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怎么就不能送外卖?岛媒记者恶意发问遭打脸

在3月13日的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有家台湾媒体的记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近日一篇题为“一个台湾人,在北京送外卖”的网文被大量转发,文章作者在文中感慨“骑手三年挣102万的新闻,是不是真的?”虽说职业不分高低,但台青登陆打拼创业,却意外成为外卖骑手,请问对此有何评论?许多台湾民众认为,如果要送餐或快递在台湾就可以。大陆鼓励台青西进发展,请问发言人,放眼目前的经济大环境,大陆是否能够提供台青一个发展的大舞台?

让人看了实在不知,这位台湾记者的意思,是台湾人不能送外卖,还是在台湾可送,来大陆就躺赢,无需再送?

其实,这个问题充满挑衅,一方面要贬低大陆的就业环境,一方面又不满台湾人没有获得更多的优惠保障。

事实上,在大陆送外卖者来自全国各省,都在为生活努力打拼,就业环境好与不好,影响的又不只是台湾,这位台湾外卖小哥的遭遇,也是很多大陆骑手的遭遇,本不足以成为新闻。

真正的问题,是岛内有些人总以为自己要被“特殊对待”才是理所应当,总以为能保持优越感,面对大陆可用“高等华人”心态自居,才能满足虚荣心。

岛内媒体带着这种畸形心理看待两岸,难怪能提出这种既没有水准,更缺乏道德意识的问题。

500

更为重要的是,这家媒体本来就常年驻点大陆,并不缺乏两岸交流的经验,但这样的经验并没有扭转当事人的偏见。假如认为两岸对等都是同胞,恐怕也不会在大陆明火执仗地发出挑衅言行,而这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也是造成台湾很多人面对大陆,道德下限探底的根源。

2013年,有位曾留学英国嫁到台湾的大陆女生,在《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文中点出了台湾社会的这种畸形心态。作者在文中写道,

我是一个从小出生在上海,之后去英国留学,游走了全世界30多个国家,最后嫁来台湾的新移民。我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感受到台湾是全世界对大陆人最不友善的地方。可偏偏奇怪的是,台湾人又比任何其他地方人更想赚大陆人的钱,占大陆的便宜,却又对大陆一百个不满意。

作者提到,买衣服时,店员似乎都会强调,这是日本货、这是韩国货……不是大陆货!有时候,明明包装上都写了“中国制”。

还有一次作者在台北街头,穿了一件去年买的衣服,结果被一位看起来很时髦的台妹在街上拦住,询问衣服是哪里买的,作者告诉她是在上海买的之后,对方居然很夸张的说道:“不可能,上海怎么可能买得到这么漂亮的衣服!那里的衣服不是应该都很土吗!”

作者还谈到,自由行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大陆人来台湾旅游,促进了台湾的消费,可当她随台湾公司员工旅游,导游在车上热心告知大家,如果等一下在景点看到小摊贩卖给大陆客的东西比给卖给你们的贵,千万不要傻傻说出来,还不忘消遣讽刺一下大陆客。

这位女生感叹,人家是满怀真诚的来台湾,有骨气的话就不要去赚人家的钱,又想占人家便宜,又看不起人家,这是什么扭曲的心态啊?

她提到的台湾看大陆的偏见,也让笔者想起当年大陆企业家陈光标来台送暖。无论陈光标的言行是高调还是低调,他去台湾关怀弱势,洒下真金白银,让很多底层民众感受到大陆善意。

当时台湾却骂翻了,说他不应该执着高调,马当局的陆委会副主委还建议陈光标要读读《金刚经》,以至于陈光标在离开台湾之前,还要谦卑、谦卑、再谦卑地说,下次我再来时看看用什么样更适合方式帮助台湾同胞。

如果不是陈光标换成乔布斯,恐怕岛内名嘴也要换一副嘴脸大谈台美关系如何亲善。说白了,他们对陈光标的不满是因为这样的慈善活动戳穿台湾面对大陆的优越感,尤其当看到有穷人彻夜守候甚至为了要讨红包不惜下跪,更踩到“台独”的玻璃心。

然而,朝野政客不反思为什么曾经钱淹脚目的台湾在解严二十多年后,却有那么多穷人露宿台北车站、衣食无着,他们却把责任归咎到一个大陆企业家行善的方式。既对岛内社会问题避重就轻,又对大陆充满恶意。

当时只有“监察院长”王建煊为陈光标说了句公道话,他说那些不满的人为何不自己来做慈善,算是一针见血地戳穿岛内双标。但王建煊不是台湾人,他来自大陆安徽省,是住在台湾省的中国人。可见,在优越感之外,台湾社会不能理性看待大陆,背后还潜伏着一条国族认同的暗线。

十多年后,发问怎么看台青到大陆送外卖的岛内媒体,何尝不是因为类似心态,才敢大言不惭地提出相关问题。自以为可以借机贬损大陆,但这种作为反而是自曝其短,让越来越多认同一个中国的两岸同胞,认识到这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才是让台湾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无理发问,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我不了解你所说的具体情况。但正如你说的,职业不分高低,台湾青年和大陆青年也应该不分贵贱。大陆有不少青年在当外卖骑手,台青怎么就不能送外卖?当然,据我了解,台青在大陆当外卖骑手可谓少之又少,你说的这个案例应该是极少的。但不管如何,只要认真打拼,积极向上,都值得尊重。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