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的口味轻重,有历史传承性,并且也不断发展变化、与其他地方互相影响着

【本文来自《为啥说饮食口味重的地区比较穷,口味清淡就比较富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似是而非的标题,看上去似乎有一定道理,其实有些牵强。

味重=地穷,味轻重有一定地域性,有一定历史性传承性,也在发展变化。

广东珠三角发展比较靠前,粤西、粤北、粤东并不比相邻的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好,但广东那些地方口味总体上往珠三角靠近,当然也有自己特色,近海的海味多,不近海的野味家禽多。

比如,潮州、汕头、揭阳、虽然潮汕并称、但如果观察实际当地生活,靠海的汕头与另二地靠海的县等口味接近,而揭阳、潮州与沿海的汕头会有些许差别,这两地还会兼容些许辣,这边因为靠近客家、畲民区,也会受到他们一些影响,渗透到饮食中。

例如,靠近江西的浙江衢州、金华等地,有接近江西口味的、也有接近杭甬口味的,简单,这边有一些江西移民,而地域上以是浙江管辖,自然也会受到杭州宁波等的影响。

如生硬将口味轻重与贫富联系有一起,难免牵强附会。

长三角那些偏甜的口味,也是一种口重、没海沿江没湖那些咸鱼也是一种口重,遍布全国的熏肉腊味都是一种口重,贫富、发达与不发达也是在转化的。贫富只是一种表层现象,更多的是人的地域性、民系的不同,当地的出产不同,历史传承不同。新的食材传入逐渐普及,各地人们也会依据喜好来接受推广流行,也有的试过后没有流行的。

人的交往多、流通多,许多味道会相互渗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