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未婚育女性对已婚育妇女的不正当竞争,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关系?

【本文由“土货”推荐,来自《精致利己宣扬不婚不育的女性,是否有资格顶半边天?》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坦克炮
  • 不整贫富分化,让大家都养的起孩子,整女人做什么?如果不愁钱,女人自己就能养。每年打胎那么多,你当女人自己愿意?打胎那是十分伤身体的

我有打压女性群体吗?我要凝聚共识解决的是女性群体内部的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已婚育妇女缺少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不婚不育的不考虑自己和国家的身后事,反而吃香喝辣,这对整个民族的存续是有害的。国家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公司企业优先招聘已婚育妇女,鼓励适龄婚育(特别是大学),杜绝未婚育女性对已婚育妇女的不正当竞争,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关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重庆市

热门评论 1

  • 谭剑鸣歌 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作者
    全部楼层
    长风
    然后,想走的路,当然要走走试试。不过我提醒一下,你要走的路,都是“西方”已经走了若干年且现在还在走的,什么效应,他们其实早已试过了。
    容我自辩一下。
    首先,我不是西方极端思想洗礼下,不知变通学习的蠢物,或受其操作的傀儡。
    其次,我清楚了解“分化”这个手段,在讲求“团结”的国内,不是什么正当手法。
    再次,我的观点虽然极端,甚至可以说暴论;但实际的行动目标,也不过是要催生一条法律条文:“鼓励公司企业优先招聘已婚育妇女,要求规模以上企业需保留最低比例的已婚育妇女人数。根据其招募的已婚育妇女人数,进行定额的税收减免。”而已。我要凝聚的社会共识,只是为目标而服务的行动依据,得塑造正当性。
    先说“分化“可不可以。
    西方文明, 擅长制造矛盾,分化对立,让矛盾双方相互消耗,降低总体合力,从而方便从掌控者的角度,进行全面控制。所以结论是,他们使用手法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控制”。
    在中国,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领导一切。在已经掌控一切的情况下,为何应该“分化”部分人群?为了降低改革阻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口出生率,保证集体的存续。所以结论是,使用手段是为了“集体的存续”。
    同样的手法,动机和目的不同,结局自然也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知道你想说的“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是怕反而扩大矛盾,导致无法收拾的局面,人口萎缩更快是吧?但我认为情况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因为,混乱是西方要的结果,于我们而言只是改革的过程,我们有意愿也有能力防止改革中的破坏性扩大。
    并且,西方主流的矛盾人群是“男与女”、“黑与白与少数族裔”、“贫民与富人”,他们都有一个最重要的特质,就是相互之间,完全无法转化、或极难转化,利益关系也是你多我少的零和博弈关系;而我想分化的女性群体,未婚育女性和已婚育妇女相互之间,转化仅是思想和观念问题,且转化不可逆。如果能塑造正向的经济流动,那人群转化将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不是强制过程。
    再说“团结”如何团结。
    我们都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但我认为,“实际的团结”比“表面的团结”对集体更有益。中国社会受西方自由和资本的长期洗礼,年轻人的意识形态已经部分异化,利己成为主流,尤其是未婚育年轻女性群体。利己也没什么大错,但作为涉及集体存续的关键人群,集体逃避社会责任是不行的。在人人追求利己的的社会中,表面的团结和实质的团结,都已流于形式。情况很复杂,但我认为处理方法可以很简单,那就是针对核心人群,先减少阻力增加合力,然后以点破面,顺势解决衍生问题。如若不然,太多旧的观念和律法束缚捆绑,根本无法动弹。
    所以我认为,团结不是无原则的团结,“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要有实际行动来团结,而不是无原则“有求必应式”的团结,这样会把大家都害死。
    我查了下你所说的“西方”走过的路。NC德国曾在二战时有过类似的举措,通过剥夺所有女性的工作权利,营造鼓励生育的社会氛围来刺激人口增长,历时十年确实没有成功。没成功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上就业机会充足,总的劳动人口不足,战争需要将大量的未婚育女性也投入到物资生产环节,所以不能专事生育。这与我们现今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就业机会不足,劳动人口过剩,物资产能过剩,人口快速老龄化,新生儿不足,人口萎缩。而我也仅是想转移工作机会,而不是剥夺全体女性的工作机会。
    所以我最后的结论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影响深远,一场生产关系上的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76
最热 最早 最新

  • 谭剑鸣歌 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作者
    全部楼层
    长风
    生育问题,核心就是普遍意义上的全社会的共识:婚育对妇女是负面消极因素。这个“共识”只要成立,那么生育问题无解。而只要是社会活动仅以金钱维系,那么这个“共识”就必然成立。因为,在参与社会生产层面,短期来看,生育活动确实是对生育者当时参与社会生产的负面消极因素。而金钱维系的关系,无法体现出“长远利益”。

    在仅以金钱维系社会活动的社会体系中,要“解决生育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将生育也市场化,即马督公说的社会化生育,即生育工场专职生育,人类就成为养殖场的产出。那就是赛博风了。人类自身彻底物化。

