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彭剑锋:探索智能制造时代的大国工匠生存之道

编者按:近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智能分会举办了第九期《数智化管理五人谈》,主题围绕“不同类型企业的数智化管理进程”展开讨论,会议嘉宾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兼智能分会会长刘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董事长彭剑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李直和鹰厂长创始人卢云飞,主持人为企业文化专家,资深媒体人李蔚。以下为彭剑锋的发言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青贝克智慧工场。

500

01

在中国,数字化发展主要是看企业老板的决心

李蔚:请问彭老师,自智能制造的概念提出以来,经历过哪些发展阶段?

彭剑锋:智能制造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是数字化BI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以信息化和数字化报表的呈现为主,目前绝大多数工业企业还停留在这个阶段。

其次,是数字化DI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利用大数据算法来提高系统效能。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上升到这个阶段。当企业进入第二阶段,一方面是通过智慧生产来提高系统效能,另一方面是通过数字化(大数据)来提高系统效率。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数字化投入阶段,例如拼多多、京东、美团、滴滴打车等,虽然他们通过大数据和算力算法在提升效率,但在实现消费者与生产之间的精准对接中仍有缺失,大数据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

例如,我在光启调研期间,发现其数字化效能至少在第二个阶段,正如光启老板讲到,现在整个供应链数字化以后,供应链成本下降了50%以上,所以我认为光启的数字化已处于第二阶段。

最后,是AI阶段。这个阶段不仅可以调动大数据运用,还能实现AI自我进化。当企业真正有了智慧化的管理模式,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客户一体化体验、系统效率和创新能力,从而打通整个产业价值链,实现产业互联网的链接。在这个阶段,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化或智慧化的运作来提高系统效率和产品品质。例如,广东一些企业基本上都是无人工厂,智慧化程度比较高,而且是真正在提高系统效率。

总的来说,从BI到DI再到AI,中国企业在坚持三步并作一步走现代化特色之路。虽然数字化投入的趋势正在加速,但完全达到利用大数据、智慧生产来提高系统效率和产品品质的案例仍然较少。包括美的、三一重工等在智能制造投入较大的标杆企业,也并未看到利润在提高。

当然,数字化投入的趋势正在加速,中国的数字化发展正在经历野蛮成长的阶段,因为数字化发展的束缚很少,不像在欧洲或德国要转型成智慧工厂,首先要得到工会的同意。相反在中国,数字化发展主要看企业老板的决心。

青贝克智慧工场

数字化加速有利有弊,利在于智慧化发展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较快,尤其是应用层面。弊在于数字化程度与整个生态不匹配,往往会成为数字化的孤岛,企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没有形成完整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但我相信数字化加速应用会大大提高中国产业互联网的竞争能力。

在全球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中,只有美国和中国是最完整的,这其中就排除日德企业。尽管国内很多企业在向日德学习,但日德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大数据和产业互联网做支撑。

以前,工厂是先生产再消费,而现在可能就是先消费再生产。消费者有需求后,再根据需求生产产品。像美的等智慧企业,目前就是先下单,再开始准备物料、供应链定制产品。

从效能来讲,一是可以敏捷快速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订单查看所订购的物品是否满意,提升了消费体验。同时嵌入了个性化需求,例如在汽车中增加了冰箱、彩电等个性化元素。二是可以提高生产效能。智能化生产肯定不会犯人力生产的错误,尤其在品质和工艺上会得到保障。同时在时间上也可以排除人为因素,从而保障生产进度。

如今,当车间智慧化以后,特别是链接了整个产业生态,车间就不仅仅是生产效能的提升,还是价值创造和客户价值体验一体化的提升,从先生产到消费,转变成先消费再生产,或者消费生产同步进行。这意味着是整个价值创造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同时也是智能制造的关键节点,所以这不光是一场车间革命,还是一场车间生产效能的革命,更是整个价值创造与客户价值体验的一场革命。

如此看来,智慧车间的意义和价值已经超出了车间本身的范畴。

02

当大国工匠遇上智能化,如何转型?

李蔚:请问彭老师,无论是数字化产品的开发者,还是生产流水线的从业人员,甚至是消费者,应该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拥抱这种变化?

