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 已经跪下的老师,没有资格给站着的年轻人上课
如果有人问你,读书是为了什么?处于不同阶段的你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
上高中那会,你可能会回答:“为实现自己的梦想”。
上大学后,你可能会回答:“为了找份好工作”。
等参加工作了,你可能会回答:“为了混口饭吃,为了妻儿老小”。
但无论如何你不可能说,读书是为了和外国人“杂交”!而今,这种“暴论”却堂而皇之登堂入室,而且出自一个师范学院教授之口,还是在一场关于“感恩和励志”的演讲中,对象还是立马要高考的高三学子。你能想象吗?

2月18日下午,合肥市完成一模后,该市庐江中学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了一些同学,随后还安排了一个以“感恩”为主题的励志演讲,主讲人是学校外请的“名师”,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陈宏友。
“冥师”登台后发现PPT无法正常打开,于是开始即兴发挥,这一发挥不得了,原形毕露,口吐莲花。

他先是提出一个问题,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随后抛出种种暴论。
他对着即将走向考场的学子说:“读大学就是为了钱”,“出了国就别回来”。
更让学生目瞪口呆的是他的“杂交论”,没错,他用的“杂交”一词。
“你要是没考上大学,那你就只能和你小学初中的青梅竹马过一辈子,考到合肥就是全安徽的女性供你选择,考到北京上海,就是全国的女性供你选择,考到美国,就是全世界的女性供你选择。”
“我们成绩好的人最好要找外国人,结婚生子,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杂交出更好的精英。”“冥师”不仅物化女性还带着极端的种族歧视,他不是歧视别人,而是歧视自己的基因。
他还沾沾自喜地表示,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留学,找了个美国女朋友,以后要和美国人结婚。仿佛一下升华了,拔高了,成人上人了。
“冥师”的言论引起学生们的不适,嘘声四起,尤其是女同学,反应更是强烈。有的同学实在受不了这些奇葩怪论,愤而离场。
但“冥师”仍然在台上滔滔不绝,输出他的雷人观点。
终于有人受不了了。


一名学生,也是该校这次模考的并列第三名,在回到宿舍后又折回礼堂,冲上舞台,一把夺过话筒,大声斥责:“他的眼里只有钱!”

并且大声疾呼“我们不和美国人杂交!”“学习,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台下掌声雷动,欢呼声四起。“冥师”像个小丑一样追着学生想讨回话筒,但未能成功。待学生下台后,只能用一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自辩。
但他的精致利己主义观点,在那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呼喊中如拼命扭动的蛆虫一样令人作恶。
事后,相关视频被人传到网上,瞬时引爆全网,“冥师”颜面扫地,同时被所在师院闪电停课。而这名学生那句:“学习,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感动了无数人。
作为一个年过四十的中年人,我以为自己的血已经不再沸腾,但在听到孩子喊出这句口号后,我仍然胸潮澎湃!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中国之所以生生不息,不就是因为一直有这样的少年吗?
有人说冥师说的是现实,孩子以后会后悔的!什么现实?读书就是为了挣钱吗?还是外国人的基因更优秀?
读书为了挣钱是可以反应一部分社会现实,但那是全部吗?挣钱重不重要?当然重要,但不可否认,从来都有一部分年轻人不把挣钱摆在第一位!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还会有!
过去,中共一大参会者平均年龄28岁,大部分人都家境富裕,但他们并没有把守护家族财富当作自己的理想,相反,他们散尽家产,只为心中的信仰。

今天,中国航天科技领域,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月宫团队平均年龄35岁;墨子号量子卫星、神舟载人航天和嫦娥探月团队平均年龄33岁;长征5号成功发射时他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仅32岁;天问一号控制团队平均年龄更是只有30岁。
他们个个出入拔萃,年纪轻轻投入其中,其中不乏家境贫寒者,他们是冲着钱去的吗?

还有中国国防科技最高学府,能进这里的哪个不是天之骄子?他们是冲着钱去的吗?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变得世俗,就认为全世界都世俗。
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已经失去崇高理想,早早地变得老成世故,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还有什么希望?
就算大部分人终究会变得庸俗,也不应该在人生刚开始的时候就选择这条路吧?人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啊!
还有教授的奇葩怪论,外国人的基因就优秀吗?中国人的基因不好吗?

