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错误说

正确的认知首先是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嘛。实践不仅是亲身经历,而且有验证、有思考、有反思。

正确的认知也可以来源于正确的逻辑推理,演绎推理可以,归纳推理也可以,庸俗辩证法似乎存在问题,因为它近于诡辩,不容易得出明确结论。

但靠联想不行,不加分析接受传统说法不行,先入之见也不行。

有一种说法叫是官刁似民,刁是聪明的意思,似有超过的意思,也就是说官员都比老百姓聪明。这一结论是从结果看的,但凡官员和老百姓共事,总是官员赢,老百姓输,于是逆推是官员聪明过老百姓。其实仅从聪明程度看,官员和老百姓应该是持平的,那为什么总是官员赢老百姓输呢?是因为官员掌握着主动权,同时拥有更多的博弈手段,而不是因为聪明过人。

同样的话还有哄着买的哄不着卖的,因为卖家掌握最初的信息,并不是卖家比买家聪明。

饮食业有个现象,老板娘或女掌勺人如果长相漂亮,买卖就容易兴盛,这除了长相漂亮的女人格外有吸引力以外,还与联想有关,女人线条明晰、肤白貌美,容易产生干净的印象,由长相的干净会联想到他讲究卫生,做出的饭菜一定也干净,其实这两个干净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联想的结果。

长相漂亮尤其是甜美的女人还容易让人产生必然善良的联想,虽然有人说长相和品德是有一定关系,但很多情况下是靠不住的,决不能凭长相看品德,不然你会吃很大的亏。

《说唐》、《水浒传》上很多习武之人都以侠义著称,义薄云天,秦琼、单雄信、鲁智深、武松等都家喻户晓,这里面还有一个二哥现象,比如关二哥、秦二哥、单二哥,二哥都比较仗义。大家被感动的不是他们的武功,主要是他们的侠义精神,于是人们就把习武和侠义联系了起来,以为习武之人都很侠义。其实这可不能绝对化,一绝对化就必定有人受害,历史上现实中习武之人无恶不作、为非作歹的比比皆是,历史上的就不说了,现实当中笔者就亲眼见到过几十块钱的一张的桌子就能收买一个习武之人充当打手。

为什么会出现以为习武之人就一定讲义气的认知呢?除了有关习武之人的小说极力渲染他们义薄云天的感染外,主要还是读者受社会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只注意他们义薄云天的侠义行为,而忽视了有关他们的凶残、奸诈、野蛮的描写。比如《水浒传》上其实对孙二娘、王英、李逵、甚至吴用的很多描写绝对不能算有关侠义的描写。由于读者不进行分析,搞一个总体接受,结果出现了错误的认知。

现实当中有些习武之人,利用社会上错误的认知,装逼充楞,给自己塑造一个虚假的仗义人设,欺骗了不少的人。

所以人们要对自己的认知负责,经常思考反思,及时改正,不要一直沉迷于错误的认知中。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