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数字化素养应是未来人才的底色

编者按:近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智能分会举办了第九期《数智化管理五人谈》,主题围绕“不同类型企业的数智化管理进程”展开讨论,会议嘉宾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兼智能分会会长刘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董事长彭剑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李直和鹰厂长创始人卢云飞,主持人为企业文化专家,资深媒体人李蔚。以下为刘辉的发言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青贝克智慧工场。

500

Part.01 智能制造是产业上下游生态的大融合

李蔚:请问刘会长,智慧车间在整个智能制造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刘辉:实际上,智慧车间可以被视为智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制造业最终都需要融入智慧车间进行整合,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企业数字化BI、DI和AI的不同阶段来看,不同企业的数字化发展程度确实存在差异。有些企业在数字化方面发展较快,例如当年的互联网巨头BAT企业和其他DAU(Daily Active User,每日活跃用户)互联网企业,但其管理水平的数字化程度并不如BAT企业高。

在讨论智慧车间之前,我们需要澄清两个基本概念:整机生产线和零部件生产线。因为所有制造业的起点都是设备,即先实现设备自动化,然后才有信息化链接,最终实现BI、DI和AI。

在整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上,比如苹果手机生产线、美的家电生产线,虽然整机生产线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但零部件的生产线相对落后。有些产品的零部件有成千上万个,因此这些厂商仍然需要经过许多中间产业生态环节。

目前,国内整机生产车间已经非常成熟,包括服务器生产、手机生产、飞机生产、汽车生产、冰箱彩电生产等。尽管在现代化技术的组装线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零部件成本方面的现代化程度仍然较低,例如钢铁原材料加工的轴承等。

一个是高端曲线的整机生产线,另一个是低端曲线的零部件生产线。虽然两者都涵盖了BI、DI和AI阶段,但其内置化程度却截然不同。

实际上,对于整机生产线来说,智慧车间的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尤其是生产规模越大、全球布局的品牌越大,其智慧化程度就越高。目前普遍需要提升的是零部件的智慧化程度,无论是部分进口的设备、部分国产的设备还是部分老旧的设备,数字化管理仍然是薄弱环节。

从智慧车间的细分领域来看,可以分为零部件智慧车间和整机智慧车间。智慧车间是集成了人、设备、物料、方法和工艺于一体的智能制造系统。

客观来讲,智能制造的核心链接在于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联合以及产业上下游之间生态的联合。总之,智慧车间的核心目标仍然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戴尔最早提出的订单式生产或客户化需求的概念,过去在生产电脑时戴尔就是按照订单需求来进行生产的。实际上,戴尔从需求端来解决问题,通过提升效率的视角来减少库存,从而提升生产车间的价值。

例如,特斯拉就是一个价值提升的体现,其中有一些客户定制,包括座椅、驾舱等等。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实时在线的反馈满足客户的全流程监管。同样,Faraday Future(FF)公司生产一部汽车售价高达200万人民币,但其生产过程可以随意客户定制,这种定制化服务得到了价值提升。

未来,普通消费品也可以实现定制化服务,包括采购粮食等。例如农民在种庄稼过程中只要客户愿意,就可以实现全程监控,包括施肥、打药、收割等过程。从社会价值创造的角度来看,这种定制化服务将成为行业流行的趋势,以订单制、需求制和个性化的服务来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

Part.02 数字化技能和思维将改变人类的工作状态

刘辉:关于数字化素养,最近教育部与人社部都在推动高职院校老师的数字化素养,因为老师的数字化素养决定着学生们的数字化素养。未来教育分流以后,有很多人将会走进职高大专,他们最终会变为产业工人。所以老师和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得到提升,对整个国家的数字化发展以及产业和工业数字化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助力。

未来的就业,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只要经济回升,那么两者就业的相互适配性就会存在。任何行业都有能力吸收就业人群,特别是有数字化素养和数字化思维的人群。否则,无论学什么专业,总会被行业优化。

过去的车间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五个主要因素是人机料法环,排在前两位的是人和机。如今在数字车间中,人是具备数字化素养的人才,机则是机械操作手。未来的人需要负责串联所有的物料、工艺、二维码、数字化BI报表等,因此数字化技能和思维将改变人的工作状态。

未来或许越来越多的简单机械操作手会被自动化机器取代,但机器与机器之间以及机器与工艺之间的连接仍需要靠人来收集数据、提炼数据。因此,人的数字化素养非常重要。

什么是数字化素养?我认为就是整个产业工人或职业老师,包括在车间里的工人和技术员的数字化思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Part.03 以“智”提“效”,打造智能制造的“集成地”

李蔚:请问刘会长,为什么说智慧车间是智能制造行业的“最后一公里”?

刘辉:智慧车间汇聚了所有智能制造过程中的物料、设备和产出,从零部件生产、成品运输到消费零售,其中工业成品在智慧车间是智能制造行业中的最后一道工序。

智慧车间汇聚了所有智能制造过程中的物料、设备和产出,从零部件生产、成品运输到消费零售。其中工业成品在智慧车间是智能制造行业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这最后一公里是智能制造行业的集成地,像是所有的物料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智慧车间,无论是物料还是仓储工具,最后的成品是从智慧车间输送出去,所以智慧车间就是智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参差不齐,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在向着数字化转型,但企业老板最关注的仍是效能问题。例如三一重工对数字化的投入很多,因为大企业有长远的规划,而中小企业更多的是为了当下规划,所以考虑更多的是数字化如何带来增益。

其实,整个数字化推动的进程是需要不断的去论证,无论是数字化本身,还是智能制造或智慧车间,甚至是软件、集成或流程改造,给企业家带来的可量化指标才是推动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动力。

Part.04 数字化素养应该变成未来人才的底色

刘辉:对于日本和德国,我们认为日德的产业互联网体系始终无法追上中美的,因为中国有市场美国有技术,中美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我认为中国的智能制造还是希望之地,所以在产业互联网飞速发展阶段,国家需要继续开放,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中,仍有很多技术、设备和工艺处于落后,需要不断开放。

首先,中国的最大优势是庞大的市场规模,但仍需要解决的是人才的认知问题。数字化素养的认知问题应该变成人才的底色,市场亟需有数字化素养的人才。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开放跨界,产业互联网不开放就会枯竭,即使拥有更庞大的市场。此外,还要引进和开发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方法论。

其次,要培养有数字化素养的产业大军和教育体系。无论从市场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的角度,都需要建设一批产业大军和新的教育体系。

总之,需要这两个条件才能推动中国制造业继续前行,当然也需要企业界像云飞总等企业家的带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青贝克智慧工场公号:kingmaker798)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