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是年代 留下的是歌声 (三十七) 《蓝色多瑙河》

1939年12月31日,维也纳金色大厅首场演出“施特劳斯专场音乐会”,七年后,1946年改称“新年音乐会”,至今已经76年即76届,均以保护和发扬施特劳斯音乐艺术

为己任。            

            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为什么要把每年元旦来临的时刻留给施特劳斯的华尔兹音乐? 而不是机会均等地分享给其他赫赫有名,也生活在德国奥地利的其他古典音乐大师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而希望在元旦,让整个世界都聆听与喜欢施特劳斯家族的华尔兹音乐!?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合适的人,应当是当代"华尔兹王 安德烈·里欧",一个荷兰人,20世纪80年代他组织了一个命名为约翰·施特劳斯乐团,在世界各地巡演,也来过中国好几个大城市巡演。

           安德烈·里欧的2011及2012年巡演都列入了世界年度十佳热门巡演,而在2013年场地全球艺人巡演收入榜上他也排在第20位的位置上,成为了巡演收入排名第一的古典艺人。安德烈·里欧打破了所有古典音乐会的纪录,他几乎不在传统的音乐厅举行演出而是将演出搬到全世界各地的万人体育馆或空旷场地,以便观众可以随着华尔兹音乐翩翩起舞奥地利民间最优美飘曳的华尔兹舞曲,或快三,或慢三。

            1949年出生在荷兰南部的玛斯特里赫特,父亲是林白交响乐团与莱比锡歌剧院的指挥。

            出生音乐世家的他,即使最迟钝,也感觉得到,聆听他父亲指挥的古典音乐者越来越少,20世纪的人,尤其年轻人,不听或很少去听前两个世纪的古典音乐。只是在跳交谊舞时,比较布鲁斯(慢四步) 、狐步(中四步),森巴,伦巴,“探戈”“狐步舞”“快步舞”时,高雅的仕女还是喜欢跳华尔兹,快三步或慢三步的圆舞曲。

            华尔兹圆舞曲的前身是奥地利民间的"兰得勒舞曲",一种农村舞曲,在维也纳等处流行。老约翰施特劳斯是公认的圆舞曲之父,圆舞曲在"兰得勒舞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三拍子舞蹈,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                       

            安德烈·里欧当然懂得,古典音乐历经:1685 - 1750年,以复杂、精致、炫丽,渲染为特色,巴赫与亨德尔为代表的巴洛克时期;18世纪下半世纪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古典乐派时期;19世纪20年代又进入以舒曼,门德尔松,韦伯,肖邦,舒伯特,伯辽兹的浪漫主义乐派时期;浪漫主义乐派的分乐派则出现在19世纪下半世纪,其中就有奥地利的约翰 施特劳斯,德国的勃拉姆斯,捷克的德伏夏克,俄罗斯的格林卡,其特点是运用本民族的主题和民间音乐遗产,作品有浓厚的民族味道。

            简单地说,奥地利的华尔兹音乐已经是古典音乐中,能为现代人听得懂,喜欢听,边听边舞的音乐。直截了当说:所谓古典音乐,必须具有哲学和美学的思想,让听众半闭着眼睛,沉思其中的哲学美学,而圆舞曲,波尔卡。。。呢?它们也许是古典音乐的最后阶段或终结,没有价值观需要输出,只给你感受到,在华尔兹音乐声响里,周围的河流树林会更美丽,陶醉在诗情画意中,你会渴望翩翩起舞。          

            

           约翰 施特劳斯家族的无数音乐作品中流传世间各地,约翰 施特劳斯家族也就是指其父子四人,父亲老约翰,大儿子小约翰,二儿子约瑟夫,三儿子爱德华。

           他们各自的华尔兹音乐作品列举如下:

           父亲老约翰 施特劳斯:虽然写上了上百首圆舞曲,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影响最大、流行最广莫过于《拉德斯基进行曲》了。这支曲子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写成的,编为作品228号。现在成为金色大厅每年元旦举行“新年音乐会”时,必须在压轴曲前演奏的一首。

