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了百多年的跨境稅

相信很多國內朋友都去過香港。大陸去香港有很多途徑,其中最熱門或最多人選擇的是通過羅湖口岸。我沒有做過任何統計研究,憑普通常識推算,估計從回歸後到現在27年,累計通過羅湖口岸往返內地的遊客,超過10億人次。這數字當然也包括香港人。

10億人次經過羅湖口岸往返內地,大家會有什麼看法?是內地支持香港發展,還是兩地交往密切?能否有其他?給大家一個另類的答案,絕對是任何人想不到:香港鐵路公司或香港地鐵的非道德利潤300億!夠驚嚇沒有?且聽道來。

這一非道德利潤,要從一百多年前開始說起。1898年英國跟滿清政府簽訂租借新界條約,其中明文規定,英方要方便兩地人民往來,所以不能收取離境稅或入境稅。根據昔日文獻,當年的廣東農民簡單的一個擔挑就帶農產品到香港賣,之後在香港那邊買點“洋貨”回家。也是這樣的操作,當年兩地根本不存在走私或日後很多人聽說的水貨問題。鴉片也是當年跨境的熱門貨品。

這樣的“冇王管”局面維持不到十年。之後港英當局單方面違背承諾,對出入境徵收跨境稅。如果打出跨境稅的名義,肯定會引發社會甚至外交風波。但英國人玩條文的功夫的確強,不能不佩服。上世紀初,九廣鐵路通車,當時的九廣鐵路香港段還是由殖民地政府擁有與管理。也是說,鐵路的收入,最後都是進殖民地政府的庫房。

英國人遵守承諾不對跨境旅客徵收離境與入境稅,但所有出入羅湖的旅客必須乘坐火車。昔日從上水步行往羅湖的做法已經行不通,因為港英政府將羅湖範圍列作禁區。這個跨境稅,就是從火車票那邊來。從昔日尖沙嘴或後來的紅磡坐火車去羅湖,票價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車費,一部分是跨境稅。所以從上水往羅湖那一段,雖然路程很短,車費可能比去尖沙嘴還貴。因為羅湖去上水那一段基本就是跨境稅。

這個變相跨境稅的問題,在殖民地時代就有人提出過,但很快就被港英政府發動的強大輿論壓力壓下去。港英政府不鼓勵港人讀歷史,因為讀香港歷史肯定會接觸到這個沒法掩飾的騙局,看透英國人的虛偽。

虛偽就是虛偽,騙局就是騙局,可以通過輿論壓一時,但不可能永遠掩蓋。高明之處就是儘快將歷史包袱甩出去並將它甩給當地人。殖民地末期,港英政府將鐵路私有化。當年九廣鐵路私有化的時候,也有人提出過這個隱藏跨境稅的問題,但在巨額非道德利潤之前,什麼良心道德都可以拋棄。不管誰接手這個燙手山芋,生意就是生意,能賺錢的門路,反正是合法,道德不道德誰管,誰會放棄?

回頭談前文提到的300億的計算。那是約50年前學生時代參觀九廣鐵路總部,當年的九龍總站已經從尖沙嘴搬到紅磡,是當年一位九廣鐵路的高級職員解說為什麼坐火車去羅湖那麼貴的原因,其中包含港幣15元的離境或入境稅。香港很多稅收在這幾十年都不知加了多少,唯獨這個隱藏的離境稅,真的是50年不變。

寫這文章也是有感而發。特區政府的其中一德政是香港長者可以用非常優惠的價格乘坐香港任何交通工具,只化兩元港幣,其他部分是特區政府補貼。最優惠的路線是從中環坐船去大嶼山的愉景灣。正常船費40多元,長者只付兩元。但這德政卻跟那跨境稅無緣,政府不補貼那一段,長者卻要支付香港鐵路公司的非道德利潤。

當然,鐵路公司有他們的收費政策,但香港長者也有他們的對策,就是坐火車去上水,再從上水換成專線小巴去蓮塘,小巴回程還打折。深圳的朋友,現在你們也許明白,為什麼那麼多香港長者會經過蓮塘過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