意)

500

徐汇滨江北起日晖港,南至徐浦大桥,全长8.4公里,与世博园区、浦东前滩隔江相望。徐汇滨江经历了封闭工业区的开放,然而更重要的是其从开放空间到经济水岸的跨越升级,成为拥有大量公共空间、艺术设施和新兴产业的「滨水生活区」。

500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01

徐汇滨江水岸的华丽转身

和世界滨水城市的发展路径相似,徐汇滨江片区同样经历了从手工业时期繁荣兴起,到依托便利的交通发展为工业重地,再到工业衰落、街区衰败,最终走向环境整治和空间复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徐汇区的统筹先决推动了片区的转身,让徐汇滨江的众多要素得以「共唱一个调」。

500

1. 认知统筹:

滨江的价值认知带来新机遇

徐汇滨江是近代工业最早开发地之一,在近百年前就形成全国罕见的立体交通——集水路、公路、铁路和航空于一体。这样的滨江便利交通也迅速聚集「铁、煤、油、砂」等大型工业厂区,1949年至1984年间,徐汇滨江区域有大小工厂48家,职工近3万人,出现了上海飞机制造厂、上海水泥厂等辉煌一时的民族工业。

左图:龙华机场,始建于1917年。

右图:龙华机场跑道改造而成的线性公园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工厂密集的沿江分布、或保密单位限制下的岸线封闭,使徐汇滨江在这段时期形成了传统工业岸线。黄浦江不能被人们看到,更少有人能穿越农田和工厂来到江边。尽管之后工业撤离,徐汇滨江仍旧给人们留下了长期封闭、难以亲近的印象。

但河流之于城市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工业的助力,徐汇区政府再次发现了滨江区域的价值。自二十世纪末,徐汇区就着手对沿江区域展开调查研究,认识到徐汇滨江蕴藏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因而对徐汇滨江的改造与提升达成了高度的共识。

徐汇滨江所具有的优势使其拥有较高的潜在开发价值

500

同步地,上海市在2000年举办「上海大型博览会规划概念设计」主题活动,其中「江河网络」方案在6个选址方案中脱颖而出,方案提出世博会选址黄浦江两岸,突出了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地位。之后,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宣布世博会场馆区域确定在上海城区中心黄浦江沿岸。

这时候,无论是徐汇滨江之于徐汇区、还是黄浦江之于上海市,都被重新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意义与价值。且2002年「蒙特卡洛的欢呼」——上海世博会成功申办的契机,为徐汇滨江「棕地」再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徐汇滨江「蓄势待发」。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

为黄浦江及滨江区域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2. 项目统筹:

谋篇布局和规划建设同等重要

旧区更新的时间长、建设成效慢,想要把滨江还给大众,需要政府提前谋划。从行政区划到项目能级、从规划到建设,徐汇滨江不断提升统筹能级,多点协同,统一「向水」。

站位城市看水岸,1999年6月,徐汇区计划委员会将黄浦江沿江地区的开发建设列为优先项目,书面上报《中国21世纪议程上海市徐汇区优先项目龙华地区黄浦江岸线的改造与开发研究》,提升项目能级。在2000年,撤销龙华镇建制、设立龙华街道办事处,并在之后调整街道管辖范围,便于徐汇滨江区域的统一管理。

世博会的筹办与召开,不仅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巨大机遇,对当时正待开发的徐汇滨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期。徐汇区将徐汇滨江项目纳入更高层级的发展规划中,加强规划控制和管理。

2002年,上海市将徐汇区的黄浦江沿岸16.7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南延伸段,纳入新一轮黄浦江两岸规划核心区,并将部分区域纳入黄浦江两岸规划协调区范围,便于后续统一管理与规划。

500

3. 土地统筹:

创新储备模式解决发展制约

在更高能级的项目统筹下,徐汇滨江以土地收储、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建设为切入点,正式进行滨江地区功能结构的升级以激发地区活力。

其中为了解决建设发展的最大制约——土地产权问题,徐汇滨江应用了上海城市更新创新的土地储备模式,完成前期的核心工作。

上海在1996年成立了全国首个土储机构——土地发展中心。2005年8月,与原闸北区政府合作开展上海站北广场改造,创造了土储推动城市更新的模式。

同样,世博园区也是土地储备模式的试点,在项目建设中实际收储土地面积5.31平方公里,是上海动迁体量最大的单体工程,动迁居民47000多人,动迁企事业单位272家。

