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关键不在“房”,而在于“地”

【本文由“荒漠白杨”推荐,来自《北大姚洋呼吁及时停止限购、限价措施,允许房地产企业降价自救,大家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千古独我风流
  • 其实这两种思路都没理清楚问题,没有抓住关键。

    中国房子过多,到底是多在哪?

    不是增量!不在开发商那里了!

    经过三年大整顿,全国增量住房已经暴跌没什么量了!

    现在真正需要卖房子的主体,已经不是开发商了,而是本来已经过多的存量多余住房小业主!

    换句话说,开发商如今根本不需要救,因为他们本来就不应该再继续大力修更多住房!

    他们需要的是退出一大批企业、人员、退出一大批产能!!!

    理不清这个关键,也就是房地产行业要从增量发展转变为存量发展,你就还是停留在过去的错误老思维,始终把猛建新房作为房地产发展的基础,这怎么能行呢!!!

    没有哪个国家是永远不停建新房!尤其是城市化我们已经完成了!不是即将!

    历史性地转变为存量发展,就是要让存量房市场活跃起来,应该做的是要放开制约一切存量房交易、流通、使用的过时政策,通过盘活存量房,该卖的卖,该租出去的租出去,该改造的改造,该另外处置的另外处置,这也是一块巨大的市场!!!只是跟传统开发商可能关系没那么大了!!!

    存量活跃起来,老百姓的资产也就有了稳定的市场定价,也就可以把土地政策转移到房产税、二手房交易税、经营税等等!!!

    这才是应该走也必须走的方向!!!

    至于过去那种靠大建新房大卖土地、以开发商为核心的房地产发展模式,过时了!!!

从发帖内容看,你不懂得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机制。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关键不在“房”,而在于“地”。存量也好,增量也罢,地价撑不住了,房价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土地是真正的不可再生资源,房子只是土地上的附着物。地价如果下行,不管新房二手房价格都会跟着下行。实际上,二手房市场在取消了学区房政策之后,就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

要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稳定市场,一要看土地,二要看银行。二者是交织到一起的。

对土地的制度性依赖不降低,地方政府就始终有推高地价的积极性。一个城市的市长书记,一般也就干一届,最多两届。自己任上如果干不出像样的政绩根本无暇管后面,自然会大干快上,怎么擦屁股是后任的事情。实际上,现在大多数城市的城市建设投入规模都很大,已经不是“寅吃卯粮”这么简单。投入的资金里很大一部分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城投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不管财政资金还是银行的商业资金,都与地价走势有内在的关联。土地价格下行的普遍预期一旦形成,大多数城市的财政收入压力会增大,房价地价撑不住下行甚至崩盘是必然的结果。差别只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而已。

中国的房价地价要回归,要着陆,这是必然趋势,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地方政府及财政收入之外,银行有大量的信贷资金投入到了房地产中。这里说的“房地产”,可不是你眼里看到的居民楼盘,与工业用地之外的所有土地出让都包括在内。地方政府发行城投债,拿什么给银行作抵押?本应该是政府财政资金做的城市建设改造项目,改头换面通过企业渠道用商业资金去做,最终托底的仍然是政府和民众。前几年蜂拥而上的城市地铁,为什么积极性很高?既能拉高GDP提高城市形象,也能拉高房价地价,何乐而不为?地铁亏不亏钱城投债能不能还上,没多少人关心。

至于民众购买商品房形成的银行贷款,其实只是房地产问题最上面的表象。以土地财政为主的相关机制以及不及成本追求政绩的城市建设,是主要的内在原因。

房价地价如果出大问题,银行必然跟着出大问题,最终还是要由国家托底、民众买单。所以,房价地价都不能大跌,但是现在已经涨不动了,问题是能不能稳住,如何下行。

文章里说的“允许降价卖房”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哪个城市也不敢这样,因为很难把握不暴雷。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