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太多事情,并不需要严谨的证明、准确的结果
【本文来自《“就我观察,互联网上的中文正在加速量子化,而这将进一步折损中文的价值”》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如果作者想表达“量子化”是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的观点。那么,恰恰说明作者口中的“量子化”,体现了互联网观点的烟火气,以及接地气。
这种结论的来源在于,普通人的生活里,大多的结论以及方法,是没有明显对错的。坐着之所以有这样的疑惑,在于作者太希望得到别人明确的立场观点。
但生活中,大多的事情,并不需要使用明确的立场、观点,以及是非观,来看待结果。比如作者举的例子“公务员穿衣”的问题,这只代表了生活中的一种调侃和闲聊天,它并不需要真的分析:20岁的年轻人,应该怎么穿衣服,也不需要探讨20岁去当公务员究竟对不对。
那么,在这个话题里,20岁的年轻人:穿流行服饰,或者穿严肃的正装,都是阅读者自己的选择;在这个话题里,姑娘们选择时尚装扮的年轻人,或者选择严肃装扮的年轻人,也同样自己各取所需。。。。这些判断,无所谓对错。这个文章,仅仅是制造了一个闲聊的话题,不是在提供一种判断、选择的标准~
之所以作者会产生这种困惑,是因为作者本人,太希望得到别人的准确表述立场。因为只要能听懂别人的立场,就能关联到自己的立场,从而赞同。或者表达反对。
但生活中,压根不是这样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没有意义的对话和问答,正常的生活并不需要像机械一样的精密。
套用一下作者的另一个例子:“语言的价值在于削减不确定性,给人带来明确的指示,若你在大街上问路时,对方说:“你既可以往东也可以往西,往南往北也都行”。那就相当于什么都没说”。。。。
作者好像在讲一个“南辕北辙”的故事,试图用某个特定场景,将读者们,拉进自己的立场,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作者觉得不可理解的情况,每天都会普遍发生的。。。。
比如,问::去故宫应该坐哪趟公交车?
回答:坐1路,或者2路。或者随便哪辆车都可以,
其实回答者并不是在模棱两可的回复,反倒是更为准确的回复你“长安街上,随便哪趟车,都在故宫有停靠站~”
再比如,问:去学校应该走哪边?东边还是西边?
回答一样可以是:两边都可以~~。。。。这不见得必然属于“南辕北辙”,而是回答者,可能在告诉你另外一个精准的答案:两边都能去学校,两边路程距离都差不多~~~
生活中太多事情,并不需要严谨的证明,准确的结果,就好像月饼究竟应该吃甜的,还是咸的?就好像豆腐脑究竟应该吃甜,还是吃咸?。。。这些问题,本来就是应该测不准的,本来就应该是量子叠加状态的~因为它并不需要准确的答案。。。这更应该叫做闲聊天。或者唠嗑,或者摆龙门阵。。。。没有对错
既然生活都已经是这样了,那么文章,一定需要明确的立场和观点。以及结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