世博动迁的土地收储

(来源:网络开放平台)

500

2007年徐汇区政府与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共同推进黄浦江沿岸徐汇区段综合开发合作备忘录》,明确「市区联手、以区为主」的建设机制,推动城市「棕地」再开发。

乘着世博大动迁的东风,徐汇滨江作为上海世博会的核心配套区域,在2010年前后完成企业搬迁116家、居民3500多户,土地收储约280公顷。

之后在世博土地收储试点项目的带动下,徐汇滨江加大收储力度。至2019年底累计完成土地收储约400公顷,占该地区总收储面积的80%。大面积的土地储备,为后续商业引入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将徐汇滨江的发展推向全新阶段。

徐汇滨江至2019年底,

已完成80%的土地收储,实现净地供应

500

4. 机制统筹:

「软硬兼备」做多方的协调者

徐汇滨江的更新同时离不开统筹的机制,包括统一的命名、专门的企业及三级组织架构等。

首先,以统一的命名强化区域名片。从2011年起,徐汇滨江对标伦敦泰晤士河南岸、巴黎塞纳河左岸等蜚声国际的滨水地区,统一了一个全新的称谓和城区品牌——WESTBUND上海西岸。

其次,是组建一个整合式的开发主体企业。2012年,徐汇区国资委整合土发公司、光启文化、滨江公司等企业组建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西岸集团),授权其承担土地储备及前期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功能开发与招商引资、总体运营与综合管理等职能。

徐汇滨江的商业服务,为公众提供了休憩场地

500

西岸集团作为多方协调者,负责推动项目的落地。比如西岸集团负责临江区域小型商业空间的运营,理顺商业引入机制,协调政府的同时保障商家利益,以顺利引商、丰富商业空间的业态和品牌。

以星巴克的引入为例,西岸集团首先面向政府(即绿地园林管理局)协调租赁房屋的租用协议和产权证明;其次面向品牌商家谈合作,共同规划商业调性与服务内容,实现整体运营。

同时还会请管委会、房管部门、质监部门出具相关证明,证明建筑不会面临拆掉的风险,是合法存在且可安全使用的。西岸集团在合作中负责调动多方,以实现一个商业空间的落地。

徐汇滨江的星巴克

500

徐汇滨江同样完善其建设机制。在2013年设立徐汇滨江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建设,建立滨江开发建设综合投入机制。最后是形成三级组织架构体系。

在之后的2015年,徐汇滨江先后成立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徐汇滨江地区综合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下设徐汇滨江管委会办公室,与西岸集团合署办公,共同形成决策、协调、推进实施的三级组织架构,保障滨江开发建设的进度和品质。

最终,在多方位的统筹下,徐汇滨江得以顺利推进更新、落实项目,实践出一条工业岸线打造开放型经济水岸的领导路径。

徐汇滨江举办的活动

500

02

「贯通」手法实现引人留人

打造具有人气的开放型水岸,仅仅只是建设出一个「如效果图一般好看」的景观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从人的需求层面上进行设计和运营。

与热闹的徐汇滨江相比,2019年建成开放的杨浦滨江便面临着「开街时热闹非凡,时间长了就变成小众宝藏」的困境。滨江空间的打造需要为后续土地升级服务,因此必然要考虑可持续性的问题。

著名建筑师、城市设计师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揭示了一种「空间真理」——「人和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集中是任何事情发生的前提,但仅仅创造出让人们进出的空间是不够的,还必须为人们在空间中活动、流连,并参与广泛的社会及娱乐性活动创造适宜的条件。」

为人的活动创造「适宜条件」正是实现持续性引人留人的关键,徐汇滨江以「贯通」之法实现了这一点,成功塑造了一个对城市、对人群高度开放与包容的滨水空间。

徐汇滨江开放性的滨水空间

500

1. 公共空间的「贯通」

徐汇滨江的打造在空间设计层面便极具「贯通」属性,在纵向、横向两个层面均有体现。

▍纵向贯通:视野绝佳的滨江游线

开放贯通的「CORNICH」(滨海大道)概念是整个徐汇滨江更新改造的精神指引,其规划理念是以龙腾大道为核心,构建一条纵向完整贯通的、可以沿江看景的景观游线。

*「Corniche」源于法语,原意指法国戛纳到尼斯的沿地中海大道,一条可供人们散步、观景、活动或低速驾车欣赏沿途风景的海滨大道,这个词逐渐演变成对一种优雅而闲适的生活方式的描述。

