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貌”相
《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载:甘宁舍弃黄祖而投到孙权麾下。“孙权大喜曰:‘兴霸来此,大获我心……愿教我以破黄祖之策’。宁曰:‘今汉祚日危,曹操终必篡窃。南荆之地,操所必争也。刘表无远虑,其子又愚劣,不能承业传基,明公宜早图之;若迟,则操先图之矣。今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迈,务于货利;侵求吏民,人心皆怨;战具不修,军无法律。明公若往攻之,其势必破。既破祖军,鼓行而西,据楚关而图巴、蜀,霸业可定也。”
(徐庶帮助刘备,是力争在每次作战行动中取得胜利;关羽、张飞、赵云在刘备手下,主要的表现也都是在斩将搴旗方面多有战功。这几位,包括熟读春秋的关云长,都没有给刘备提供过事关全局的战略方面的建议。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出身于“锦帆贼”的甘兴霸,却向孙权贡献了一套明智的战略谋画。
由此可见,将出身、经历做为评价人材高下的重要标准,实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浅陋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