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回台北(二)“世界看见台湾”

​几年前在前公司时,台湾同事来北京出差,热情款待之余我们聊起了国际化这回事。

国际化,大家都知道涉及外商投资数量啦、外国游客人数啦、政策啦等不同面向,对于我们这些老百姓而言,最直观的就是一个城市中外国人的数量(白皮黑皮的尤其是)。

那时,在台北101能偶见一些金发碧眼的游客,而北京以三里屯为核心辐射出去,各国人民聚集,我十年仅去过一次的望京那时还是韩国村。台湾同事表示,“恩北京挺国际,老外比台北多。”

今年过年回台北,震惊于老外之众,别说原本就爱来台湾的日本人,韩国人基本占据台北各商圈,东南亚民众紧追,各国金发碧眼倒也不甘人后,几年前被视为已落寞的西门町堪比大阪心斋桥商圈的热闹与国际化。

家人开玩笑,“现在明白,为何蔡英文说世界看见台湾了吧?”我愣愣地点头,不见不知道,一见吓一跳!

西门町在过年前后正好开了一家泡泡玛特旗舰店,四层楼,特别显眼,我们这种写两岸的记者自然会跑去拍。我在周一和周六时分别路过两次,大排长龙,有次听到外国游客问旁边的小伙伴,“这是不是台湾特色纪念品?”

我想转头跟他说不是啊,这是大陆来的。但英文是China,台湾仍是台湾,如果旁边有大陆朋友路过,艾玛又得骂台湾人政治不正确了!胡思乱想之际对方走了,到底在国外的大陆学生如何讲解两岸关系的?欢迎留言。(虽然在台湾,但也会想到这样到底政治正确与否,是长期往返两岸的职业病。)

500

都是在排队要进去的(我没进去)

对了,去除台北、高雄等城市一堆外国人之外,交友软件也很多。台湾的交友软件其实特别有意思,比如会有人写“本人鲁蛇(loser),吃饭AA。”这位兄台,在北京你会被骂一声“傻叉”然后大家左划过去(左划是不配对,右划是配对),台湾妹子真温和!

还有一些人会把自己明显的政治立场放上去,比如写“本人独”。我在简介里其实写明自己平时在北京上班,这位“本人独”仁兄仍右划了我。

一些外国人也加入了蓝绿之争。我刷到了声明“投KMT勿右划”的金发兄台,让我想到去跑选举场子时,柯文哲和赖清德的场都可见一些老外,KMT除外,身边支持国民党的年轻人也常常不敢坦承自己的“取向”。

投KMT不受待见,现在很多人会知道是因为中美贸易战,因为中西方政治和意识形态对立等等。但我刚来北京时,就碰过类似的事情。

也因为那件事,我刚来大陆时,就知道自己不符合很多人对台湾人的想象。

500

台湾的煎饼果子有玉米起司口味,70台幣一份

那时,我天真可爱又年轻漂亮。某次在五道口的酒吧喝酒,碰到一群外国学生,酒酣耳热之际大家知道我从台湾来,有个女孩豪气干云地跟我说她支持台湾、不用怕中国。

那时,我来北京并不久,绝对没有“被大陆洗脑”,但那时的第一反应与其说是高兴,不如说是不知所措。

因为我从小到大,没在意过台湾要不要“建国独立”,甚至我从来没这样考虑过,同学朋友之间偶会谈蓝绿、会在脸书表态,但没有人说过这种。

在北京这十年,也碰过几次刚认识的外国人,第一时间跟我表态“支持台湾”的情况,而我大多以“其实两岸关系很复杂”带过。正是因为这样的机缘,我很早就去查了“两岸关系”之英文单词。

所以,我从很早开始,就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缘中,发现“自己很不台湾”这件事。

我知道,许多外国人对台湾不了解,也是在自己的环境中“想当然”地认为台湾人喜欢这样。

但仍总是想着,我这样的在台湾真的很少数吗?

有一阵子每逢大陆朋友开心告诉我“因为你的文章,我比较懂台湾了”,我都紧张兮兮地告诉对方,“我是少数派,我不代表台湾人,不要误会喔!”

俄乌战争后,我发现就算是“台湾主流舆论”,与“老外想象中的台湾人”,也有落差。比如“西方援助”这件事,许多台湾学生在论坛上一边损大陆、一边质疑美国,这些复杂的心情很难被展现在西方世界中。

而一再拿乌克兰与台湾比,也疏忽了台湾民调显示的“多数年轻人不想打仗”的现实。我非常讨厌外国人拿台湾与乌克兰对比,因为不想台湾年轻人跟乌克兰青年一样,也不想台湾跟乌克兰一样。

2023年,台湾政治人物讲了一整年“世界看见台湾”,在选举场子中也可以显见扛着器材的西方记者对台湾选举的关注。

外国游客多,对台湾观光有好处,我也喜欢西门町如今的繁荣,但我个人并不全然认同与喜欢这句话。因为这句话不是单纯欢迎外国友人,而是被赋予更多“团结西方抗中”的想象。

在这个情况下,“世界”看见的是“中国”,是基于自己国家利益、将自己的期望投射在台湾身上。当一些外国人展现出“支持台湾的友好”时,我常常第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会应这个“善意”。

500

台湾少子化十多年后,许多工作无人做,基层工作的工资整体上升。我家附近的东北大饼招人开出四到九万台币,你心动了吗?

这些年,我发现很多台湾人,其实都挺怕亲朋好友称自己“所思所想,已经不是台湾人”。

这些年,我逐渐跟“我不是主流台湾人,凭什么‘代表’台湾人在大陆写两岸文章”这个魔咒和解。

这次回台湾,我发现周围人“非主流”的那一面。

比如,一个终生没投过国民党(过去还参加太阳花)的朋友,竟然投了国民党;比如,投民进党的朋友表示,某些时候,她也会因为喜欢大陆明星或一些言论,在她的朋友眼中也“不是主流的台湾人”。

我可爱的台湾闺蜜,过年期间我俩讨论两岸议题时,突然有感而发。“我感觉你没以前那么大陆了?有可能跟我老公成天刷抖音、我已经习惯大陆用语有关?”

投国民党的年轻人是小众;热爱看大陆剧的陆剧迷相比韩剧迷也是小众(《甄嬛传》除外);喜欢穿汉服的台湾人目前也是小众。不论你喜欢什么,只要不伤害他人,每个人群都能够大方发出自己的声音,不会因为不同就被视为敌对势力,能做到这样才是民主精神的所在。

回台期间,台湾夜市举办的“科目三比赛”闹得沸沸汤汤,一边是网民在讽刺,一边是各路小朋友在参赛。写下这篇文章时不禁想着,不知往后,谁会比谁更主流呢?

最后,本篇并非谴责外国友人,毕竟两岸同文同种,都对彼此有这么多认知误区了。仅是想将这些心情,分享给跟我一样,曾经很怕被骂“你不是台湾人”的台湾朋友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