法国马赛的滨海大道

500

在这一概念的整体把控下,2018年元旦,黄浦江徐汇段正式开放,完成8.95公里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以及8.4公里市政道路龙腾大道的全线贯通。

龙腾大道紧邻黄浦江边,沿江一侧基本没有建筑或仅有层高不高的散点式大型公共建筑,全段具有良好的观江景视野。而沿江的慢行系统则具有更好的亲水性。

500

为了保证这条上海中心城区唯一可以驱车看江景的景观大道是真正的「全线贯通」、而非存在需绕行的断点,徐汇为此作出了许多努力。例如,由于龙华港、张家塘港等内河运输航道的存在,滨江沿线被切割成好几段。

为了保障纵向上的贯通,徐汇滨江在滨江沿线上修建了多座桥梁来跨过这些河流,并通过人车分流的方式,实现了车行系统和慢行系统的双重纵向贯通。

500

再比如,龙腾大道云峰油库段则因土地权属特殊、程序复杂,一直采用临时绕行的方案。为打通这最后一处断点,在市、区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土地腾让、管线敷设、道路施工、交通组织等多界面工作齐头并进,于2022年09月30日实现断点打通、道路通车,保障了龙腾大道的全线贯通。

这种「贯通」不仅仅体现在具体道路建设上,更体现在对完整的滨江公共空间进行线性串联上。由国际设计咨询公司Hassell设计的西岸滨水公共空间各节点在2022年逐一开放,通过滨江绿道串联为完整的滨江活动空间。

如今,徐汇滨江单日游客量最高纪录达4万人次,已经是市民们最喜爱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成为了上海名副其实的必游滨水目的地。

500

生态、宜人的水岸空间已成为上海的城市会客厅

500

▍横向贯通:城市内部的高度可达

横向意义上的「贯通」是指滨水空间向城市内部的开放可达性,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打造了同城市内部高度互联的道路系统。徐汇滨江的道路规划充分考虑路网密度和便捷度,按照200-300米间距的高密度路网进行设计,并将道路系统分为不同层级,根据分级提出设计导则(宽度、限速、公共设施、绿化等)保障滨江区域的可达性。

滨江区域通过不同层级的道路同城市内部发生关联

500

其次是公共交通工具的可达性。徐汇滨江沿线布置有多处地铁和公交站点,使得不开车人群也能便捷抵达。为了便于查询,上海市还推出了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地图,标识出公共交通点位的分布,方便人们来到滨江游玩。

最后是私家车停车的便捷度。对于开车人群而言,停车方便是可达性的重要部分。徐汇滨江高度重视市民游客心声,如今停车难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的解决。

目前,徐汇滨江已建成可供社会车辆停泊的公共停车位约9000个。随着商务区的逐步建成,未来能提供约4万个公共停车位,有效支撑滨江人流的停车需求。

2. 兴趣社群的「贯通」

扬·盖尔在其著作《交往与空间》中谈到:「只要有人存在,无论是在建筑物内,在居住小区,在城市中心,还是在娱乐场所,人及其活动总是吸引着另一些人。人们为另一些人所吸引,就会聚集在他们周围,寻找最靠近的位置。新的活动便在进行中的事件附近萌发了。」

徐汇滨江的人气聚集,正是充分运用了这般「有人来是因为有人来」的基本规律,在公共空间营造中强化对兴趣社群的吸引力,从而贯通了一条「以人引人」的循环路径,实现了人流的可持续涌入。

徐汇滨江的「有人来是因为有人来」

500

▍主题空间吸引特定社群

徐汇滨江对多元的社群们敞开怀抱。从公共空间设计到利用制度完善,徐汇滨江采取了具有极大包容性的管理模式,为众多兴趣玩家们解决了在城市中「找不到去处」的痛点问题。

例如,城市宠物友好场地就是养宠人士的一大痛点。「宠物友好」若想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噱头而是能真正地、长久地实施,既需要对养宠人士的核心需求进行分析,更需要为规避人宠矛盾而开展精细化治理。

为响应市民需求,徐汇滨江设置了一处萌宠乐园和两个宠物友好咖啡厅。宠物友好专属区域的设置避免了宠物和其他市民的可能冲突,同时对狗的品种、证件以及主人的清洁义务均有要求,向养宠人士提供了一种「有条件的自由」。