    否则,就要在社会体系内构造若干“人性化”而非物化的小环境,我们过去称为“工会”。但是这需要对普遍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单元做彻底改造。显然,“私有企业”是不可能容许这种小环境的,因为对企业主而言,企业就是人家的物。

    这种改造,堪比解放后的社会主义改造,或者说,本来就是把又部分恢复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前的状态的社会,再做一次社会主义改造。当时的社会主义改造,挟抗美援朝胜利的余威,才有足够的势与能。而上面说的改造,也需要有一次抗美援朝级别的胜利才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剥夺女性的受教育机会,其实就是剥夺其参与社会生产的机会,逼迫她们成为男性的附庸。

    除了上述三条道路,再无其他路径。无论你的共识有多凝聚,也都是瞎折腾,除了自我感动,再无任何积极意义。



    生育的核心问题,你说的对,在目前的认知里确实是负面消极因素。三条解决的路子你说的也对,但我们执行和改造的时候,可不可以变通一下?

    首先,中国女性的平等权利,已经到达了世界的最顶尖水平,无以复加。如果非要在目前的基础上继续加权,势必得从集体利益中切割,也就是从男性群体上切割。在男性青年已经大规模躺平和失业的情况下,再增加其负担,必将导致绝境式反抗。作为集体利益的安全基石发生动摇,国家稳固的政治结构,也必将动摇。韩国今年开始出现的几百起无差别预告杀人已经是最轻的动荡形式,这既是参照,也是指引;外部敌人必然不会坐视,必定添柴加火,趁火打劫。所以如你所说,以“利”和,不是长久之计。
    权利既然加无可加,那就按自古以来的办法处理,削嘛,来个现代版的推恩令。说句实在话,硬茬子扎手,也只能挑软柿子捏,更何况软柿子也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有被捏的理由。整体削肯定不行,也不具正当性,那就得讲究削的方法。将女性内部的权利结构,想象成一高一低的阶梯,未婚育女性高,已婚育妇女低,是个下楼的趋势;那我们削一部分未婚育女性的高度,加到已婚育妇女的阶梯上,这就成了一个上楼的趋势。
    你说的三个方法都有严重的副作用或阻碍:
    第一完全社会抚养成本过高,且有瓦解社会关系根基和道德体系的风险,执行后就别想做其他拓展集体利益边界的事了;第二社会改造声望不够,缺少资本配合;第三完全剥夺女性权利,失大义;三策都不可取。
    个人认为:第一社会抚养取只其“名”,承认生育具备部分社会意义;
    第二社会改造取其“行”,首先从教育界尤其是大学开始,大学要建立附属育婴室,鼓励生育,并让大学生兼职学习养育技能。至于其后的衍生问题和社会改造,可在与美帝国分出雌雄后,再做打算,时间点最多也就在5-7年内。到时收复台湾,亚洲称雄,携势而下,自然事半功倍。
    第三削权取其“义”,为母亲的奉献和牺牲正名,义之所向。
    如此,“名”、“义”、“行”俱全,风险也总体可控。你认为呢?

    说个题外话:昨晚我刷抖音的时候,碰巧刷到一个大V才发出不到1天的视频,点赞超过15W,评论超2W。内容主要是在分析,年轻男性躺平和年轻女性躺平的原因,出发点有所不同。一个是经济问题,一个是思想问题,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这是我一直在坚持的观点,看到它能得到更多人的观点认同,我很欣慰。
    起风了,我只需要点亮火柴,顺势而为。
  • 谭剑鸣歌 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作者
    全部楼层
    长风
    生育问题,核心就是普遍意义上的全社会的共识:婚育对妇女是负面消极因素。这个“共识”只要成立,那么生育问题无解。而只要是社会活动仅以金钱维系,那么这个“共识”就必然成立。因为,在参与社会生产层面,短期来看,生育活动确实是对生育者当时参与社会生产的负面消极因素。而金钱维系的关系,无法体现出“长远利益”。

    在仅以金钱维系社会活动的社会体系中,要“解决生育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将生育也市场化,即马督公说的社会化生育,即生育工场专职生育,人类就成为养殖场的产出。那就是赛博风了。人类自身彻底物化。

    否则,就要在社会体系内构造若干“人性化”而非物化的小环境,我们过去称为“工会”。但是这需要对普遍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单元做彻底改造。显然,“私有企业”是不可能容许这种小环境的,因为对企业主而言,企业就是人家的物。

    这种改造,堪比解放后的社会主义改造,或者说,本来就是把又部分恢复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前的状态的社会,再做一次社会主义改造。当时的社会主义改造,挟抗美援朝胜利的余威,才有足够的势与能。而上面说的改造,也需要有一次抗美援朝级别的胜利才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剥夺女性的受教育机会,其实就是剥夺其参与社会生产的机会,逼迫她们成为男性的附庸。

