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效率太低!美国汽车工人罢工背后的真正难题

美国制造业的核心难题之一是,美国工人生产效率太低。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举行的历史性罢工仍在持续,在这个当口上,各家媒体刊登了很多分析美国制造业问题的文章。其中《华尔街日报》将美国工人的问题,归咎为了生产效率低下。

在当前美国通胀高企的状况下,美国工人罢工,要求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改善薪资待遇是合理的。然而问题在于,对整个美国制造业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薪资最终是与生产效率挂钩的,即投入和产出的数量、质量比。但在这方面,美国的企业和工人都陷入了困境。

要知道,美国的制造业早就不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了,这部分早就挪到中南美和亚洲了。美国保留的制造业,主要是有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比如汽车、飞机、半导体等等。但是,美国工人当前的生产效率,落后于大多数制造业大国、强国。这大大削弱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就汽车来说,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近些年来一直在失去市场份额。未来肯定是电车的,但在电车方面,美国三大车企的生产效率远落后于特斯拉,尤其是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而从宏观数据来看,美国汽车的生产率现在与疫情前相比,下降了32%。这个数据很难用“防疫政策影响生产效率”去解释,毕竟美国早就放开了,但放开以后生产率还是在一路下滑。在航空器材制造方面,波音在去年交付的客机是欧洲空客的三分之一,今年则是一半。

而把时间拉得更长远,视角放得更广就能发现,自2009年以来美国制造业每小时产出的年增长率,仅有0.2%,远低于除日本外的发达经济体。根据美国联邦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纵向对比来看则是,美国的生产率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出现同比下降,这还是二战后的首次。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生产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7% ,同时工作时间增长了3%。也就是说工作时间增加了,但产出的增长却没有跟上。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还表示,美国工人没有足够的生产力,并不能怪工人,这取决于组织能力、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决策等非工人因素。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注意,其一流水线上的机器人使用率低下,其二,产业工人队伍短缺。

很多人喜欢鼓吹美国的自动化工厂,生产效率多么高,机器人普及程度多么的广,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科技政策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的研究,在控制工资变量时,中国制造商使用的机器人比美国制造商多12倍。

从绝对数字上来看,在2021年中国每10000名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业机器人使用量为322台,而美国为274台,最高的是韩国1000台,德国和日本差不太多,都是400台左右。但是做出是否使用机器人的决定,通常是基于其代替工人执行任务时,可以节约多少成本。因此,将工人薪酬水平计算进去后,中国的机器人预期使用率超过800%,高于美国12倍。的确,中国人力成本低,但是就算如此,中国的制造商也没有沉溺于低廉的人力成本,反而是在积极地升级自动化产业线。美国智库的这个计算方式是怎么算出来的数据,大家有兴趣可以暂停看一下,我就不细说了,比较冗长。

500

换句话说,你本可以使用廉价工人填流水线,为什么还要花钱来升级技术呢?其实推动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升级的动力,并不来源于简单的成本计算和对未来科幻的畅想,而是实打实的政策激励。《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设定了到2025年机器人使用量增加十倍的目标。其结果是,许多地方政府开始对发展、使用工业机器人进行大规模补贴,而美国在这方面没有优惠政策。ITIF建议,美国应该迅速立法补贴机器人产业,进行竞争。

而工人队伍短缺方面的问题,其实各家美国媒体已经提了不止一次了。首先,疫情以来大量工人离职,岗位流动性大增,熟练工人队伍的培养受到了很大打击。根据美国商会的报告,在新冠疫情开始时,制造业失去了大约140万个工作岗位,面临重大挫折。自那以来,该行业一直难以填补职位空缺。截至2023年3月,有69.3万个制造业岗位空缺。 2021年有4780万工人辞职,2022年,超过5000万工人辞职。

这对于美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拜登想要补贴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建厂,但台积电发现美国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产业工人队伍。其管理层表示,要从岛上调几百号人先去亚利桑那搞生产,但这却得罪了当地工会,因为人家觉得这么做是夺走了美国工人的工作机会。双方就这个问题扯皮不知要到猴年马月,虽然美国现在已经开始重新培养工人,但短期来看熟练工人短缺的问题仍然是一大困扰。

总的来讲,美国制造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自去工业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以来,美国参与制造业的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目前仅占总劳动力的8%。再加上既往政策造就的生产率低下等问题,即便不是积重难返,但拜登想要仅凭短期的激励政策,就在2024大选前获得一个漂亮的经济数据,显然难度有点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