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祖辈们逐渐凋零,一些老传统都悄无声息的消散了

【本文由“败灯必败”推荐,来自《反封建任重道远,祠堂的复兴是反封建的失败》评论区,标题为败灯必败添加】

不要把什么旧的东西都归结为“封建”,五四以来“反帝反封建”都成了廉价口头语了。

“祠堂”这个东西我觉得还是归于传统比较合理,传统的东西都是旧时候过来的,传统的东西不是什么都是糟粕。

对比现在住在大楼里,对门姓啥都不知道的尴尬,“祠堂”这种东西还能凝聚一下人心,平日里你觉得它就是文化“糟粕”,但真遇上事了,它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我是80后,老家也是农村,我爹是从农村出来的第一代,我算第二代。

是,我小的时候回老家,看到什么都是破破烂烂的,跟城里没法比。

很多陋习也有,比如吃席的时候男人先吃,男孩也可以上桌,但女孩和女人只能在厨房唠嗑等着;比如遇上家里的大事,男人们商量着就办了,女人没有发言权。

作为被新式教育熏陶出来的“城里人”,大小我就看不惯这些,曾经我也跟父母提到过这个问题,我说我不喜欢,但母亲的意见是不认同,但要尊重这个传统,等那一代人老去,下一代人成长,这些陋习就会消失不见了。

事情果然如此,随着祖辈们逐渐凋零,一些老传统都悄无声息的消散了,除夕的时候,没有鞭炮了;大年初一的时候,没有成群结队了;之前经常一大家子人围坐在桌前谈笑的场景也不见了。

人到中年,莫名的,有点怀念那些“繁文缛节”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