    除了上述三条道路,再无其他路径。无论你的共识有多凝聚,也都是瞎折腾,除了自我感动,再无任何积极意义。


    正当性当然是“塑造”出来的。举例:
    一.汉末群雄割据,曹操为何能号令天下群雄?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携四百年汉室余威,自然具备天然的正当性;二.解放初期,还没有“男女平等”共识,只有妇女们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的诉求;伟人因国家建设的需要,顺应了妇女们的诉求,认证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社会共识;直至1995年,江主席将“男女平等”写入宪法,正式确立了其正当性。
    所以只要共识人群多,确实可以塑造正当性。
    年轻未婚育女性,把持着正当性,却阻碍了集体的存续利益;超3800万的大龄未婚育女性,新增人口跌破1000万,人口萎缩都是实证。
    所以我要塑造的正当性就是:社会权利=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有其广泛的共识基础,将其与女性平权的来源挂上等号,自然具备天然的正当性。
    人的认知有其历史局限性,如果人的认知不能与时俱进,那认知就会与物质环境的改变脱节,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至于从共识到律法如何变现的问题。
    任何政治概念或顶层设计,在实际的传播和执行过程中,都有走样的可能,需要保留一定的模糊性。如果变现太过粗暴,那不就重走二战德国的老路吗。国家起领导作用,国企自然得带头;大型企业具备不小的经济体量,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说,承担部分的社会责任无可厚非;至于规模以下企业在没有强制性的情况下,是不是有“特权”,我认为不是。
    首先,已婚育妇女和未婚育女性没有自然属性上的生产力差距;其次已婚育妇女会具有国家税务减免的优势;再次已婚育妇女的生育意愿和行为动机比未婚育女性要小,对企业来说“生育风险”比较小。所以,未婚育女性群体将在规模以下企业的工作岗位竞争中,再度分化:一部分在和男性的优势生产力的竞争中获胜,成为真正的杰出女性;一部分迫于生产力不足,被迫退出竞争,从而主动寻求身份转化,重新获得工作机会。所以,规模以下企业,虽拥有拒绝的权利,但从利益和成本的角度出发,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至于你说后果会形成"婚育妇女是累赘”的认知,这已经不是后果,而已经是目前社会认知里的现实,也正是我想扭转的。
  • 全部楼层
    谭剑鸣歌 作者
    容我自辩一下。
    首先,我不是西方极端思想洗礼下,不知变通学习的蠢物,或受其操作的傀儡。
    其次,我清楚了解“分化”这个手段,在讲求“团结”的国内,不是什么正当手法。
    再次,我的观点虽然极端,甚至可以说暴论;但实际的行动目标,也不过是要催生一条法律条文:“鼓励公司企业优先招聘已婚育妇女,要求规模以上企业需保留最低比例的已婚育妇女人数。根据其招募的已婚育妇女人数,进行定额的税收减免。”而已。我要凝聚的社会共识,只是为目标而服务的行动依据,得塑造正当性。
    先说“分化“可不可以。
    西方文明, 擅长制造矛盾,分化对立,让矛盾双方相互消耗,降低总体合力,从而方便从掌控者的角度,进行全面控制。所以结论是,他们使用手法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控制”。
    在中国,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领导一切。在已经掌控一切的情况下,为何应该“分化”部分人群?为了降低改革阻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口出生率,保证集体的存续。所以结论是,使用手段是为了“集体的存续”。
    同样的手法,动机和目的不同,结局自然也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知道你想说的“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是怕反而扩大矛盾,导致无法收拾的局面,人口萎缩更快是吧?但我认为情况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因为,混乱是西方要的结果,于我们而言只是改革的过程,我们有意愿也有能力防止改革中的破坏性扩大。
    并且,西方主流的矛盾人群是“男与女”、“黑与白与少数族裔”、“贫民与富人”,他们都有一个最重要的特质,就是相互之间,完全无法转化、或极难转化,利益关系也是你多我少的零和博弈关系;而我想分化的女性群体,未婚育女性和已婚育妇女相互之间,转化仅是思想和观念问题,且转化不可逆。如果能塑造正向的经济流动,那人群转化将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不是强制过程。
    再说“团结”如何团结。
    我们都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但我认为,“实际的团结”比“表面的团结”对集体更有益。中国社会受西方自由和资本的长期洗礼,年轻人的意识形态已经部分异化,利己成为主流,尤其是未婚育年轻女性群体。利己也没什么大错,但作为涉及集体存续的关键人群,集体逃避社会责任是不行的。在人人追求利己的的社会中,表面的团结和实质的团结,都已流于形式。情况很复杂,但我认为处理方法可以很简单,那就是针对核心人群,先减少阻力增加合力,然后以点破面,顺势解决衍生问题。如若不然,太多旧的观念和律法束缚捆绑,根本无法动弹。
    所以我认为,团结不是无原则的团结,“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要有实际行动来团结,而不是无原则“有求必应式”的团结,这样会把大家都害死。
    我查了下你所说的“西方”走过的路。NC德国曾在二战时有过类似的举措,通过剥夺所有女性的工作权利,营造鼓励生育的社会氛围来刺激人口增长,历时十年确实没有成功。没成功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上就业机会充足,总的劳动人口不足,战争需要将大量的未婚育女性也投入到物资生产环节,所以不能专事生育。这与我们现今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就业机会不足,劳动人口过剩,物资产能过剩,人口快速老龄化,新生儿不足,人口萎缩。而我也仅是想转移工作机会,而不是剥夺全体女性的工作机会。
    所以我最后的结论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影响深远,一场生产关系上的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
    生育问题,核心就是普遍意义上的全社会的共识:婚育对妇女是负面消极因素。这个“共识”只要成立,那么生育问题无解。而只要是社会活动仅以金钱维系,那么这个“共识”就必然成立。因为,在参与社会生产层面,短期来看,生育活动确实是对生育者当时参与社会生产的负面消极因素。而金钱维系的关系,无法体现出“长远利益”。

