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丨机器人观音横空出世,你拜不拜?
2月23日,京都高台寺里,
一座机器人观音正式亮相。
她高1.95米,体重60公斤,
能做出逼真的表情、动作,
能跟着音乐合掌念经,
还能人脸识别进行互动,
如果游客念念有词,
她会做出相应反应,
她甚至有自己的名字——Mindar。
Mindar脖子上方的部位、手臂及躯体均可转动,左眼装有相机,身价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50万。
300多年的寺庙,迎来了机器人观音,
这件事听起来“很日本”。
住持希望通过Mindar 念诵《心经》,
可以让更多人亲近佛法。
只是身处如此有意境的古寺,
对着一台机器人“阿弥陀佛”,
不免让人心生违和感,
高台寺建于1624年,是京都乃至日本的名刹,是著名武将丰臣秀吉的夫人所建,寺内有不少国宝级文物。
机器人并不是新鲜话题,
从我们熟悉的家务机器人,
到工厂用到的工业机械臂,
还有陪小孩子读书的学习机,
但这些最多算是“机器”,
离“人”还远着呢,
所以日本人不满足于此,
扫地机器人和学习机机器人已成为家庭必备。
人形的机器人,在日本存在已久,
早在2005年,东京知名女主播——
藤井雅子就有了同名机器人;
日本人太孤独了,
于是造了可以抱的抱枕机器人;
太想要漂亮妹子陪伴了,
又造了年轻貌美的机器人,
23岁,高颜值,性格体贴,
担任过电视台新闻主播,
还成了机器人届的“网红”。
这款“网红”机器人名叫Erica。
而提到日本人形机器人,
就不得不提到石黑浩——
他通过观察妻子的日常生活,
获取了人体行为特征,
做过女儿的原型仿真机器人,
甚至还做过自己的机器人,
担任他的分身在世界各地讲课。
石黑浩,日本大阪大学教授,从事双足机械人的研究工作。
如果说日本人口持续下降,
劳动力短缺是重要因素,
那只要造机器人就可以满足需要,
为什么执着于和人类相似呢?
或许,正如石黑浩教授自己所说,
石黑浩在镜头面前永远是一身黑,表情严肃。
石黑浩从小和祖父母长大,
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
他最感兴趣的事情是绘画,
但后来发现自己有色盲,
就把绘画的热爱转向了编程,
并在计算机领域表现了惊人天赋。
在日本和美国学有所成后,
他开始狂热研发人形机器人,
向大众展现科技魅力的同时,
他也不断思考人类的情感。
Erica 和自己的“父亲”石黑浩。
而这种探究有着合适的土壤,
因为日本的机器人传统由来已久。
从铁臂阿童木到高达,
还有几代人狂热的福音战士,
可以说,日本人从不惧怕机器人世界,
不如说他们反而很期待,
期待在科幻世界获取亲密感。
可现实中,日本的单身率逐年升高,
男性的终生未婚率已接近四分之一,
独居老人600万,
每年有4万人独自离世。
为了避免凄惨的“孤独死”,
女性们想到了抱团养老,
还成为年轻人的老之向往。
可另一反面,日本人内心也渴望情感,
也想拥有人与人的亲密交流,
无法和真实的人结婚,
那就和初音未来结婚;
日本35岁男性近藤显彦与二次元虚拟人物“初音未来”举办婚礼,宣布结婚。
在机器人领域,
有个著名的“恐怖谷”理论:
人类喜欢比较像人的机器人,
越像就越喜欢。
可一旦相似度超过了95%,
人类就会产生极度反感的情绪,
甚至是恐惧和害怕,
这个谷底就叫“恐怖谷”。
恐怖谷理论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提出。
这也是Mindar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
因为她不单单与人脸相似,
甚至尝试靠近观音的面相,
这让许多人感觉不太对劲。
我们无从猜测,
Mindar是不是比泥菩萨更灵,
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
我们并不想被机器人控制。
高台寺住持对Mindar 行跪拜礼。
但也有人觉得这没什么,
仅仅把它看成会动的佛像,
传统佛像由泥巴和石头制造,
Mindar由高科技制造罢了。
住持说,菩萨原本就有不同化身,
这次刚好化身为机器人。
Mindar念诵《心经》横空出世
但机器人终究诞生于人类之手,
我们可以用技术造出最美的脸,
最灵活的手,最壮实的身体,
但能否造出最温柔的心,
最真实最细腻的感情呢?
当科技的触角伸向思想领域,
机器人观音也拥有心智,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