城市中难得的宠物友好空间

逐渐成为上海养宠人士聚集地

500

运动人群则是徐汇滨江主力吸引的更大众化的社群类型。8.95公里的漫步、跑步、骑行三道为休闲娱乐的市民或更专业的爱好者们提供了一条区别于操场跑道或市政道路的、景观优异且交通安全的线路。

除日常锻炼外,徐汇滨江的跑道还时常作为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的场所,并是上海马拉松的必跑赛段,号召着更多元、更大众的人群的参与。

徐汇滨江还在龙美术馆和星美术馆之间的空地上打造了几处特色运动场地。篮球场,滑板场、攀岩墙等构成了一抹活力无限的亮色。这些场地平时免费开放,同时也举办比赛活动,吸引瞬时热度并打响名气。

运动场地趣味性与专业性兼备,明亮鲜艳的配色尽显潮流,而如攀岩这类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场地则在墙下配备专业化的软垫,让专业选手和儿童都能安心体验。

攀岩墙按照国际标准设计修建,

墙下配备专业化的软垫

500

▍从特定社群到大众社群

需要特定场地的兴趣社群营造了热度和氛围,更为徐汇滨江吸引来了更广泛的人群。街舞、露营、演艺……一块草坪、一片空地,都能变成人群汇聚的场所,甚至一些社群不依赖场地也在自然生长——

新青年、躺平一族、citywalk、亲子家庭、国际人士,更加丰富的人群纷至沓来。具有热度的场所会借自发传播的力量而更加热闹,徐汇滨江由此成为多元化的社群聚集地,各式圈层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组织。

各种更加广泛的社群在此聚集

500

大众的到来甚至会「挤占」社群的活动空间,

如童子军占领滑板公园

500

3. 服务运营的「贯通」

人来了,就要考虑怎么让人「愿意一直来」!一个没有新鲜感的地方是留不住人的,一个既吃不上饭也喝不上水的地方也是绝对留不住人的。

然而,滨江十多公里的范围不可能像一个商场那样提供高密度的娱乐和服务。于是,徐汇滨江在服务运营上四两拨千斤,以「贯通」之法提供贴心的服务,并持续激发场地的新鲜感,实现留人。

▍服务空间:「小空间」承载多元功能

「小空间」指的是小尺度建筑及其周边场地,是一种对人的行为尺度亲近友好的空间。

徐汇滨江的滨江绿地中、高楼的夹缝间和城市社区的边缘分布着许多这样的「小空间」,这样的所处位置使它们兼具包容性和功能策划的多样性,既方便易达,又尺度亲人,能够容纳丰富功能的同时还能低成本快速转变,保持区域的新鲜度。

城市中的小空间是承载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

500

位于徐汇跑道公园的云锦路活动之家就是一处小空间。于2018年建成的云锦路活动之家由社区之家、咖啡小屋、法南餐厅三座建筑组成,广受欢迎的建筑与城市主题独立书店群岛BOOKS也坐落在这里。

这里既是社区级的活动广场,又能够提供餐饮服务,同时也迎接来自全上海甚至全中国、慕名来选书的顾客。

还有许多承载基本服务功能的、更为零碎的小空间。针对人流量较大区域的商业供不应求的现状,2023年初,徐汇滨江投入一批餐车,以快速且小成本的方式满足餐饮消费需求。

饮水点、自动贩卖机、公共厕所等基础便民设施更是全线布局,在保障数量的情况下,对于布局位置和功能细节等方面还广泛听取民众建议,以更好服务民众。

承载服务功能,更好服务于大众的小空间

500

500

临时展览、活动场地也可以被看作一种小空间。

徐汇滨江的公共空间在规划上就对于这种临时活动十分友好,有着尺度宜人的室外场地用以承办各类展览和活动,既与旁边的龙美术馆、星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形成呼应,又可将时装周、品牌发布会等引入滨江的开放场地,丰富市民体验和空间功能。

临展活动为场地带来人气和热度

500

由此,星星点点的小空间散布在徐汇滨江全域,保障了服务的全覆盖。

▍服务品牌:以「水岸汇」作为统领

为更好管理小空间的服务功能并提质升级,2022年,徐汇滨江推出「水岸汇」服务品牌,打造一系列兼具党群、志愿、便民服务、商业功能的小型建筑空间。

水岸汇站点间隔800-1000米沿江出现,现已有22处站点,对滨江形成全线覆盖。部分水岸汇站点和小小花园、星巴克等国际国内知名餐饮品牌合作,探索出一条「商业+服务」的路径。