    在仅以金钱维系社会活动的社会体系中,要“解决生育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将生育也市场化,即马督公说的社会化生育,即生育工场专职生育,人类就成为养殖场的产出。那就是赛博风了。人类自身彻底物化。

    否则,就要在社会体系内构造若干“人性化”而非物化的小环境,我们过去称为“工会”。但是这需要对普遍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单元做彻底改造。显然,“私有企业”是不可能容许这种小环境的,因为对企业主而言,企业就是人家的物。

    这种改造,堪比解放后的社会主义改造,或者说,本来就是把又部分恢复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前的状态的社会,再做一次社会主义改造。当时的社会主义改造,挟抗美援朝胜利的余威,才有足够的势与能。而上面说的改造,也需要有一次抗美援朝级别的胜利才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剥夺女性的受教育机会,其实就是剥夺其参与社会生产的机会,逼迫她们成为男性的附庸。

    除了上述三条道路,再无其他路径。无论你的共识有多凝聚,也都是瞎折腾,除了自我感动,再无任何积极意义。

  • 不怕输怕书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公有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妇女的工作权和生育权。
    这么响亮的口号耶,但是具体应怎么做呢?
  • 全部楼层
    谭剑鸣歌 作者
    容我自辩一下。
    首先,我不是西方极端思想洗礼下,不知变通学习的蠢物,或受其操作的傀儡。
    其次,我清楚了解“分化”这个手段,在讲求“团结”的国内,不是什么正当手法。
    再次,我的观点虽然极端,甚至可以说暴论;但实际的行动目标,也不过是要催生一条法律条文:“鼓励公司企业优先招聘已婚育妇女,要求规模以上企业需保留最低比例的已婚育妇女人数。根据其招募的已婚育妇女人数,进行定额的税收减免。”而已。我要凝聚的社会共识,只是为目标而服务的行动依据,得塑造正当性。
    先说“分化“可不可以。
    西方文明, 擅长制造矛盾,分化对立,让矛盾双方相互消耗,降低总体合力,从而方便从掌控者的角度,进行全面控制。所以结论是,他们使用手法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控制”。
    在中国,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领导一切。在已经掌控一切的情况下,为何应该“分化”部分人群?为了降低改革阻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口出生率,保证集体的存续。所以结论是,使用手段是为了“集体的存续”。
    同样的手法,动机和目的不同,结局自然也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知道你想说的“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是怕反而扩大矛盾,导致无法收拾的局面,人口萎缩更快是吧?但我认为情况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因为,混乱是西方要的结果,于我们而言只是改革的过程,我们有意愿也有能力防止改革中的破坏性扩大。
    并且,西方主流的矛盾人群是“男与女”、“黑与白与少数族裔”、“贫民与富人”,他们都有一个最重要的特质,就是相互之间,完全无法转化、或极难转化,利益关系也是你多我少的零和博弈关系;而我想分化的女性群体,未婚育女性和已婚育妇女相互之间,转化仅是思想和观念问题,且转化不可逆。如果能塑造正向的经济流动,那人群转化将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不是强制过程。
    再说“团结”如何团结。
    我们都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但我认为,“实际的团结”比“表面的团结”对集体更有益。中国社会受西方自由和资本的长期洗礼,年轻人的意识形态已经部分异化,利己成为主流,尤其是未婚育年轻女性群体。利己也没什么大错,但作为涉及集体存续的关键人群,集体逃避社会责任是不行的。在人人追求利己的的社会中,表面的团结和实质的团结,都已流于形式。情况很复杂,但我认为处理方法可以很简单,那就是针对核心人群,先减少阻力增加合力,然后以点破面,顺势解决衍生问题。如若不然,太多旧的观念和律法束缚捆绑,根本无法动弹。
    所以我认为,团结不是无原则的团结,“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要有实际行动来团结,而不是无原则“有求必应式”的团结,这样会把大家都害死。
    我查了下你所说的“西方”走过的路。NC德国曾在二战时有过类似的举措,通过剥夺所有女性的工作权利,营造鼓励生育的社会氛围来刺激人口增长,历时十年确实没有成功。没成功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上就业机会充足,总的劳动人口不足,战争需要将大量的未婚育女性也投入到物资生产环节,所以不能专事生育。这与我们现今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就业机会不足,劳动人口过剩,物资产能过剩,人口快速老龄化,新生儿不足,人口萎缩。而我也仅是想转移工作机会,而不是剥夺全体女性的工作机会。
    所以我最后的结论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影响深远,一场生产关系上的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
    你说的凝聚共识塑造正当性,是个啥意思?一件事正当与否,是“塑造”出来的?你的意思是,只要“共识的人多”,那就是“正当”的?

