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年多病泪成史:从《兵车行》到《登高》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即唐肃宗至德元年)六月,天空阴云密布,已经断断续续下了10天雨。同州白水县的白水山上,白色的雨雾笼盖着山头,树上雨水滴滴答答,树下石头上爬满了翠绿的青苔,山谷里荒寂无人,啁啾的鸟鸣声参差起伏。

晚上,雨终于停了!月亮慢慢爬上山头,月光渐染着青翠的连山。彭衙一带的路上,杜甫一家蓬头垢面,也没有带雨具,浑身都已被泥水浸透,正奔忙在逃亡的路上。一路上十室九空人烟荒稀,碰到还没逃走的人家,杜甫就去乞讨求食,可是那点可怜的食物,根本填不饱全家人的肚子。

小女儿饿得哭出声来,在这空旷的山中显得格外响亮。这山里虎狼出没,要是把它们引来了怎么办,杜甫吓得赶紧捂住了女儿的嘴,女儿又饿又气,朝着父亲的手狠命咬了下去。杜甫眼中沁出泪来,他咬了咬牙忍着疼痛,另一只手把女儿搂得更紧了。作为父亲,真是无能啊,去年在奉先县饿死了幺儿子,如今全家又如此遭劫……

宗文宗武也饿得厉害,宗武掏出路上摘的苦李,在妹妹眼前扬了扬,准备拿这填填肚子,表示自己比妹妹懂事。在整个逃难途中,最难走的就是这段下雨后的山路,一整天也只能走几里路,路上幸运的时候,还能找到些野果充饥,晚上实在累了,也只能在树下休息。

公元756年6月,杜甫时年45岁,带着一家人从同州白水县出逃,取道华原逃到鄜州三川县。这是杜甫在《彭衙行》中所记,逃亡途中最典型的挨饿经历。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暴发。

755年12月11日,名将封常清兵败于汜水,13日,东京洛阳被安史叛军攻陷。封常清率残部退守陕郡,与刚到不久的高仙芝会合,率军退守潼关,其后不久因宦官边令诚进馋,唐玄宗下令杀掉封常清、高仙芝以示惩戒,而后启用了病卧在家的哥舒翰。

756年6月初,被逼出战的哥舒翰“恸哭出关”,在灵宝黄河两岸中崔乾祐叛军埋伏,近2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哥舒翰被手下蕃将火拔归仁绑架,然后火拔归仁等人投降了叛军,哥舒翰后来被杀身亡。6月13日清晨,唐玄宗带领部分人仓皇逃离长安。

500

中国电子图书馆馆藏《闻一多全集》

500

《闻一多全集》丙级目录

诗圣的一生,据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自42岁到59岁去世,明确有诗文记载的挨饿经历,竟然多达七处: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十二月,《赠鲜于京兆》中有“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投简华咸两县诸子》中有“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中有“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记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这一年杜甫44岁。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兵锋直指长安,就有了文章开头记载的逃难。在杜甫一家逃到鄜州三川后,听说唐肃宗在灵武继位,留下妻子孤身一人赴灵武,结果在途中被叛军抓住,跟着叛军去了长安。九月的时候,在长安108坊的路边角落,他遇到了乞求卖身为奴的皇室子弟。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已经48岁,自东都洛阳回华州,度陇,到达秦州(今甘肃天水),在途中写下著名的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描述公元758年唐军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后,唐王庭大肆征兵带来的惨绝人寰的不幸。在漫漫路途中,到处都是一片饥馑。杜甫十月到达同谷后,在《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中写道:“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生计窘迫之下,杜甫作《百忧集行》,50岁的杜甫写道:“入门依旧四壁,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一家乘舟离开夔州,三月到达江陵,他在《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中记载:“……饥藉家家米,愁征处处杯,休为贫士叹,任受众人咍。”秋末移居公安,《发刘郎浦》中有“岸上空村尽豺狼”,人们早已死于兵乱或饥荒。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已经59岁,避兵乱进入衡州,在前往郴州投奔舅家途中,船行到耒阳停泊在方田驿,半旬没吃的,写信给聂姓耒阳令,得到馈赠才解除饥荒,以至于留下了猛吃过饱,饫死耒阳的说法。据闻一多辑录的各类考证,贫病交加的杜甫,冬天在赴潭州(今长沙)和岳阳途中去世,死后旅殡葬于岳阳。

杜甫的一生,快乐的时光不多,饿肚子的时间不少;而他的诗作,将唐由上升期急转直下的社会状况,汇成浸透血泪的史外之史。他一生的悲剧和人民的苦痛,在他的名诗《兵车行》中,已经把原因阐释得一清二楚: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好一个“武皇开边意未已”,唐玄宗当政期间,长期穷兵黩武,拒吐蕃、攻契丹、讨大食、征南诏,连年征战,欲图拿老百姓的生命换取扩边政绩,却又多有失败,把唐军中央驻军几乎耗尽。特别是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四月,鲜于仲通讨南诏,高仙芝征讨大食,八月,安禄山讨契丹,都是大败。宰相杨国忠帮鲜于仲通隐瞒败绩,事后还帮他当上了长安京兆尹。

公元751年,杜甫40岁,仅一年后,杜甫就有了第一首求职乞食的诗作——《赠鲜于京兆》,“有儒愁饿死”的直白与无奈横空出世,如非战乱频仍,出身官宦世家的杜甫,又怎会如此窘迫。

杜甫一家生活最安定的四年,是在浣花溪畔的成都草堂的那段时间。公元759年十二月离开同谷前往成都,到公元765年五月离开蜀地,杜甫一家在四川居留了大约五年半,期间曾避成都战乱漂泊梓州、阆州一年又九个月。

在蜀地期间,杜甫颇得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的老友严武的拔擢照料,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严武向朝廷上表,杜甫授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只可惜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40岁的严武去世。

杜甫送别比自己小14岁的严武的灵柩,再次变得无可依凭,五月携家离开成都草堂准备“转作潇湘游”。九月时漂泊到云安,终于彻底病倒,冬春时就患上的疟疾没好,又染上了肺炎,脚也废了不能正常行走,成了“飘飘何所似”的“天地一沙鸥”。幸好又得到严明府收留资助,寄住在水阁之中。

而杜甫全家吃得最饱的一年,应该是在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56岁的杜甫,先是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颇多资助,三月迁居瀼西草屋后,住宅周围有果园四十亩,蔬菜地几亩,在江北的东屯还有稻田若干顷。秋天的时候稻果收获颇丰,移居到离白帝城五里的东屯。也是在夔州,杜甫身体未能康复,左耳也聋了,深秋之际登临望远,写下了《登高》一诗,慨叹自己一生的人生际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自此之后,杜甫离开夔州,进入生命中漂泊转徙的最后三年。从这时起直到770年岁末,这只疲惫的沙鸥历江陵、巴陵、潭州、衡州、耒阳,终于在湘江上的一条小船上病逝。

杜甫的后半生,颠踣流转,忧国忧民,真可谓百年多病泪成史:《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慨叹;“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的悯民;“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的《新婚别》,“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的《无家别》,“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垂老别》,写尽唐代由盛转衰期间文治武功的荒诞,他的诗担得起诗史的美誉。

他用一支秃笔,写尽了《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不载的那些民生疾苦,可惜《资治通鉴》彻底把他和李白扫除在册页之外,但这无损于他们人性的光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