           大儿子小约翰 施特劳斯(1825-1899),与父亲同名,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圆舞曲之王"。1844年小约翰组成了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后又从事轻歌剧的创作。其创作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和《安娜波尔卡》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的主要曲目。他还作有《雷鸣电闪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他被美誉为“圆舞曲之王”是实至名归。因此,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把他的作品《蓝色多瑙河》华尔兹,安排在他父亲老施特劳斯的压轴曲《拉德斯基进行曲》之前的一首,同时纪念这两位都叫约翰 施特劳斯的作曲家。

          二儿子约瑟夫·施特劳斯写过不少圆舞曲,不少至今天仍广受欢迎,还在经典音乐的保留曲目当中,而他的波尔卡和四对方舞曲也很受人欢迎。和他的兄弟相比,约瑟夫更喜欢较认真地谱写音乐,如在他的《动力圆舞曲》通过小调来表达沉思的情绪,这些不同都让人很容易自施特劳斯家族作品中分辨出约瑟夫的作品。最能表达约瑟夫个人风格的莫过于他所作的波尔卡马祖卡,如《蜻蜓波尔卡马祖卡》和《自由解放的妇女波尔卡马祖卡》等等。          

          三儿子爱德华·施特劳斯(1835-1916),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幼子。奥地利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父亲去世时他才14 岁。作为作曲家他远不如两位天才的哥哥。但他和两位哥哥小约翰·施特劳斯和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努力,成就了维也纳的施特劳斯音乐王朝。而他整个家族支配了19世纪维也纳的轻音乐时代,为历任奥地利皇帝和帝国的公卿贵族创作大量圆舞曲和波尔卡。爱德华·施特劳斯的音乐风格虽独特,但并不脱离他的兄长和同时期的作曲家,但他的施特劳斯家族舞曲指挥家的身分更为人所熟知,        

          《蓝色多瑙河》华尔兹,的声音,有生以来,何止听闻过成千上万次,而华尔兹圆舞曲,五十年代流行跳交谊舞的场所,大家喜欢跳慢三的 《蓝月色多瑙河》华尔兹,似乎沉浸在轻轻起伏的河流上,但一听到乐队准备演奏“风流寡妇”等快三圆舞曲时,很多人就自觉让出舞池,观看那些熟练跳快三的舞伴,如何在舞池里快速盘旋。

           因此,一直有个心愿,想亲自在想亲眼看看蓝色多瑙河,水的颜色有多蓝,流向何处?亲自坐在金色大厅里聆听《蓝色多瑙河》华尔兹的演奏。        

           这个心愿,2012年12月我家就开始准备,先在金色大厅订了2013年元旦新年音乐会的三张门票,又在附近旅馆预定了住宿几天的房间。于是,12月25日从广州飞往瑞士苏黎世,以便与在苏黎世理工大学读硕士的家人会合,在苏黎世逗留到2012年12月29日再出发前往维也纳。聆听了新年音乐会后,从维也纳多瑙河边的码头搭游轮顺流而下观看沿途各国。

            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在罗马尼亚的利纳附近注入黑海。它流经9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廷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摩尔多瓦等7国,最后在罗马尼亚东部的苏利纳注入黑海,全长2850km.

          可惜,这个愿望,在乘坐从广州飞往苏黎世的飞行途中被打破,自己突然发烧,体温39度,赶紧吃了片退烧药,到达苏黎世机场下机后还是浑身发抖,瘫坐在机场的长椅上,于是有一位年轻的机场女管理员即时走了过来,脖子上挂了支微型冲锋枪,用英语很客气地问我们有什么不舒服?知道我发烧后,立即找了辆可以推着走的轮椅把我送入机场医务室,打了一针,口服一片药片,躺了个把小时,总共支付了约合人民币两千多元的欧元。于是,在苏黎世读书的家人租住的房子里休息了上十天,元旦来临时,没有坐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而是在近旁的苏伊士湖,观看了元旦来临时,只准燃放一个小时烟火的欢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