    然后你要通过法律,内容是“鼓励”?你又要求规模以上企业………????那规模以下企业呢?你这法律意味着,一,你鼓励的内容是负面消极的,二,规模以下企业就可以“避免”这个负面消极因素,是吗?然后规模以下企业就可以做不被鼓励的事,即“特权”。然后全社会都会形成一个“共识”,已婚育妇女是累赘。是么?这是你要的结果吗?这是你要的“正当性”?怪不得你要倚多为胜呢。
  • 你的儿子,不等于别人的儿子,生育也是生产,都是利益最大化的决策。生与不生,生的没有损失,不生的也没有占便宜。雷锋在市场经济环境里,缺乏生存能力。
  • 谭剑鸣歌 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作者
    全部楼层
    长风
    然后,想走的路,当然要走走试试。不过我提醒一下,你要走的路,都是“西方”已经走了若干年且现在还在走的,什么效应,他们其实早已试过了。
    容我自辩一下。
    首先,我不是西方极端思想洗礼下,不知变通学习的蠢物,或受其操作的傀儡。
    其次,我清楚了解“分化”这个手段,在讲求“团结”的国内,不是什么正当手法。
    再次,我的观点虽然极端,甚至可以说暴论;但实际的行动目标,也不过是要催生一条法律条文:“鼓励公司企业优先招聘已婚育妇女,要求规模以上企业需保留最低比例的已婚育妇女人数。根据其招募的已婚育妇女人数,进行定额的税收减免。”而已。我要凝聚的社会共识,只是为目标而服务的行动依据,得塑造正当性。
    先说“分化“可不可以。
    西方文明, 擅长制造矛盾,分化对立,让矛盾双方相互消耗,降低总体合力,从而方便从掌控者的角度,进行全面控制。所以结论是,他们使用手法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控制”。
    在中国,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领导一切。在已经掌控一切的情况下,为何应该“分化”部分人群?为了降低改革阻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口出生率,保证集体的存续。所以结论是,使用手段是为了“集体的存续”。
    同样的手法,动机和目的不同,结局自然也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知道你想说的“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是怕反而扩大矛盾,导致无法收拾的局面,人口萎缩更快是吧?但我认为情况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因为,混乱是西方要的结果,于我们而言只是改革的过程,我们有意愿也有能力防止改革中的破坏性扩大。
    并且,西方主流的矛盾人群是“男与女”、“黑与白与少数族裔”、“贫民与富人”,他们都有一个最重要的特质,就是相互之间,完全无法转化、或极难转化,利益关系也是你多我少的零和博弈关系;而我想分化的女性群体,未婚育女性和已婚育妇女相互之间,转化仅是思想和观念问题,且转化不可逆。如果能塑造正向的经济流动,那人群转化将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不是强制过程。
    再说“团结”如何团结。
    我们都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但我认为,“实际的团结”比“表面的团结”对集体更有益。中国社会受西方自由和资本的长期洗礼,年轻人的意识形态已经部分异化,利己成为主流,尤其是未婚育年轻女性群体。利己也没什么大错,但作为涉及集体存续的关键人群,集体逃避社会责任是不行的。在人人追求利己的的社会中,表面的团结和实质的团结,都已流于形式。情况很复杂,但我认为处理方法可以很简单,那就是针对核心人群,先减少阻力增加合力,然后以点破面,顺势解决衍生问题。如若不然,太多旧的观念和律法束缚捆绑,根本无法动弹。
    所以我认为,团结不是无原则的团结,“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要有实际行动来团结,而不是无原则“有求必应式”的团结,这样会把大家都害死。
