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减负、月考、分流、家长举报谈开去

教育是一种投入,教育是一种资源。既然是投入,就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既然是资源就有其限度,无法做到无限分配。这个举报的家长为什么连这种基本事实都搞不懂?他既然读过书,我们可以确定的说他其实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更确切的讲,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的目的是把其他家孩子都拉到他家孩子一个水平线上,然后他家孩子才有机会。

基于可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任何国家的教育体系除了教育的功能以外,还有一个极端重要的功能就是选拔人才。只有正确而有效的挑选出有才能的学生,才能把教育资源对准他们倾斜,才能提高教育系统的效率,才能多出人才。

而常识告诉我们,这种选拔(或者叫分层、分流,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进行的越早,效率越高。当然,太早进行选拔分流,也可能把一些晚熟的有才能的孩子给耽误了,所以这种选拔最好是有多次机会,在不同的年龄段进行,这样才能尽可能不遗漏人才。

我国以前的教育体系,其实挺好的,分别在初中入学、高中入学、大学入学,有三次机会。通过统一考试的形式,以相对公平的方式对这个年龄段的全部孩子进行了筛选分流。可以说,让孩子在13岁、16岁、19岁有三次机会获得选拔。但小学初中选拔考试被取消后,现在只有两次机会了,对很多孩子甚至变成了一次机会。

而所谓减负也好、平均分配教育资源也好,其实不过是幻想。因为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类似,具有其特殊性。

第一、  教育资源不具有重复使用性。这么说可能有人不明白。就是你家孩子在一所小学读了5年,结果不够理想,你不会让他重新挑选一所小学再读5年。这5年如果糟蹋了,那就是糟蹋了,没法重来。因为时间成本太高了,没人负担得起。所以,结果就是必须在穷尽一切可能性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家庭能承担的最好的教育机构接受教育,才是唯一的选择。当然了,这个家庭必须重视教育,这是前提条件。

第二、  教育资源具有极端稀缺性。特级教师大家都喜欢,每个学校都欢迎,但能给出优厚条件的,必然是大城市里的重点学校或私立学校,这方面医生同理。对于老师个人而言,她不在大城市优越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工作,她跑到穷乡僻壤进行教学工作,图什么?如果是短期支教,不是不可行,但是长期这么干,图什么?当地政府能够提供远高于大城市的报酬吗?哪怕是对口支援的城市能吗?毕竟短期支援工作和长期在不发达地区生活不是一件事。但短期支教,其实无法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给当地。毕竟不可能因为某个老师到某地支教,家长把孩子送到当地去接受教育。而当地最多也就有1-2届学生短期受益,并无大区别。在人口稀疏的不发达地区建立重点学校又显然不具有财政上的可行性。毕竟教室、教学设备可以量产,优秀的老师没办法量产。

第三、  基于以上两点,对于教育体系而言,唯一有效率的方式,只能是有选择的在人口集中地建立重点学校,为重点学校配备优秀的教师和教学设备。从这个学校能够覆盖的地理范围中选拔优秀学生,送入重点学校接受优质教育。那个家长说只有资本才考虑效益,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是人道主义。这话有对有不对,首先社会主义也必须考虑效益问题,毕竟社会主义的资源也不是无限的。而义务教育的普及也不光是人道主义考虑,毕竟义务教育的质量才是他专注的重点吧。

第四、  对于中国孩子而言,最大的公平是统一教材、统一考纲、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取消一切加分减分,这才是对普通孩子最公平的做法。只要坚持这个做法,那么不管是分班还是月考,都不会削弱这个公平性。因为校内分班其实也是一种选拔。

反之、所以任何试图搞自主招生、减负、综合面试、按校分配录取名额的都是邪道。因为只有把一个系统搞复杂了,才方便资本和权力从中做手脚。

 

这种种说法,其实是基于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而言的。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他们的教育体系是基于公立(平民阶层)和私立(精英阶层)分治的方式,自然分割成两个阶级。

