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天时间乘卧铺车去香港,是1991公里的绝版体验……

说起祖籍,不少香港人会笑着说自己祖辈的逸事:

西线是水路,从深圳湾抱篮球游水到元朗;

东线是从东部海域游到新界,要提防鲨鱼;

中线是陆路,扒火车进入新界的东铁线路段,再跳下车。

听说跳车成功的案例最多,当然现在肯定不能这样操作了。

500

在地铁站与火车擦肩而过

乘港铁东铁线叫做“搭火车”。

500

普通车厢与地铁无异,头等舱豪华些,进入前要在站台的机器上拍八达通补差额。

车上有人查票,没拍卡被抓了要罚钱。

东铁线车厢和月台的空隙巨大,最宽处相当于40多码的男鞋长度。

在C字形月台的大学站,空隙更宽,时不时有人踏空,甚至整个人跌下月台。

幸而热心乘客和职员及时施救,免于意外。

500

大学站月台空隙

经过约10年的探讨,港铁终于启动东铁线沿途各站的闸门安装工作,预计2025年年底完成。

港铁解释:轨道需要有位置让列车摇动。除了地铁列车,轨道亦要服务其他列车,所以空隙会较阔。

“其他列车”指的正是火车。

还记得这句通告吗:不停站列车即将驶经本站,乘客请勿超越黄线。

当年在大学站月台等车的我,每每听到这句话,就会乖乖后退几步。

随后,一列蓝白相间的火车头拖着长长的绿皮车驶过,一阵风掠过发梢。

500

京九直通车通过九龙塘站

车身写着“上海-香港红磡”。

地理课上学过“京九铁路”,这个“九”字,正是位于九龙的红磡。

500

乘卧铺车到香港

当年还是学生的我,曾无数次在月台看火车与地铁擦肩。

也曾在火车里晃晃悠悠,看窗外风景变换。

夕发朝至的沪九、京九直通车,和短途广九直通车的卤水鸡腿,比现时各色各样的飞机餐更令人难忘。

2018年西九龙高铁站开通之前,这是为数不多的乘火车往返香港的体验。

傍晚时分,T99(特快)和Z99(直达)沪港直通车从上海发车。

说是直达,其实中间也停几个站。

当时还没有实行一地两检,在上海站先过海关,算出境;到了香港再过海关,就算入境了。

中间这一段算是在内地还是在香港?我一直没弄明白。

500

沪九直通车

虽说是绿皮车,但设施很不错,也干净。

车厢中的隔间呈“非”字形,左右各有上中下三张床铺。

下铺空间最足,中铺只能坐,上铺只能躺。

开车后,乘务员会拿着一个大文件夹,一一收走所有人的纸质票,换成金属卡片。

第二天,还会提醒人起床下车。比如电影《甜蜜蜜》中,黎明一直没睡醒,列车员就来叫他下车。

500

电影《甜蜜蜜》剧照

很快就到了洗漱和休息时间,车厢幽暗又安静,只有走廊上的小灯还亮着。

白色硬质棉被有着刚浆洗过的清爽味道,在火车规律的摇晃和清脆的金属撞击声中,我很快睡着了。

火车夜行千里,第二天上午一睁眼,已经到了广州东。广州东是大站,要停很久。

因为是跨境车,所以车厢互不联通,只看见隔壁车厢有人上上下下。

之后,火车继续向南。进入香港后,车速减慢,和地铁比肩。

楼越来越高,越来越密,越来越细。如今高铁在隧道中飞驰,这种体验也就没有了。

500

图源:大公报

大约下午1点,火车到达香港红磡。

两个多小时后,列车从红磡出发,第二天早上到达上海。

因此,这趟卧铺直通车隔天发车。

单程四五百港元的票价非常优惠。早买还有折扣。

当年网上购票不算方便,还要加收手续费,索性直接去金钟港铁站柜台买。

500

金钟站买的沪港直通车车票

2013年,是我最后一次乘沪港直通车。之后赶时间,都是飞机往返了。

这条1991公里的铁路线,对我个人来说成为“绝版”。

2014年,沪广高速动车组列车开通。

2018年,广深港高速铁路延长至香港,上海-九龙红磡变为上海虹桥-香港西九龙。

高铁8小时联通沪港两地,速度快了一大半,价格翻了一倍多。

2020年1月底,香港-内地开始封关,长达三年。

至今,港铁官网仍显示城际直通车“暂停服务”。

但究竟是“暂停”,还是“停止”,大家都心知肚明。