这些站点近年也开始承担滨江大型活动中的某个单元功能,如成为上海马拉松比赛的休息驿站,为水岸汇品牌集聚了知名度。

在水岸汇这一服务品牌的统筹下,

徐汇滨江实现了「商业+服务」的全线贯通

500

▍服务联盟:组建西岸共治共建联盟

徐汇滨江的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为实现具有可持续性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滨江后续建设并未由政府全盘包揽,而是引入多方资源,共治共建。

2022年2月23日,徐汇滨江共建共治联盟在西岸智塔成立,由徐汇滨江管委办、龙华街道等5个发起单位和国际传媒港、香港置地等12家首批成员单位形成「5+X」的基本体系,通过「共同发展」项目实现品牌打造、产业招商等的「一体化」。

2022年11月11日,由西岸集团和橙狮体育合作打造的西岸活力谷正式对公众开放。原本空置的下沉广场经过重新设计和装修改造,辅以潮流硬件打造和丰富活动策划,提供了集运动、潮流、社交于一体的沉浸式运动文化体验。

这处体育新地标正是联盟首批「共同发展」项目之一,作为一处优质的配套服务增强了西岸的活力和热度。

2022年12月,「共同发展」项目之一的西岸宜行计划推出了短驳电瓶车服务「西岸巴士」,连接起轨道交通站点、办公楼宇、艺术场馆,打通了市民、白领和游客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西岸巴士已成为徐汇滨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00

市场、社会力量的引入有助于实现资源汇聚,有效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并帮助政府补上需求研究方面的缺陷。联盟的组建实现了政府和社会力量间的路径贯通,有利于西岸品牌扩大化,同时社会资本在此过程中也能获得收益,各方实现共赢。

▍服务集成:「西岸生活」数智平台

为实现信息便民与集成,2020年,徐汇滨江推出「西岸生活」平台,并持续更新升级,整合进更多的服务版块,实现服务的线上贯通。

艺术馆展演公告、停车缴费、西岸巴士站点查询、citywalk攻略……西岸生活集合了查询、预约、消费等功能,充分发挥了数字化平台导流、便民的作用。

西岸生活平台

(来源:西岸生活APP)

500

03

文化先导理念下的城市更新

徐汇滨江开发的本质是「文化先导」理念下的城市更新工作。城市更新中时常遇到的问题是:土地收储完成了,怎样解决土地流转与建设时间过长的问题?

对此,徐汇滨江采用了1.5级开发模式——将基础设施完备但出让较慢的地块,短期出赁进行过渡性开发利用,提前展示区域形象、拉动区域热度。对于徐汇滨江而言,「过渡性短期开发」的执行者就是艺术文化。

以艺术为先导力量,徐汇滨江迅速打响了地区知名度、提高地区热度,并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更新工程,实现区域地价的提升。潮流活力的生活方式也吸引着年轻人来到这里工作和生活,从而吸引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的入驻。

土地财政收入及后续产业税收将支持新一轮的配套提升,从而实现一种良性循环,使片区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的经济新原点。

水岸的艺术化

500

1. 艺术领头:

以艺术为最鲜明的旗帜

艺术无疑是徐汇滨江的先导拓荒者。2011年,徐汇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实施「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战略,作为徐汇滨江实践「文化先导」发展理念的城市更新项目。

随后,又进一步提出将「西岸文化走廊」建设成为上海规模最大的文化艺术集聚区和代表上海当代精神的国际级文化艺术集聚带。

2012年起,徐汇滨江依托重点项目让西岸艺术走廊快速成型。2014年,两个高规格的私人美术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相继建成开放,昭示着徐汇滨江艺术水岸身份的正式确立。

展馆建筑具有张力的造型也成为徐汇滨江的一座座艺术地标,使得徐汇滨江迅速成为上海面向艺术文化人群最具吸引力的一块磁极。

龙美术馆是最早入驻的大型艺术馆之一

500

艺术爱好者的涌入为地区带来热度,促进了各类艺术活动的轮番举办;建筑地标、艺术展览拍照出片的属性,则对于更大众的打卡人群,无疑也是极具吸引力的。

在先头兵的引领下,艺术文化设施在徐汇滨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落成,滨江片区逐渐成为汇聚20多个艺术设施的美术馆大道。

