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查,其实真的就是过度医疗了
【本文来自《大医院都已经流水线作业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zzz3996
常见病本来就该流水线。甚至我都觉得完全应该出版一个APP,将常见病在APP中可以自我检查。各种常见病以概率高低排名先后通过一项项症状来排除小概率的病。
包括医院可以不用大举扩张医生,而是扩张检验。自己觉得需要做个血检、做个CT自己申请做。
不要担心自己开多了,毕竟自费比例在那里。
你这个叫猜病,不叫看病,临床思维有一个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过程。
什么都查其实真的就是过度医疗了,我举个肺结节的例子,比如一个距离胸膜边缘2mm以内的类圆形实性小结节,印象上来说有可能是肺内淋巴结反应增生,也有可能是别的,需要从CT上观察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形状,边缘与肺血管、淋巴管的关系等;当然还有一些小的纤维灶和钙化灶的微小结节可能是炎症残留,这种临床可以排除,第一种则需要结合病史,抽血,有些甚至需要手术病理,有的人会选择影像随访,而磨玻璃样结节(GGN)因为存在腺癌进展的风险,则需要更加关注结节内部实性成分,其实就是肿瘤内微血管,这种可能会诱导出现周围血管“出芽”,为这GGN供血,前期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会进展成原位癌或者微浸润癌,有些供血不足则会退缩,这个前期肿瘤会自己“死掉”,时间比较久,有些人不想承受风险就会要求手术,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凡事都一个判断,心里有数,肯定不是说是肺结节就一定怎么样怎么样,不是这样的。那些实性炎症纤维灶,再去抽血就没有意义了,当然有些会谨慎一点,嘱托定期影像随访。
如果真的像网上一样去猜病,你的检查可能会有一大堆。如果是GGN我估计这个出APP的商家可能会被告到破产,因为这存在一个观察病灶变化的过程。这种就像ABCD四个答案选一个的做法,绝对会翻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