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内地某省某县辞职到广东近三十年了,我至今仍然觉得,当初走这一步是对的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隐形的小地方豪门》评论区,标题为大水风添加】

  • 昨夜星辰昨夜风和雨
  • 过年回家和家乡县城体制内的同学吃了下饭,聊了聊天。同学和我同一个高中,高中是同桌,高考分数一模一样,上了同一个211大学,选择了不同专业,然后有了完全不同生活。

    我就是“家贫走四方”,同学是“族旺留家乡”

    同学家境和文中描述的第二种类似,父亲是医生,伯伯,叔叔是体制内,国企职工。

    我家境是父母农民,叔叔伯伯个体户或者农民,唯一一个有一点点体制内成分的是姑丈,职位是之前区长的司机,现在已经退休。

    高考结束后,同学在家里亲戚朋友的建议下选择了计算机方向,因为当时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好,考公岗位多。

    而我没人可以咨询,在随机挑选当中选择了天坑专业“材料”,我选择的“材料”的原因只是因为专业介绍比较长,就业方向比较多。

    同学考公,考上了隔壁县的财政局岗位,在家里关系的运作下,调回了本县。

    我考研失败,找了个工作,到了一个广东省鸟不拉屎的小县城工作,干了三年,实在待不下去,然后到了深圳。

    毕业后,同学家里直接给买了一套县城大平层,一辆20万左右的车。

    我毕业8年后,在深圳勉勉强强上车了一套房,贷款买了一辆比亚迪。

    同学生活现状,每天上班泡泡茶,处理一下日常工作,走访下企业,每天上班6-7个小时,周末双休。收入虽然所有下降,但是在县城仍旧属于高收入群体。时不时出去旅游下。

    我的现状,996,结婚5年没有出去旅游过,还着车贷房贷,房子还在贬值,心疼得心在滴血,每个月剩不下几个钱,提心吊胆担心公司会不会优化我。

    这就是2个小镇青年的发展,可能也是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写照。

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不易。我与你类似,家贫走远方。如果留在故乡的县,拼死拼活一个副科级,没关系连正科级都难上。但我一点都不后悔,人啊,行万里路还是胜过读万卷书,见多识广后,活得更通透。我从内地某省某县辞职到广东近三十年了。我至今仍然觉得,当初走这一步是对的,让我重新选择,我仍然会选这一步,不完全是钱和权的事。人生不后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