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支持杨振宁,很多人对几百亿投入没什么概念
来源:@姚广孝_wayne
杨振宁院士前几天关于大型对撞机的发言其实挺实在的。如今大部分领域的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18世纪那种贵族爱好。私人捐助只能算锦上添花,来自政府的大规模资助才是主流。既然花的是纳税人的钱,那么对于对撞机这种百亿美元规模的投入,理应审慎和保守。平时经常提“科研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对纳税人的钱负责就是其中之一。
举个例子。欧盟2013年启动了一个为期十年、资助总额10亿欧元的人脑计划。该计划一开始定下的目标“精确模拟人脑的运行”就过于困难,超出了当前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参与国家达到了两位数,加入的研究机构更是达到上百,给项目的管理协调带来了巨大压力。项目运行一年多之后,执行主席就被替换,到今天整个计划还充满了争议和混乱,可以说是树立了一个亿级规模项目陷入困境后会造成什么局面的典型。
相比之下,美国脑计划的出台过程就合理了很多,光是论证就开展了四轮,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国内脑计划的声音也喊了多年,起码16年开始就一直有领域内的大佬呼吁,但中国脑计划并没有因此仓促上马,这几年一直在论证,这种对于大项目的审慎也是科研的应有之义。
倒是一些微博上的科普圈人士的姿态非常搞笑,以为投几百亿美元就像去菜市场买菜,一方面嘲笑用税款支持科学研究的普通民众短视无知,另一方面又希望搞科研的从纳税人那里大把拿钱时眼都不眨。什么?你说几百亿投进去能有什么产出?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只知道“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真的是很好奇这些人对几百亿这个数字有没有一个基本概念。就拿作为美国脑计划一部分的BICCN项目来说,这个项目汇集了全美神经科学领域11个最顶尖的研究团队集体参与,总预算也就2.5亿美元。一个对撞机花的钱可以搞80次BICCN,这种规模的投入美国人恐怕也不敢因为一个虚无缥缈的“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就投进去啊。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