美国最具特色的小、中学教育就是私校、精英公校以及垃圾公校。其实资本主义的思路还是很简单直接粗暴的。

精英阶层,不管你是富二代还是官二代,还是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这些精英阶层。他们的子女都是上私校的,极个别的家庭对自己的孩子的智商和学习能力非常有信心的,可能会去考所谓的精英公校。奥巴马经常挂在嘴边,就是他是公校出生,就是所谓的精英公校出生,他总是说他自己不是读私校的。这是他拿来标榜自己的一点,“我是真的有智商读书读出来,不是像你们的爸妈直接把你们送私校。”他的潜台词就是这个,虽然他们家其实也是精英阶层。

 私校就是直接把普通人民的子女和精英阶层的子女一下子就分开了,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学费,私校一年的学费几万美金,而普通美国人的一年平均年收入也就是几万美金,换句话说,如果你是平民想把家里的小孩送去上私校,那么你们这一家年收入全部拿去交学费,差不多是够的,当然你们家也就可以不吃不喝了。

500

 私校呢其实不用解释太多,它的整体教学质量是靠钱堆出来的。有很多人会误以为美国的私校都是注重体育艺术啊,素质的培养,什么领导力啊,团队管理能力啊,个人的社交能力啊,仪容仪表啊。这些也没错,私校的确教这些,因为他有钱有财力可以搞这个东西,但是私校最重要的一个竞争点就是学业成绩,也就是每年最后能够考上藤校的升学率。这个是硬指标,毕竟一年几万块钱学费,小学6年,中学6年,这个几十万上百万美元投下去,最后是要出结果的。统治阶级的家长们都不是傻子啊,选择上哪一所私校,最终看的还是上藤校的升学率。

 如果小孩真的非常聪明啊,这样的小孩总也有,而且这种聪明小孩到是不分阶层,哪个社会阶层都是有可能出现的。不仅这个小孩聪明,而且家庭重视教育,这样的小孩本身也愿意学习,那么他们就会去考精英公校。所以在美国很多华人家庭啊,天天花着钱送孩子上补习班,就是准备走这条路。这条路也是走得通的,但是前提条件是家里要很早就下定决心,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天天送去上补习班。补习班费用也并不便宜,一年补习费用几千美元是至少至少,但是和私校的学费比起来还是便宜的。

 这里要岔开来讲,就是为什么必须要上补习班?因为精英中学的入学测试是独立举行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的范围是远远超过普通公立小学的教学范围的。也就是说你家小孩不管怎么聪明,如果没有额外的补习,他是不知道要考的内容。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补习绝对考不上。这跟你聪不聪明没关系,你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那么这个考试的范围和内容谁知道,补习学校知道,因为他们是专门干这个的。这个东西都是秘而不宣的啊,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像我们这出个教科书让你去拿书本学就能学出来的,没有的噢。不光公立小学是没有教科书的,补习学校也都是没有书的,他们只是每天给你讲这些东西啊,发卷子给你做,做完了讲解完了,也都不发给你的,做完了会全部都回收。这是他们吃饭的家伙,绝对不会外流的。

 这里还一定要强调一点就是,为什么我要强调小学三年级以前必须补习。因为这个精英中学的选拔考试,就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你想有几个小孩会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就下定决心,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自己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有吗?我可以负责任讲一个都没有。所以这一套东西不是靠孩子等到了解的学校和学习的情况,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就能做的,这是必须这个家长能够了解他们这套体系的游戏规则,在孩子刚刚上学时候就下定决心这么干才行,等到过了三年级就已经晚了,来不及了。

 这套游戏规则的妙处就是在于如果你是第1代移民,那么你是根本不知道这套体系是怎么玩儿的。她想着自己的孩子跟邻居的小孩一样都去上公立小学,挺好的啊,也不收什么钱啊,学习的也挺快乐的,没什么作业没有书课本啊,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嘛,挺好的。

 这里要说明一下公立小学也是有好有坏。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公立小学的教学经费,主要是通过当地社区来的。比如说这个地区富裕,交的税多,那当地的公立小学经费就充足,能够聘请好的老师,也能够购买更多的教学设备,维护建造校舍之类。而因为有好的公立小学,所以中上阶层就愿意到这个地区来居住,这就把这个地区的房价炒高了,于是房价自动的就把中上阶层和中下阶层又分隔开了。这个呢,其实就是学区房的概念,就是简单粗暴的直接用金钱收入把不同的阶层分割开来。美国有一些地区好的公立中学原理类似,学生也并不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的,那其实也一样是学区房的概念。