    我查了下你所说的“西方”走过的路。NC德国曾在二战时有过类似的举措,通过剥夺所有女性的工作权利,营造鼓励生育的社会氛围来刺激人口增长,历时十年确实没有成功。没成功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上就业机会充足,总的劳动人口不足,战争需要将大量的未婚育女性也投入到物资生产环节,所以不能专事生育。这与我们现今的情况完全不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就业机会不足,劳动人口过剩,物资产能过剩,人口快速老龄化,新生儿不足,人口萎缩。而我也仅是想转移工作机会,而不是剥夺全体女性的工作机会。
    所以我最后的结论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影响深远,一场生产关系上的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
  • 全部楼层
    谭剑鸣歌 作者
    你很有意思,是个玩弄文字的高手,而且在对话中久攻不下时,善于诱骗对方的善意。先伪装出一副诚心交流的姿态,让对方放松戒备,趁对方在文字中倾注感情的瞬间,扭曲对方的观点并快速定性,然后基于自己扭曲后的观点,否掉对方之后的所有关连性论证。
    说实话,我非常失望。如果你只是个杠精,我可以没有营养地和你掰扯很久;可惜你是个拥有充足知识储备的人,却不愿意分享,只是炫耀。我诚心期待与你交流,期望有所收获,而你把我当傻子耍。
    通过将男性群体和母亲群体的力道结合,用于重新塑造女性群体内部的权利结构,从而提高生育率。这是我原创的构思。我当然知道这个想法,不完善且阻力很大,所以试图在抛出后不断的交流中逐渐完善。看到你用充足的知识储备,对我的构思,只是进行短平快的质疑和攻击,没有丝毫想要进行补充,解释或更正的想法,我感到相当惋惜。你前面质疑的某些关键点,确实很到位,可惜太过直白,我不能回答;太过露骨,无助于凝聚共识。
    所以,即便你一副胜利了的样子,在我面前嘲笑,我也认了。咬文嚼字和知识储备,你确实比我厉害得多,这话术我也学不来,不是我的风格。但我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践行自己的道路,做自认为对的事情。世界上本没有路,都是走出来的,到底有没有用,我先走着看看。
    然后,想走的路,当然要走走试试。不过我提醒一下,你要走的路,都是“西方”已经走了若干年且现在还在走的,什么效应,他们其实早已试过了。
  • 全部楼层
    谭剑鸣歌 作者
    你很有意思,是个玩弄文字的高手,而且在对话中久攻不下时,善于诱骗对方的善意。先伪装出一副诚心交流的姿态,让对方放松戒备,趁对方在文字中倾注感情的瞬间,扭曲对方的观点并快速定性,然后基于自己扭曲后的观点,否掉对方之后的所有关连性论证。
    说实话,我非常失望。如果你只是个杠精,我可以没有营养地和你掰扯很久;可惜你是个拥有充足知识储备的人,却不愿意分享,只是炫耀。我诚心期待与你交流,期望有所收获,而你把我当傻子耍。
    通过将男性群体和母亲群体的力道结合,用于重新塑造女性群体内部的权利结构,从而提高生育率。这是我原创的构思。我当然知道这个想法,不完善且阻力很大,所以试图在抛出后不断的交流中逐渐完善。看到你用充足的知识储备,对我的构思,只是进行短平快的质疑和攻击,没有丝毫想要进行补充,解释或更正的想法,我感到相当惋惜。你前面质疑的某些关键点,确实很到位,可惜太过直白,我不能回答;太过露骨,无助于凝聚共识。
    所以,即便你一副胜利了的样子,在我面前嘲笑,我也认了。咬文嚼字和知识储备,你确实比我厉害得多,这话术我也学不来,不是我的风格。但我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践行自己的道路,做自认为对的事情。世界上本没有路,都是走出来的,到底有没有用,我先走着看看。
    行吧,你还知道自己判断对错,不再是“怎么分辨对错”、“你能分清对错?”……,那就行了。