500

港铁官网的城际直通车服务暂停通知

目前隔壁深圳还是有卧铺车的,罗湖站到上海南站的票价400多元。有兴趣的可以体验一下。

500

直通车上的那些人

火车比飞机方便的一点是:行李限制比较少。

据说直通车的成人行李额20公斤,儿童行李额10公斤,但显然,乘客们的大包小包不止于此。

有一次,一位阿婆带了好几个街市装鱼的泡沫箱放在床下。

她说:“里厢是上海买的冻肉、熏鱼、自家灌的香肠……好吃得不得了。几十年了,我次次都要带。”

内地到香港几乎是可以随便带东西,包括水果、蔬菜和鲜花。

所以如今港人跨境买菜成风,也不稀奇。

但反过来从香港到内地,很多东西不能带。而且车站真的会有警察带着警犬闻行李!

有一次香港过关时,我包里有些水果,扔了可惜,不扔犯法。

于是,我像《人在囧途》中王宝强喝牛奶一样,疯狂吃车厘子。

500

《人在囧途》剧照

当时没有抖音,社交媒体也没那么流行,漫长的路途中,大家会自然而然开始聊天。

寒暑假时期的车上,有很多小朋友跟着父母探亲或旅行,充满了欢乐。

小朋友趴在小桌板上愁眉苦脸做功课。

年轻人给他检查习题,老人给他讲风云往事,鼓励他好好学习。

从东方明珠到东方之珠,每个人都有故事。

稍加修饰,就有张爱玲小说的味道了。

当年除了长途车,香港到广东各地的短途车也多。

印象最深是从香港去广州出差,当天往返,早出晚归。

500

大家宁愿饿着肚子上车,只为了列车员从篮子里拿出的香香卤水鸡腿。

啃完鸡腿,大家就拿出电脑或iPad开会了。

有时车厢比较空,大家会四散到各座位去开小会,改PPT。

别看我们身光颈靓,人模狗样,其实就是睡眠不足的苦哈哈打工仔,坐火车都要干活。

隔壁座位能睡回笼觉的大叔大妈,才是人生赢家!

500

长江后浪推前浪

现在从西九龙坐高铁,一小时就能到广州南,但去市中心还有至少半小时车程。

不夸张地说,有时在市内花的时间比乘高铁的时间还久。

500

以往的直通车虽然慢,但是优哉游哉。

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心声,也是多位长期出差人士的共识。

毕竟高铁是大势所趋,如今的东铁线1910年就通车了。

从清末到二十一世纪,工作了100多年,光荣退休,也是正常。

这一段铁路叫做九广铁路,家喻户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做过一些广告。

几十年后大家谈起其中一则“灵异”广告,仍滔滔不绝。

2022年,港铁东铁线横越维多利亚港,延伸至湾仔北和金钟。

500

去年夏天,两只大黄鸭来到维港,想必大家记忆犹新。

当时的金钟站也扮成大黄鸭卖萌。

500

随着高铁的全面铺开,如今的东铁线少了火车,静了很多。

原本的终点站红磡依旧热闹。

红馆演唱会一场接一场,周边各色餐厅及“大宾馆”林立,车辆川流不息。

但因为没有了跨境车,所以车站不复之前的忙碌景象。

大家都说,一个时代结束了。

红磡车站1975年开通,原名“九龙车站”,其实还不到50岁。

500

1991年的红磡站。电影《新精武门》剧照

更早以前,九龙火车站位于尖沙咀,是欧亚铁路的终点站,可以在这乘车、换车,最远坐到巴黎。

半岛酒店,就是这一区最繁华的所在,身份的象征。

车站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拆了,钟楼还保留着。

通关之后,这里成为旅游团的集合地。附近的海港城人头攒动。

500

从尖沙咀到红磡,再从红磡到西九龙,车站越来越大,车速越来越快,附近的楼也越来越高。

机场从市区搬去大屿山,机场快线从港岛第一高楼IFC到九龙第一高楼ICC。

跨越山海,在机场与港珠澳大桥相遇。

后浪涌来,前浪渐渐消失在沙滩上。也许这就是生活。

不知不觉中,我们乘风破浪。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