徐汇滨江沿线分布有大量艺术展馆

500

高密度、高质量艺术场馆的落成,让徐汇滨江成为了顶级艺术展的首选地。

各个艺术馆本身就会开展各类的展览活动以保持新鲜度和热度,而徐汇滨江更是打造了多种自有品牌文化活动,如2014年发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2016年发起西岸文化艺术季等,每年推出展览、演出、论坛、市集、讲座等近百场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地区知名度。

油罐艺术中心

500

此外,徐汇滨江还在2023年被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选为主题演绎展区,让艺术从室内走向室外,彻底融入城市。

除了被改造为主展馆的工业建筑外,散落在滨江的30余件室外展品集结了建筑、景观、公共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成果,为这片焕然一新的公共空间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体验。艺术从建筑中突破出来,成为人们在城市中的一种生活方式。

2. 文化经济:

实现艺术的经济效益

徐汇滨江并未止步于展会,而是向艺术品交易更进一步,探索文化产品的金融属性。2019年11月,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后改为交易周)在徐汇滨江开幕,此后除第四届外,均在徐汇滨江的各艺术场馆中拉开序幕。

2022年,上海文物艺术品市场交易规模达128.53亿元,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已成为继纽约、伦敦、巴黎等全球艺术品交易排期的重要节点。徐汇滨江正将艺术做成一条完整产业链,确立全球艺术品交易的上海时间。

场地优势和文化热度使得徐汇滨江拥有了跻身时尚经济领域的资本,从艺术首发走向时尚首发。2022年9月9日晚,「2022年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季」启动仪式在西岸艺术中心B馆举行。

尽管如今的徐汇滨江尚缺乏大型商场,其仍顺利加入到以商业综合体为主的上海时尚首发经济的版图中。

西岸艺术场馆集群

(来源:图虫创意)

500

3. 产业引入:

从文化产业走向科创产业

徐汇滨江的目标不仅仅是打造一片艺术水岸,更是要打造一片卓越产业水岸。

2016年,《上海市2035城市总体规划》将徐汇滨江确定为高品质中央活动区,要以「一城(西岸金融城)、一谷(西岸数智谷)、一港(西岸传媒港)、一湾(西岸生命蓝湾)」的版图,构造一块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创新金融三大产业互为支撑的国际创新创意产业群聚集地,既是艺术西岸,更是科技西岸和金融西岸。

徐汇滨江着力构建产业水岸

(来源:图虫创意)

500

2020年初,香港置地以310.5亿人民币竞得徐汇滨江180万平米土地,成为上海历史上最大的单一地产投资项目。

最初,香港置地准备只占据其中的一小块土地,但徐汇滨江以艺术活力、消费潜力、尤其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理念让资本看到了自己的潜力,从而促进香港置地拿下整个「西岸金融城」来开发建设。

2021年,西岸传媒港全面建成,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三角总部、上海总站为旗舰,集聚腾讯、网易、湘芒果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同年,紧邻西岸数智谷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西岸凤巢建成开业,以人工智能为主题,为科技感商业给出全新定义。

西岸凤巢

(来源:图虫创意)

500

2022年,在西岸共治共建联盟各成员单位的参与支持下,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第九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202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持续推动徐汇滨江的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产业生态。

如今的徐汇滨江,已不再是过去城市边缘的棕地,而正站在腾飞的风口上。

04

结语

2024年5月底,位于龙腾大道2555号的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即将动迁,十余家艺术机构将搬离此处。示范区于2015年9月开放,原本是废弃停车场空地,后建造起几幢一二层的临时建筑,入驻了14家建筑事务所、艺术画廊等文化创意机构。

如今,这些「临时建筑」和栖身其中的艺术或许已经完成了其在城市更新中的历史使命,将腾退出去,把舞台交给更具有产业价值的商务办公——这片地块正属于西岸数智谷的规划范围,未来将用于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但这也不意味着徐汇滨江抛弃了艺术。十年艺术预热成功实现了土地升级,让区域开发进入了新的阶段,撤离的小型艺术机构或许会像纽约曼哈顿SOHO艺术区那样,散布到整个城市中落地开花结果,让艺术继续开枝散叶。

徐汇滨江已发展出多元化的水岸经济

500

龙美术馆等大型永久性建筑仍会承载起艺术功能,而刚刚建成的新地标西岸漩心和即将开业的西岸梦中心等则将在维护文化氛围的同时塑造商业热度。艺术作为一种触媒,助力徐汇滨江实现从开放空间到经济水岸的跨越升级。

徐汇滨江的未来将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