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以来汉服变迁的思路并不是“改良”,而是“复古”

如题,简单说下。

拿现代人的思维去带入古人,认为汉服因为“改良”才有了变化,是一种错误思维。事实上古人对于衣冠的想法更多的不是改良,而是复古。

首先说明制汉服,朱元璋的想法是让衣冠如周秦汉唐宋一般,但是古代的考古技术,你们也懂的,于是朱元璋他们只能就着金朝的遗物、北宋的古画,以及元代留下来的遗风,尽可能的复原他们想象中的周秦汉唐宋。

明制汉服之中还有两个东西,深衣和道服。白体黑缘边的深衣这个款式就是平民阶层最高的的礼服,这也是个慕古产物,碰瓷的是宋代深衣,再往前走就是汉代直裾深衣。另一个,道服,这个就是当时中产阶级们(对,就是中产阶级,就是平民百姓,就是平民百姓,就是平民百姓,我就要强调现在通行的很多汉服就是平民百姓穿的,你们看不到是你们自己眼睛瞎)最喜欢的最喜欢的东西,可以看做是五颜六色版的深衣加个大带,不好意思,这个也是慕古产物,也是碰瓷汉代的直裾深衣和宋代的直袖长衫。顺带一提的是,宋代长衫和深衣其实也是慕古产物,慕的是汉晋时期的直裾深衣。

有人说唐代就没有了吧,就是胡人的衣服了吧。首先,唐代的朝服体系那可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往汉代靠,毕竟唐对外口径可是宣称自己是“我大汉”呢。然后官员常服圆领襕袍那可还有古代上衣下裳的意味。唐代圆领袍来自于隋代,隋代的圆领袍确实是北朝的胡人们的风格,但这又有什么不行呢?这个是汉人主动吸收的,而不像是清装和西服是满大人和洋人按着你的脑袋让你在畏惧之中被动吸收的。甚至,圆领没有完全取代交领,反而在明代被交领踢出了老百姓的便服体系。

所以说,千百年来,汉服的变迁,是从上到下一直想复衣冠如古人,但是碍于考古技术不发达,只能创造出了他们想象中的古制衣冠,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时代的眼泪”(汉服这边对一些没有文物参考,文物发掘出来以后发现结构是错误的汉服的叫法)。

至于汉服改良?啥?汉服不已经改良了吗?材料改良算不算改良,织布机器和缝纫机改良算不算改良,都改到这份上了,你还想改什么?有文物有这个条件,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一做古人做不到的复衣冠如汉唐呢?

我是不指望汉服变成在官方重要会议上的衣服的,当然准许有人穿上去我也很高兴。我更希望这是一个日常休闲服饰,和会见朋友时候的礼服,最多参加私人晚宴或者走红毯的礼服。

我个人所希望新时代的“公服朝服,官员常服”依然是前三十年的中山装,以及乡镇干部穿的人民装,而不是西装革履。

我更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农村里,穿着蓝黑琵琶袖道袍(不是道士那个道袍而是明代老百姓们日常穿出门的那种款式)的老百姓,穿着窄袖交领长衫的老百姓,穿着卫衣的老百姓,和穿着前三十年人民装,戴着六角帽的官员,坐在树下平等的促膝长谈。能看到城市里面,穿着汉服的老百姓能和穿着卫衣T恤的老百姓们相互友好的打招呼,彼此没有异样的眼光,穿着汉服的老百姓和穿着中山装的干部们互相问好。

那,才是我理想中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有的图景。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