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司造的孽 印度55万人在5年内死亡

张志abc 楼主
2019-03-21 22:44
1984年12月2日午夜,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此时正值北半球的隆冬,但次大陆的北部并无严寒,此时气温在十七八度,空气清凉,与平时似乎没什么两样。灾难来临之前,没有任何警告,也没有任何征兆。当天下午,博帕尔北郊的一家农药厂里,一位工人在冲洗设备管道时,凉水不慎流入装有异氰酸酯(MIC)的储藏罐发生了反应。几个小时过后,一股浓烈、酸辣的乳白色气体,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储藏罐的阀门缝隙里冒了出来。“罪魁祸首是异氰酸酯,是工人在例行的设备保养过程中无心而为之的结果。”这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对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的全部解释和说明。但是这种解释难以让人信服,毕竟毒液是常年装在不锈钢的容器中,若仅仅工人冲洗设备,就引发了化学反应,那么为何此前多年的强烈雨季并没有造成事故,很显然,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故意隐瞒事故的真正原因。
事故的真正原因,恐怕还是公司方面忽视安全生产,并且人为的无底线节约成本,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1980年以后,该农药厂开始自行生产杀虫剂的化学原料,极端危险的异氰酸酯。它们通常被冷却成液态后,贮存在3个不锈钢制的双层储气罐中,重量达45吨之多。为了避免储气罐内温度在夏季烈日曝晒下升高,罐体大部分应被掩埋在地表以下,罐壁间装有致冷系统,以确保罐内毒气处于液化状态;万一罐壁破裂,毒气外逸,净化器也可中和毒气;假如净化器失灵,自动点火装置可将毒气在燃烧塔上燃烧转化为无毒气体。但是这种所谓的在发达国家储存这类危险化学品的常规安全措施,在这家工厂大部分设施并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已经被人为的彻底关闭!该公司在管理这种极度危险性气体时,太过于自负,从来没有真正担心这种气体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早在1982年,一支当地安全稽查队就曾向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提交报告,称博帕尔工厂有“一共61处危险”。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农民的购买力低的吓人,绝大部分自耕农根本用不起化肥和杀虫剂,即使这些化肥和杀虫剂在印度国内生产,整体销售状况也不佳。杀虫剂的销售情况,越来越不如美国投资方原来想象的那么好,于是,这个庞大的新工厂在1984年中期就开始面临大规模的减产,甚至准备停产。工厂大量削减雇工人数,毒液储存装置的70多只仪表盘、指示器和控制装置只有1名操作员管理,异氰酸酯生产工人的安全培训周期也从6个月降到了15天。在博帕尔惨案发生的时侯,农药厂生产线上的6个安全系统无一正常运转。厂里的手动报警铃、异氰酸酯的冷却及中和等设备不是发生了故障,而是全部被人为关闭了。作为毒液储存系统的最后一道保险,也就是罐体的制冷系统,让毒液保持液态,而不至于遇到超标温度大规模挥发造成巨灾的冷却系统,居然也被人为的关闭了。只是因为异氰酸酯的冷却系统停止运转一天,就可以节约30美元的电费!最终悲剧还是来了,一片“剧毒雾气”在博帕尔市上空蔓延,很快,方圆40平方公里以内接近80万人无处可逃!
人们睡梦中惊醒并开始咳嗽,呼吸困难,眼睛被灼伤。许多人在奔跑逃命时倒地身亡,还有一些人死在医院里,众多的受害者挤满了医院,医生却对有毒物质的性质一无所知。
鸡、犬、牛、羊也无一幸免,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没有人烟的街道上;街上的房门都没上锁,却不知主人何时才能回来;存活下的人已惊吓得目瞪口呆,甚至无法表达心中的苦痛;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恐惧的气氛。有多达2.5万人在一周内当即死亡。更有55万人受灾难影响在此后的5年内死亡。而终身残疾者高达10万人!
博帕尔化工厂事件产生的严重后果,使得美国政府和社会有着负罪感和内疚心理。为补偿印度人民,历届美国政府和社会,不同于其他亚裔移民,印度裔移民去美国签证、求学、工作施以宽松的政策。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