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呼吁考古或西史业界,能够拿出一部分精力,在社交平台上展开一次大科普运动

这两天关于伪史论还在吵,可惜很多参与者的重点跑歪了。

1,西史伪不伪,根据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和证据,以及认识水平,应该是一个程度的光谱。但有些人一吵起来就滑到两边,要么全伪,要么全真。这种辩论吵不出任何结果。

2,批评伪史论的,要拿出论据、干货,不要只宣泄情绪。这是千载难逢的科普机会呀,如果我是考古或西史界的专业人士,我会高兴得睡不着觉,借这个机会给群众讲清楚,答疑解惑。我觉得大家胸襟可以宽一点,不要以对方为论敌,而要以人民群众为对象,展开一场科普竞赛。这种公共讨论最大的意义不就是宏扬科学理性精神么?

3,这个事情成为热点,一开始并不在西史伪不伪,而在于有人拿政治大帽子压不同意见,我认为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观点的,首先应该共同反对这种做法,然后大家再来辩论观点问题。

刚才看到《自然》杂志20年的一篇文章的介绍,1921年发现于赞比亚的broken hill头骨一直说是50万年前的,最新研究发现其年龄测定为29.9±2.5万年(平均±2σ)。

科学并不是宗教神话,任何观点都是在当时认识水平下最接近真实而已,因而自然应该向任何质疑开放。不管是一百多年前西方业余考古家们提出的观点理论,还是今天科学考古得出的成果,都要不断接受新技术、新标准的检验,不断逼近真相。如果别人一提问就上纲上线,这个学科就不再是科学了。另外,考古本身只是认识历史的方法之一。

所以我还是呼吁专业界,能够拿出一部分精力,在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展开一次大科普运动,在理性辩论中把问题说清楚,拿统一的标准来比较评判中外历史,令人信服地消灭错误观点,以科学认识为基础形成社会共识。功莫大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