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那栋承重墙被拆掉的楼情况,并没有那么绝望,解决方案是有的

【本文来自《哈尔滨被砸穿承重墙的居民楼里,现在仍有部分居民住里边,这事该由谁来担责?》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sven_shi:

东北那栋承重墙被拆掉的楼情况并没有网上看到的那么绝望,解决方案是有的,房子这个东西是真能“无中生有”变出钱来的。问题就是看怎么谈。我们代入数字可能大家理解起来更简单一些。比如你首付30万贷款70万20年总价100万,用每平1万的价格在这栋楼里买了100平的房子。现在楼变危房了,你肯定很绝望。

最常见的就是原拆原建。房子的主要成本就是地价,房子坏了,土地在。一般房子7成都是地价。换到你这边,重新造个房子可能就是人均按平米数出个30万就可以了。

可是你钱都首付出掉了,还有办法吗?

当然有啊。现在比如给你规划让你的新房有130平,多给你30个平方。给银行的抵押物是不是也更加值钱了?银行在政府的协调下,多给你点贷款,多贷出30万让你延长到30年还清,你这账不就平了?

依此类推,比如建造房子的几年你要租房居住,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多批平米数来解决问题啊。要是算算一共要多出50万,然后批给你200平的房子,你做梦都要笑啊。别人犯错,你还受益了。

到了这里你就知道问题的难点了。这些难题实践中也遇到过。尤其是这几年在农村其实一直都在推危房改建,还专门拨款去修。

为什么政策细节的案例解释写的很少呢?房子要建好难,要弄坏很简单啊。拨款那么好,要是只要房子够烂就能拿到,那么不烂的房子也会烂掉啊。

大家通过这个例子,也能知道早年房地产暴富那么多,出那么多问题,很多都是集中在审批权限上。类似的行为要异常的谨慎,“原则上”是不能多批平米的。要是真没钱,研究决定一下,很多时候也是要考虑现实情况的。

碰到这样的问题大家都是要先坐下来算账,看看各个方案到底需要多少钱,犯错的人又能赔出多少钱。然后根据方案,大家来谈。除去原拆原建还有集聚安置之类各种各样的方案。

房子是中国多数普通人家的命根。很多人一辈子贷款就是为了一套房子。它太重要,所以出了问题就需要又更多的耐心,去想办法解决。

平心静气的坐下来,一分钱一分钱把账目算清楚,我们才有解决问题的基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