日本总务省数据,在日外国人数量为274万人,而中国人90万,占比不到33%。但日本66%的高端外国人才是中国人。

还有美国,代表这个国家参加奥利匹克竞赛的哪次没华裔?我是要反思人才为什么外流,但需要反思中国人的基因吗?
那种杂交理论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有人张口闭口有科学依据。去年买了个表。杂交有什么优势?从遗传学角度讲,杂交有可能留下更好的后代,也有可能留下更差的后代。
每次杂交把好的留下把坏的抛弃才能得到更好的下一代,这就是杂交水稻的选种方式。这些人所谓的杂交优势都是建立在抛弃无数种劣质样本基础上的。人是水稻吗?不好的也能抛弃?
关于杂交,科学家连植物都没搞明白,又怎么可能给人类杂交提供科学依据?
杂交实验缺少样本,强烈建议冥师把自己贡献出来给太平洋对面的生物实验室。反正也下岗了。

有人用尊师重道来否定这位同学,甚至扬言要开除这位同学。什么是“师”?传道受业解惑也。什么是“道”?精致利己是道还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道?冥师口吐莲花,说的人话,喷出来的全是翔,传的什么道,解的又是什么惑?学生制止有什么问题?
不是你在那个位置别人就要尊重你,而是你所作所为值得别人尊重。
讲实话,就像某个网友评论的,也就是在中国,如果在冥师心目中的美丽国,有老师敢对学生说:“a种族应该和b种族结婚来改善基因”这种种族主义虎狼之词。
那这个老师之后的结局最次是被开除+吃牢饭+全方位社死,上限是当场被a族学生打空弹匣。
所以,及时制止冥师胡说八道完全正确。在我看来,这种三观正、成绩好、敢担当的学生,不仅不应该受到打击,还应该保送!
现在冥师已经下课了,最新的消息是,高校网已把他的简历撤下,估计算是给民众一个交代。但这种交代够吗?或者说,这种“冥师”只是个例吗?
并不是!冥师能在公开场合讲这样的话,很显然跟他自己深信不疑有关。在他看来,他只是讲了些接地气的话,只是没想到接到了地府。
他大概率也不会认为自己错了,要知道,他这种观点并不罕见,别说在社会上大有市场,在高校就屡见不鲜。
其实,无论“金钱至上”还是“崇洋媚外”,骨子里都是“精致利己主义”。
有个非常悲哀的现实,中国高校正被精致利己主义者淹没。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2012年4月举办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曾痛批:“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批量培养‘精致利己主义者’”。

为什么会这样?从“毒教材”到“毒教授”,能感觉得出,我们的教育界有很大的问题。
其实,最大的问题在高校,绝大多数教材都由高校冥师把关。
浙江大学郑强教授曾说过,中国中小学教育很强,很多国家都来中国请教、学习,但大学教育却一塌糊涂。
如今高校为什么会批量生产“精致利己主义者”?因为里面有“冥师”,这些“冥师”对于崇洋媚外、金钱至上深信不疑,自然会把这一套传给学生。
过去,我们认为是特殊的时代造就了一批特殊的人,其实不全是,就算是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高校教师,也很快在大染缸里变色。之所以会这样,与高校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不应该寄希望于知识分子的道德高尚,知识分子也是俗人,他们被规则左右,最终被规则改变。这些规则包括招生、采购、选专业、评职称、评论文、评课题等规则。

高校是个相对封闭的特殊领域,和演艺界一样,越封闭的地方,规则越不清晰,“潜规则”越容易大行其道。
高校群体个体收入差异之大,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像陈冥师这样的,到处走穴,他自己说已经搞过1800次讲座。按照庐江中学给的报价,20000块一场,哪怕平均再低一点,10000块,如果他没有吹牛,那就是妥妥的千万富翁。
这还只是纯走穴的收入,如果再加上各种课题收入,直接奔一个小目标去了。
可是,高校教师收入都这样吗?并不是!我认识不少高校老师,30岁左右的基本上囊中羞涩、收入微薄。
这中间的差距不亚于公司员工和老板的差异。关键要实现收入跨越的方式还很“人性化”。评职称、拿课题、申请科研经费,人为因素极多,学阀们权利极大。
你以为在高校当老师会教书就行?你还得学做人,要成为冥师更是百炼成钢,外人眼里的象牙塔,实际上比社会上更难。
进入高校的学生同样如此。高校评分标准在导师一念之间,学生为求学分,不得不迎合导师。从本科到研究生到博士,层次越高这一问题越明显。所以高校学生也习惯了叫自己的课题老师“老板”。彼此间的关系甚至不如雇员和私人老板之间的关系平等。私人老板只影响你的钱袋子,高校“老板”却可以定你的余生。
你要遇到个好“老板”还行,顺顺利利毕业,遇到黑心“老板”,学不到东西是其次,还因学位被对方随意拿捏,标准全凭道德底线。这和影视界导演制片人随意拿捏演员有何区别?道德底线能靠得住吗?


所以,那些“冥师”们自己就是跪着过来的,如今又享受着被人跪的虚荣,他怎么能够告诉学生站着说话?他只会告诉那些眼里有光的学生,你要跪下!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世界!
精致利己主义的产生当然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不可否认,高校老师作为年轻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最关键阶段的领路人,自身不正,才是灾难性的摧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那个高呼“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少年让我热泪盈眶,但那个满口污言秽语的冥师更让我忧心忡忡。
我们向那所中学致敬,他们保护了孩子,也保护了一颗年轻、真诚、勇敢、珍贵的心。
但这还不够,从当下的情况看,整治教育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全文完,谢谢阅读。
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观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