    但是,对错是要在现实中校验才得结果。你的意图很伟光正,但还是要防止南辕北辙、好心办坏事。

    然后,辨是非,别争输赢。输赢,于你的大业宏图,微不足道。
  • 谭剑鸣歌 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作者
    全部楼层
    长风
    你真有意思。我的哪个观点让你看不懂了?还是我的反问,让你无所适从了?我的说话方式,你能分出对错吗?

    你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你怎么又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了?

    你要认同,又不问对错了?那你怎么不去做传销呢?那玩意儿最容易获得认同了呢。
    你很有意思,是个玩弄文字的高手,而且在对话中久攻不下时,善于诱骗对方的善意。先伪装出一副诚心交流的姿态,让对方放松戒备,趁对方在文字中倾注感情的瞬间,扭曲对方的观点并快速定性,然后基于自己扭曲后的观点,否掉对方之后的所有关连性论证。
    说实话,我非常失望。如果你只是个杠精,我可以没有营养地和你掰扯很久;可惜你是个拥有充足知识储备的人,却不愿意分享,只是炫耀。我诚心期待与你交流,期望有所收获,而你把我当傻子耍。
    通过将男性群体和母亲群体的力道结合,用于重新塑造女性群体内部的权利结构,从而提高生育率。这是我原创的构思。我当然知道这个想法,不完善且阻力很大,所以试图在抛出后不断的交流中逐渐完善。看到你用充足的知识储备,对我的构思,只是进行短平快的质疑和攻击,没有丝毫想要进行补充,解释或更正的想法,我感到相当惋惜。你前面质疑的某些关键点,确实很到位,可惜太过直白,我不能回答;太过露骨,无助于凝聚共识。
    所以,即便你一副胜利了的样子,在我面前嘲笑,我也认了。咬文嚼字和知识储备,你确实比我厉害得多,这话术我也学不来,不是我的风格。但我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践行自己的道路,做自认为对的事情。世界上本没有路,都是走出来的,到底有没有用,我先走着看看。
  • 全部楼层
    谭剑鸣歌 作者
    如果出台政策鼓励公司企业优先招聘已婚育妇女,并给予一定额的税务减免,将工作机会从未婚育女性转移到已婚育妇女身上,那想工作却找不到工作,和想工作就有工作是两回事。另外,家里有条件就多生,没条件就少生,反正就大幅提高年轻女性不婚不育的成本,缺少就业机会。国家和社会道德观念都不能允许,个人侵吞太多福利,给予一定现金补助是肯定的,想靠多生小孩吃一国家辈子,那是想多了。
    你那么厉害,那么关心国家人口,先让企业招聘孕妇吧。有些孕妇明明怀孕了还瞒着入职或者刚入职就怀孕,这个被所有人嫌弃得要死。既然社会这么需要女人生子就该就算女的怀孕了也可以参加工作,或者一入职就怀孕。因为女的怀孕没工作那她就没有自己的钱,靠老公有可能老公的钱不够呢?允许女的怀孕在公司养胎,至于谁给女的发工资是国家补贴还是怎样这个就不知道了。允许女的带娃上班或者公司建托儿所。反正女的不就是怕不能工作没有收入嘛,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生育水平就上升了,升到七八十年代水平都是可能的。既然是求人生娃就该给出诚意,不要总是让人顾此失皮,焦虑得不行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公有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妇女的工作权和生育权。
  • 中国的社会现实是什么,中国有8亿劳动者人口,90%的劳动者在私营企业工作,85%劳动者在中小微企业工作,在中国,公务员加事业单位加国企员工接近一亿人口,这是当今中国的现状,在中国占绝大多数岗位的中小微企业中,你说有多少岗位是男的能做女的不能做的?今天中国七百万公务员里,女性比例超过男性,国家需要的公务人才女性都比男性多。
  • 不是,什么叫不正当竞争。 就按照你说的,职场女性不婚不育也只是拿婚育的时间精力来工作啊,单身的吃香喝辣都是啃老还是骗来的钱?怎么就叫不正当竞争了。
    你是先潜设定,一个现代女性,如果她不生育,那她对社会的贡献就是小于社会对她的保障。
    我虽然反对女拳,但你这个也未免太暴论了。

