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万圣节怎么和年三十不放假联系起来的

看了几个某站首页推荐的上海万圣节视频,播放量很大,而且评论和弹幕也很有意思,大概有很多是一种对年三十不放假的讽刺,带有报复情绪的。和我之前想的不太一样。

想到这些年政府对于节日文化的“操作”和过分的“保护欲”,让人想到了青春期时代和父母间的逆反心理,孩子希望更多的自由和不拘束,简单概括为“少管我”,而父母则是有太多的以“为你好”为理由的干涉。说过年没有年味了,可能说的不对啊,就是不能放炮了。我知道放炮危害大,环境啊,炸伤啊,火灾啊……可以说出很多禁止放炮的非常正确的理由,但为什么放炮的“恶习”延续了千百年的时间,只是“迷信”可以用炮声驱除厄运吗?……一年中辛苦劳作的百姓需要一种压力的宣泄和释放,社会需要有一个释放积累压力的泄气阀门,而春节科可能就是为数不多的一个社会压力释放阀门,说实在小时候就等着春节能放炮,真有人觉得面对七大姑八大姨是件一年中最放松最快乐的事吗?

我是不过万圣节的,但看到有人和年三十不放假联系到一起,想到很多那些带有情绪的留言不是为了万圣节。发现中国越来越没有释放压力宣泄情绪的节日阀门。节日出现人的死伤对于政府都是天大的事,这个可以理解,但静悄悄的春节,没有了烟花和炮声的城市,对于记忆中的春节是少了很多乐趣了,没有了乐趣的节日是安全了,但节日为什么需要乐趣呢?

当中国不再有可以释放宣泄压力的节日时,外国这种可以“胡闹”的节日就成为了一个年轻人去发泄情绪的“出口”。政府可以把一切可以有安全隐患的节日文化禁止,但是否可以提供一个新的释放压力宣泄情绪的阀门呢?万圣节也好,狂欢节也好,对于中国乃至日韩这种比较内敛压抑的社会环境,年轻人的追捧和参与,更多是因为可以宣泄释放。如果说治理需要绝对的秩序、安全和理智,这种窒息的家长式管理,遭到年轻人变向非理智的报复性的反击也是必然的,这个无关传统文化,应该说那些具有安全隐患的传统文化,更懂人们的需求吧。如果你不去引领文化,西方就更容易抓住年轻人的心思去吸引他们,最终领导他们。中国的社会文化里,需要一个属于年轻人的节日,可以胡闹发泄一下的节日,释放工作里的委屈和唯唯诺诺不敢高声语,暂时卸下家庭身份去放飞一会,当社会环境越是有压力时,这种想释放的心理就越强烈,就像皮球,向下拍的越是用力,反弹的就越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