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大多数人都在重复父辈的贫困?我不同意

据我所知,本乡五六十个村庄中的情况与此刚好相反,村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摆脱了父辈的贫困。二三十年前穷得一年到头舍不得吃肉,住土坯屋的户,到现在住上装修甚好的房子的非常多,日子过得真是都挺不错的。

只说我们这一代,在北京发展的有十个左右,有搞装修的,有做文员的,有卖灯具的。到其他大城市发展并定居的有数十个,到县城和镇上发展的有数十个。

颇有几个开店的,而且很奇怪的是孕婴店居多,同时颇有几个当医生的,其中县医院牙科一个,镇医院皮肤科一个。还有在镇上卖熟食的,生意非常好。

有镇派出所民警,有在镇百货大楼卖化肥的,有镇水泥厂领导,有在某电池厂上班的,有开海鲜店的,有在市里制作广告牌的,有在其他市国家电网工作的,有开大巴车的,有在某部队当营长的。去深圳和广州、上海的也有,但以深圳居多,有开饭馆的,有搞设计的。

这些基本都不回村住了,父母们当年的确非常不宽裕,交不上学费的有的是,个别人比我家还穷,家里基本就这样:

500

但通过父母砸锅卖铁的供养,以及大家自己的努力,大家的生活基本都改变了,而且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500

你要说留村发展越混越穷的,那真是少数中的少数(应对应图表中的浅蓝色)。没考上学的或者辍学的,最不济也在镇上找工作,或者外出打工,有会电焊的,有不会的,或跟着村里干装修的在外面给人装修。在村里干农活的我是没见过,至少这一代没有,上一代挺多,没办法,老了。

年轻人基本都不下地了,都知道种地不挣钱。见过多年前在中石油干的,工资颇高,后来回村娶媳妇,结果被邻村的一个女子及其父母骗婚(这女子以前学习还挺好人也挺好不知后来怎么了),当了半年二流子,目前又去北京发展的,干得很不错。

还有两个小时候学习很差的小痞子,其中一个是当了要账的,另外一个也是要账的。不同的是一个在大城市要账,一个在本县要账。单论经济层面,他们也是比起父辈富裕阔绰得多。

重复父辈贫困的,应是某些教育和通讯还没普及的地区,大概类似于我们村三十年前的光景。怀疑还是教育资源太差,也看不到希望,周遭环境又很恶劣。如此一来,想不重复都难,就类似于从明代到清代、民国的绝大多数中国居民,百分之九十都是这种情况,持续六百年。

还是要送孩子上学,还是要提高山村、贫困地区老师的待遇,还是要保住高考最后一丝丝公平,不要让享有最多教育资源的地方享有最低的分数线,实在办不到,也别刻意剥夺别人的名额。告诉他们,努力可以改变生活,而不是人为制造障碍。到那时候,你会看到,这片土地上的贫苦少年,在看到未来还有希望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番一往无前的景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