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必须自己下场造车才有前途,之前所谓的“赋能”业务只会耗死华为
【本文来自《痛失市场后再曝分手,华为触碰了谁的逆鳞?》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华为必须自己下场造车才有前途,之前所谓的“赋能”业务只会耗死华为。原因:
一是“赋能”业务面对的公司基本造车能力在国内都没站稳脚跟,品控还需要华为去协助提升,而造车是一个大系统,短板弥补完需要好多年,华为有多少工程师可以去协助企业提升品控?汽车发展一日千里,华为没时间耗。
二是手机业务已经充分验证,“赋能”没有出路,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手机厂商用过华为的手机芯片,也没有厂商用华为的鸿蒙系统,包括从华为分出去的荣耀都不用。目前国内大厂都没有半个真心实意和华为搞“赋能”,一汽二汽上汽广汽比亚迪长安吉利都不愿意“没灵魂”,华为只是一厢情愿搞赋能。
三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能力才是终极杀手锏,自动驾驶需要汽车各个子系统质量的高安全性和高稳定性,搞“赋能”风险极大,华为只能用有限的精力管好自己产品的品控,无法去解决众多“赋能”公司的品控。如果任由“赋能”汽车公司自己解决品控,时间上不允许,也很难做到。特斯拉比亚迪以及众多造车新势力都在大力自研自动驾驶,他们不会用华为的自动驾驶,留给华为的时间不多了。
现在收购一个公司的股份,迅速投入自主造车,向比亚迪学习,用高质量的产品去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像华为手机一样破解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