 公立学校也没有什么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什么的啊,成绩嘛,都是差不多b呀,c呀a的,跟其他小孩比起来也没什么差别嘛,学校肯定是不会公布学生排成绩排名的,所以你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学的怎么样。不用多,只要快乐上两三年,这孩子后面就乱了。只要前三年不补习,后面再补不补其实已经没差别了,精英中学肯定是考不上。

 最有意思的是,等到你觉得你家很聪明,平时学校成绩也不错的小孩去参加精英中学的选拔考试,然后成绩不佳考不上的时候,你责问你的孩子你为什么考不出来,你孩子会跟你说这些题目学校里从来没教过。你去责问小学老师,小学老师跟你说啊,这个选拔考试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公立小学教育的范围,所以我们不教的。你去责问精英中学,为什么他们的选拔考试难度超标,那他们的轻飘飘地回答你,那我们这个是选拔性考试,本来就是去选拔尖的,特别聪明的小孩,那知识标准肯定要提高一些。你有冤都无处诉!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明白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体系套路?好的大学那是要给精英阶层的孩子准备了,怎么能保证精英阶层的孩子去上好的大学呢?难道是在中学分流吗?错!在中学分流已经太晚了,那些平民的子弟如果和精英阶层的孩子上同样的中学,那万一他们学习更努力,考的成绩比精英阶层的小孩好,那精英阶层的孩子不就上不了好大学了吗?毕竟大学入学考试还是要考的。

 所以分流必须在中学以前,在小学三年级,在他们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就必须把他们给分流分好。平民的孩子绝大多数通通只能去上垃圾公立中学。只有极少数特别聪明,家里有特别重视教育的,才能有机会上精英中学。总得给特别聪明的人一条出路吧,对吧,也不能把所有聪明人都逼死。万一他们上进无门,闹革命了怎么办?

 所以绝大多数公立中学的教学质量,你们就可以想象了。数学啊,物理啊,化学啊,这些东西都是不重要的,反正他们以后出来不是工厂工人就是端盘子的服务生,学这些东西干什么,不是浪费时间吗?与其这样还不如多做做体育运动,把身体打理好,做工也有个做工的样子。偶尔也能出几个体育尖子对不对?成为体育明星也是一条出路嘛。这就跟漂亮的女生可以去当拉拉队是一个路数,以后可以出来做各种演艺事业,都是用来娱乐社会的。你把她们全都教的非常聪明,那对于只中意他们外貌和身材的精英阶层而言有什么好处呢?再加上枪支、毒品、性的泛滥,只要是进了这些垃圾学校,随便什么人都不会有前途。

看到这里你应该能明白,所谓美国的教育精华其实主要是体现在中小学的分流思路上,等到这个搞完了,一切就已经清楚了。

能够上好大学的,那通通都是精英阶层的子女,无论是通过私校上的还是通过精英中学上的,结果都是一样,他们以后就是上流社会的人,是国家的统治阶级,所以大学教育就必须要搞好。这是在花全国人民的纳税钱去培养统治精英自己的孩子,这个钱怎么会不舍得花呢?所以大学的土地都是由联邦政府免费拨付的,每年还有大笔预算。对于精英阶层实在学习太差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父母多捐点钱嘛,反正他们出得起。这不就很完美了吗?

 至于三流大学和社区大学这些东西,就是糊弄平民子弟的,收他们的学费让他们在里面多玩几年,减少就业压力,而且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啊,提高他们虚假的幸福感,让他们误以为自己也是读了大学的人,减少社会矛盾。说到这里你就能明白,为什么美国虽然号称大学入学率那么高,可是反智主义却这么严重的。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而言,统治阶级是不需要太多人的,只要自己的后代能够继承自己的位置就足够了,因为统治阶级是少数,被统治阶级才是大多数。统治最重点的核心就是保证统治阶级的后代始终能够呆在统治阶级的位置上,而被统治阶级几乎没有机会改变他们后代的命运,这才是美国教育的精华。

 

希望各位看到这里,再把中国现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方向仔细想一想,对于其中某些方案,特别是和美国现行的体制对比一下,品品其中的味道。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