    还有个底层逻辑问题。
    既然生育是国家,社会,民族的大事,那不是应该国家,社会,民族一起支持吗?  要让同样的职场女性给别人强制让路,逮着软柿子捏,很有点难看。
  • 全部楼层
    睡不着
    少数行业?一家公司为例,前台适不适合女性做,行政适不适合女性做,人资适不适合女性做?营销适不适合女性做?抖音卖货招的是不是都是女性,今天中国50%的劳动力从事服务业,你说只有少数行业适合女性?你再去翻一下中国工厂流水线的视频,随便翻一个保温杯电风扇的生产流水线,你都能发现大量工人是女性,你不要活在错误的认知里还在做着美梦,这个世界压根不是你想的那回事了
    我就从事过多种制造业,现在改利润高一些的行业了。你下过几次工厂?去过几家企业?国企私企外企大型中型小型微型有限责任股份合作天使PreABCD融资你经历过哪个?
    说我活在梦里,我看是你活在你的幻想里吧。因为这正是某些群体典型特征。
    看看抖音看看自媒体就学会指点江山了吗?存粹的井底之蛙臆想全世界。
    让我不相信专业的统计学数据挖掘相信你吗?靠情绪输出就想改变不争的事实?笑话!!!
  • 全部楼层
    懒得跟你吵
    很不幸,只有少数行业女性有优势,绝大多数行业仍然是男性占有绝对值优势,所以导致女性优待政策层出不穷。而且确定的说,这种情况未来也不会改变。要不你看看西方那么发达,政治正确那么严重,然而西方大公司管理层女性占比多少?
    我真的不懂很多女性非要拿自己弱点硬钢有什么意思,“实事求是”不懂,光图口舌之利、爽就完事了???你要征服男人通过自己的优势啊,比如“男人在外面那么厉害,可是老娘柔情似水轻松拿捏得死死的”。就好像土著居民啊封建社会啊面对船坚炮利的洋人,说我们有霍元甲叶问这么牛的,一个可以打你们十个,所以我们比你们强,我就是要硬钢!笑话,少数人强有啥用啊,在绝对力量前有啥用呢。所以几乎所有落后的国家部族消失了,但聪明的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持久战”最终战胜了侵略者。老是看不清自身劣势优势,光图嘴上硬气逞口舌之快。义和团格瓦拉们等等等等没有厉害人物吗?没有骨气吗?但最后呢?
    少数行业?一家公司为例,前台适不适合女性做,行政适不适合女性做,人资适不适合女性做?营销适不适合女性做?抖音卖货招的是不是都是女性,今天中国50%的劳动力从事服务业,你说只有少数行业适合女性?你再去翻一下中国工厂流水线的视频,随便翻一个保温杯电风扇的生产流水线,你都能发现大量工人是女性,你不要活在错误的认知里还在做着美梦,这个世界压根不是你想的那回事了
  • 是买房子能赚钱之后,才形成了房子能赚钱的共识,还是形成了买房子能赚钱的共识之后,房子才能赚钱?是唯心还是唯物?
  • 全部楼层
    睡不着
    男性在下田时才是一把好手,离开田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脱离繁重劳动后,从手工业时代开始就不是了,女性比男性更细心,更好管理,手更灵巧,我国古代最早出口的丝绸茶叶瓷器其中丝绸和茶叶基本都是女性劳动的成果。丝绸为中心的几个江南重镇女性的地位一直很高,丝绸商嫁女儿还要陪嫁一百多个仆人怕女儿到夫家住的不舒服,到今天就更不是了,女性的劳动机会不是男性施舍的,工作机会是女性从男性手里抢走的
    很不幸,只有少数行业女性有优势,绝大多数行业仍然是男性占有绝对值优势,所以导致女性优待政策层出不穷。而且确定的说,这种情况未来也不会改变。要不你看看西方那么发达,政治正确那么严重,然而西方大公司管理层女性占比多少?
    我真的不懂很多女性非要拿自己弱点硬钢有什么意思,“实事求是”不懂,光图口舌之利、爽就完事了???你要征服男人通过自己的优势啊,比如“男人在外面那么厉害,可是老娘柔情似水轻松拿捏得死死的”。就好像土著居民啊封建社会啊面对船坚炮利的洋人,说我们有霍元甲叶问这么牛的,一个可以打你们十个,所以我们比你们强,我就是要硬钢!笑话,少数人强有啥用啊,在绝对力量前有啥用呢。所以几乎所有落后的国家部族消失了,但聪明的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持久战”最终战胜了侵略者。老是看不清自身劣势优势,光图嘴上硬气逞口舌之快。义和团格瓦拉们等等等等没有厉害人物吗?没有骨气吗?但最后呢?
  • 全部楼层
    谭剑鸣歌 作者
    所以呢?男性作为天生强势的劳动生产力和集体安全的守护者,已经用平等的工作机会弥补母亲群体。中国女性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接近45%,已经说明,男性确实从自身分割出了一大部分平等的工作权利。5%的就业比例差异说明,就算是依托男女平等的法律支撑,男女也还是存在真实的劳动生产力差距,这是市场的选择。女性整个群体,因身体素质差异导致的劳动生产力不足,无法争取到这5%的工作机会。所以,得出第一个结论:在男女平等原则的加持下,女性整体的竞争力,只能拿到总额的45%。
    现在,已知女性整体竞争力的总和,在“男女平等”的加持下,只能争取到45%的劳动份额,而生育职责是达成“男女平等”Buff的必要条件。那,该谁去履行社会契约呢?这个问题。母亲履行了契约,完成了“男女平等”的必要条件,却丧失了就业机会和上升通道,去哪了?不就是被未婚育的女性群体给卷了吗。这些平等的就业权利,是母亲们用牺牲和奉献,从集体利益中争取来的,凭什么让未婚育女性群体享利?在这个社会关系中,男性和已婚育妇女,都是付出者,唯有一个群体,占尽所有利益。正是,未婚育的年轻女性群体。不针对你们,针对谁?把权利交出来,还给母亲,你们透支权利,越界了。
    男性在下田时才是一把好手,离开田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脱离繁重劳动后,从手工业时代开始就不是了,女性比男性更细心,更好管理,手更灵巧,我国古代最早出口的丝绸茶叶瓷器其中丝绸和茶叶基本都是女性劳动的成果。丝绸为中心的几个江南重镇女性的地位一直很高,丝绸商嫁女儿还要陪嫁一百多个仆人怕女儿到夫家住的不舒服,到今天就更不是了,女性的劳动机会不是男性施舍的,工作机会是女性从男性手里抢走的
  • 全部楼层
    谭剑鸣歌 作者
    又来了,像个正常人一样说话啊兄弟,又来这种DDOS饱和式反问+颠三倒四的说话方式,真的一点想跟你继续沟通的欲望都没有。
    一句话,我践行自己的想法,做自认为对的事,求同存异,不强求结果。每多一个认同,都是我的收获。
    你真有意思。我的哪个观点让你看不懂了?还是我的反问,让你无所适从了?我的说话方式,你能分出对错吗?

    你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你怎么又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了?

    你要认同,又不问对错了?那你怎么不去做传销呢?那玩意儿最容易获得认同了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