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争到底是什么竞争?

中美之争是国际分工体系分配的支配权的争夺,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就是这种支配权的争夺。我国古代的霸权概念和现代西方世界的霸权概念是两码事。它也不是冷战,冷战是两个霸权国家各自组织一个分工体系的竞争。冷战有点像殖民地时代英法的竞争。法国货别想卖到英国殖民地,也别想从英国殖民地买入原料,如印度。英国也一样,别想从法国的地盘买和卖,如印度支那。所以德国打一战,就是因为全世界殖民地全瓜分完了,它没原料产地和市场。二战后支持殖民地解放和独立最起劲的除了苏联就是美国,是美苏联手把英法殖民地给搞没了。英法也就失去以前的霸权地位。

不是说和美国做朋友的国家都富了,不富的也多了去了。只是因为美国主导的这个全球分工体系市场最大,加入这个体系能获得最大的利益。举个例子吧,以前我们穿长袍马褂也能保暖,但是如果做长袍马褂只是个小市场,而且你这个做长袍马褂的生产体系也融不到全世界的市场里。如果你要融到全世界市场里获得更大收益,就得做西装、夹克、衬衫、T恤、等等。但是这样你原来的长袍马褂那个生产、技术、设备体系等于全部报废了。苏联解体后搞休克疗法后为什么经济一落千丈起不来?不是单单因为休克疗法的问题。而是因为苏联解体休克疗法后,自己原来的生产体系全部一起报废了。但是欧美并没有让苏联那些工厂设备等等纳入他们的体系里。这个和朝鲜、我国东北碰到的问题是一样的。但是像东欧那些国家虽然休克疗法后也遭遇苏联一样的问题,但是他们很快就加入欧盟,之后就快速恢复了。所以不是单单休克疗法有问题,是要同时自己的工业配套能进入分工体系。珠三角能起来,因为本来就一无所有,没有东北的原有体系包袱。所以从最简单的来料加工做手工劳动出口起来,一点点积累过来了。苏联在解体前自己的劳动力已经是很高的文化和技术能力了,怎么可能从手工劳动做起?别说欧美本来就不想真正扶持起俄罗斯,就是想扶持,给俄罗斯人在这个分工体系里什么位置呢?给好的位置,原来在那个位置的人和国家怎么办?反观东北,是不是面临一样的问题?所以现在看看朱镕基搞大下岗是事在必为,大势所趋。我们搞双轨制只是缓和转换时期的阵痛,其实最后结果和搞休克疗法是一样的。

再扯一点东北,它还有个问题没有在海岸线搞一个龙头城市。沈阳离海有点远了。长三角有上海,珠三角有香港,都是先天已经在本地域具备龙头作用的城市。最后有一点就是北京太强势了,除了环北京贫困带之外,还有沿渤海贫困带,所有好的和刚积累起的一点资源都被北京吸走,连天津都发展不起来。

但跟着美国这个体系的小国家有个致命问题,就是经济结构单一化,在全球分工体系里虽然获得更高收益,但势必是以比较优势在某一个产业里发展自身优势,这相当于双刃剑,既得到好处,又很难摆脱和改变。这个问题是全球分工体系与生俱来的,对小国家来说很难改变,除非不在这个体系里。目前从全世界来看,未来可能是北美、欧盟、中国三大经济体有全面均衡的产业结构了。

商品交换、市场经济、分工体系是现代经济的三个支点。九十年代,邓南下定下了商品交换,江在中央定下了市场经济,朱对内清理了原有经济系统,对外加入WTO,搞定了分工体系。所以很多人怀念九十年代。

现在我们的一切都来源于九十年代他们做的这三件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