彭剑锋:首先,无论是智能化还是AI技术的应用,都是不可阻挡的第三次科技浪潮。因此,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它,而不是人为地限制或抵制。

在国家宏观层面,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引导科技和创新向善,避免第三次科技浪潮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同时,民众也不必过于悲观,因为人类社会总是要进步的。

其次,智慧化真正实现了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通过使用新的智慧工具,人们可以从原先枯燥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但这也带来了替代人工的问题,包括人、机、物三元融合。因此,如何应对新的智慧工具的出现所带来的挑战将成为新的课题。

当新的工具出现:一方面,新的智慧工厂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工人的失业。例如,一个拥有将近200名全国最优秀电焊工的工厂,在引入智能化生产后,这些电焊工将如何转型?特别是在国家近年来大力提倡培养大国工匠的背景下,智能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另一方面,智慧工厂的出现也带来了新的就业问题。例如,美团或其他零工企业中,员工超过30%是大学生,甚至有些是博士生。因此,最大的矛盾是就业岗位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冲突。但从长期来看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总会创造新的岗位,相信人类总是会思考新的需求出来。

青贝克智慧工场

实际上,智能化正在倒逼着人类必须加速进化和学习。例如,新型智能工具ChatGPT等,其实就是人类智慧发展能力的释放,因此必须要学会使用。我曾在深圳咨询服务过的一家公司,他们给企业高管匹配了数字人助手,通过借助于数字化和智能人,提高企业高管的工作效能,相信这家企业肯定比其他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既然智慧工厂和智慧车间是未来的大趋势,那毫无疑问就要学会利用数字化来提高效能,否则其他人都在搭建智慧工厂,你还在使用传统工厂,最后肯定会被淘汰。

03

数字化素养具备的三大要素

彭剑锋:数字化的效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系统效能,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保证质量。二是客户一体化的价值体验,以及对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的管理。当实现数字化后,企业与客户的链接、交付和深化关系将无处不在。

数字化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提升客户一体化体验。这包括增加与客户的接触点,敏捷地感知客户需求,让客户参与到企业的整个生产和制造过程中,从而提升客户的体验价值。

第二个层次是提升企业系统效能和构建产业生态。无论是数字化还是智慧化,最终都回归到提高企业的系统效能,包括效率和内部盈利能力。如果企业要真正形成产业价值链的优势,就必须通过数字化来打通生态,必须与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生态相结合。未来的企业将通过生态连接和数字化整合所有的制造资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我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未来将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因为他们能够打通生态。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产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和大数据基础。日本在这方面一直不被看好,主要是因为数据不开放,没有产业生态做背书,所以即使有独特的技术也无法更好地发展。虽然俗话称“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现在即使是好产品也怕被隐藏在深巷中。

青贝克智慧工场,赞1

许多网红互联网店就是依靠大数据的链接增加了更多收益。正因为有大数据的支持,打通了内外产业价值链,所以两者的链接产生了关系,关系产生了交付,交付产生了价值。这样,互联网带来的能量聚合发生裂变,最终形成了网红产品爆火的势能。

因此,尽管日本企业无法复制网红店的成功,但我们仍然应该学习日本企业的技术和工匠精神。包括这次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都在说明日本封闭式的思维方式过于自私,缺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第三个层次是内外创新的协同。创新不再是一个孤岛,例如日本在全球200多个领域技术领先,但经济却一直在萎缩,除了人口老龄化外,就是因为封闭思维、创新不开放、技术无法赋能全球产业链,没有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无法产生能量的聚合。因此,创新必须是内外协同创新,是一种开放式的创新。

智慧化的自我进化将带来整个内外跨界的创新。例如,苹果手机系统从0到1都是面向全球的开放式创新系统,这使得苹果手机从1到10的创新有了足够的聚合效应。而全球协同资源的创新只有通过智慧化和数字化才能解决。

04

美国人才优势的背后是教育,中国会终结美国优势吗?

彭剑锋:再来看美国,美元霸权背后是军事霸权,军事霸权背后是科技霸权,科技霸权的背后是人才优势,而人才优势的背后则是教育。相比之下,中国目前落后的领域正是教育。

首先,中国的教育越来越与实践脱节。如今,全社会都在跨界融合,专业需求也是如此。然而,有些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专业划分过细还导致了合作和协同意识的下降。如今,培养数字化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跨专业的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未来的数字化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数字化意识和数字化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例如,熟练使用ChatGPT等新型智能软件。

二是数字化洞察和洞见。对于管理者来说,能够从大数据中洞察未来趋势。

三是数字化分析和决策能力。利用算力算法提升决策能力。

现在全社会都在跨界融合,包括人、机、物三元融合。这不是一个既结构化又非结构化的形态,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既中心化又非中心化的形态。它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既扁平又立体的世界。未来世界是一个既要又要还要的世界。

因此,人才需要具备符合市场跨界思维的能力,以及协同作战的意识。这是我们现在整个教育体制和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最缺乏的人与人之间协同联合的作用。例如,美国在80年代末期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首先是将113所军校合并,实现海陆空一体化。其次是教学内容改革,70%的教学内容是关于联合作战和协同作战的,最终才能培养出那么多的混成旅旅长、混成营营长和混成班班长。

为了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育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青贝克智慧工场公号:kingmaker798)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