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为什么迷上了拜佛?

新闻与写作2023年04月09日 09:53:317人参与1评论

2023年,#全国寺庙快被挤爆了#引发全网的关注和热议。

引发热议的点是,寺庙被年轻群体挤爆。同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 310%;2 月以来预订门票的人群中,90 后、00 后占比接近 50% 。

500

求签、烧香、拜佛,这些以往被贴上封建迷信标签的风俗,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年轻人的时髦追求。

很多年轻人到了寺庙的第一件事就是搜地图,看哪个殿是管事业的,哪个殿是管财运的,哪个殿是负责健康的,哪个殿是求姻缘的,按照类型挨个拜,进了殿就往垫子上磕,看见菩萨就往下跪。

还有个奇特的现象是,财神殿外常常人山人海,姻缘殿却冷冷清清。

500

不少年轻人对于拜佛求签的姿势,比中老年人们更为讲究。

哪只脚先踏入寺庙,哪只手放在最下面,鞠躬要行多大的礼节,求签时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一位网友总结的特别好:

这一届年轻人——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

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

在作为和作用之间,选择了做法

在关系和体系之间,选择了佛系

在彻底摆烂和艰苦奋斗之间,选择感动上天

......

年轻人为什么爱拜佛?

新型解压和消费方式

蜂拥而至的年轻游客们,无一例外都有着自己的烦恼和焦虑。有人求大厂offer,有人求考编上岸,有人求考研成功,还有人求身体健康。事业、学业、财运、姻缘,乃至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都成为了原本六根清净的佛祖服务范畴。

探究原因,年轻人前往寺庙打卡,主要在于缓解压力和寻求安慰。上学难、就业难、结婚难,龟速上涨的工资跟不上房价的脚步,这些都是摆在当下年轻人眼前的现实难题。当个人努力难以实现阶层跨越,年轻人选择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玄学”。尽管大家都知道玄学并不会真正地改变现实处境,但在迷茫和焦虑的情绪面前,玄学却是一剂高效的心理安慰。

其实,类似于寺庙烧香这种在部分媒体看来不学无术的“迷信”行为,也早已有之。从代表好运的锦鲤到塔罗牌、星相运势,所谓的玄学符号和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不在。当然,早起排队、叩拜、上香等切身参与的仪式似乎更加虔诚,也更能打动佛祖。于是乎,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从网络回归到线下的庙宇和道观,用传统仪式来求一个上上签。

不同于古代社会的封建迷信,现代年轻人的祈福行为更多只是为了寻求一种心理暗示:心诚则灵,好运齐来。人们以跪拜交换愿望,同时也将烦恼短暂滞留在庙宇,期盼与神对话,换来所愿皆成。

另外,年轻人去寺庙也不仅仅是为了祈福,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旅游和消费方式。一方面,寺庙的红墙黄瓦本身就具备观赏性,出片率高,且很多寺庙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游客在拜佛的同时还能一次性完成爬山、赏花等多个项目。另一方面,各大寺庙都具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些受到年轻人广泛追捧的周边产品,如北京雍和宫的香灰手串凭借祈福、祝愿的美好寓意和高颜值,已经晋升为和全聚德、稻香村并列的“北京三大特产”,成为不少年轻女性的时尚单品。

500

(网友在小红书分享去雍和宫排长队请手串的经历)

求佛,也是被卷起来的

有些年轻人是本来就相信玄学,主动想要去拜佛,但更多的年轻人是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才开启了玄学大门,卷入拜佛浪潮。

在小红书上搜索雍和宫,已经有超过11万篇笔记。年轻人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寺庙旅游经验和心得,玄学话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社交名片,而且效果显著,不仅能获得圈内人的认同,形成“社交共同体”,还能引起圈外人的兴趣。前段时间,微博上关于#寺庙旅游在90后00后中爆火#的话题登上热搜榜单,进一步将寺庙旅游推向大众 ,从而收获更多的目光。

引起兴趣只是第一步,拜佛成功的诱惑才是吸引更多网友决心去到寺庙的主要原因。有网友说,身边很多朋友都在求神拜佛,不少人还分享自己祈愿成功的案例。当看到别人灵验而自己深陷水逆时,就很难不会去想,是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参与其中?

500

(三联生活实验室发起的话题讨论)

年轻人的许多焦虑往往来源于“对比”,而社交媒体上的分享行为,恰好强化了“对比”。过去受限于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只和附近小圈子的人暗暗比较,而在信息无远弗届的今天,近处的亲友和远方的网友,都成为我们比较的对象。不仅卷成绩、工作、财运,甚至连求佛的次数、时间、姿势也要卷。“别人都灵验了,那我也试一试,万一有用呢”、“别人去了好多次,我是不是也要多去几次,才能感动佛祖”、“别人5点去排队,我3点就去,主打的就是心诚则灵”,这是大多数网友去拜佛的心态。

500

(网友分享去普济寺上早课排队的时间越来越早)

在社交媒体的传播和重塑下,原本寻求精神慰藉的途径,被重新揉捏成了一条新的内卷赛道。社交媒体将个人运气与去不去许愿进行绑定,从而迫使更多人加入这场“虔诚之旅”。

归根结底,年轻人爱的哪里是拜佛,而是太希望在卷无止境的生活中,获得一针安慰剂。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