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罪:清王朝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功大于过。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饱受诟病的清王朝若不是赶上了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其政绩大观而言应该是正面的: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

历朝历代对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历史贡献,莫过于:开疆拓土,为中华民族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与促进生产力发展。基于这两点,清王朝历史功绩超越了汉唐盛世,最起码也能与汉唐盛世比肩。

一,开疆拓土为中华民族拓展了巨大的生存空间。

​1、国土面积与民族政策

明未疆土大约是现在中国国土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清朝入关时从明朝手里接受的土地面积仅仅是350万平方公里。

清朝统治者在此基础上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西藏纳入版图。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人努乌梁海,北至漠北、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面积达1,380万平方公里,超越了汉唐两个朝代鼎盛时期的国土面积。

因此假如清朝未入关,还是明朝管辖中原大地,则西北、西南、东北至今还是处于异族外国统治之下,乃是大概率事态。岂有他哉?

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吸引了更多民族融入。清朝民族政策比较成功,蒙,汉,藏,回,维,彝等50多个少数民族之间认同感较强,各民族基本上做到了和睦相处。

中国作为大一统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就是在清朝的乾隆年间。

2,割地赔款与奠基现代中国的框架。

自辛亥革命始对于清朝的污名化无不聚焦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等语。沿袭这一历史教育的传统,迄今民众对清朝施政利弊的印象也主要在此。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割地赔款”而不是“送地送款”。在以暴欺寡,以强凌弱的时代,技不如人,力不如人,落后了就要挨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不是满清皇族和贵族心甘情愿送给强盗的,是生生被夺走的,身上的肉是被割走的。是耻辱,是悲哀,也是一个没落社会制度走向灭亡之无可奈何的挽歌。

即便如此,被英,法,俄蚕食鲸吞夺走的疆域也与清朝入关从明朝手中继承的国土无关,这些都是清朝开疆拓土得来的,并不是明末的国土,属于得而复失的范畴。

既是如此,满清政府垮台时移交给民国政府的国土面积,也远远比汉末和唐末遗留给下一个朝代的的国土面积大的多。

汉朝鼎盛时期疆域1050万平方公里。东汉末年的国土面积大约为580万或790万平方公里。

唐朝鼎盛时期面积为1,230万平方公里,唐朝末期版图疆域总面约650至700万平方公里。

而清朝鼎盛时期,国土面积为1,380万平方公里。清政府垮台时移交给民国政府的国土面积为1,130万平方公里,构成了现代中国的框架。

从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扩展生存空间这一最大功绩来看,清朝远远超越了汉唐盛世,不愧为中国五千年历史中一个的伟大朝代。

既然能够讴歌汉唐盛世。为什么就不能客观评价清王朝的历史贡献呢?

《 附:自秦来以降各朝代最大国土面积。

一,新中国~960万平方公里。

二、民国~1130万平方公里。

三、清朝~1380万平方公里。

四、明朝~997万平方公里。

五、元朝~1885万平方公里。

六、宋朝~465万平方公里。

七、唐朝~1230万平方公里。

八、隋朝~820万平方公里。

九、东汉~790万平方公里。

十、三国——980万平方公里。

十一、西汉~1050万平方公里。

十二、秦朝~470万平方公里  》

二,促进生产力发展

清朝前期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了密集的商业城市,并在全国出现了大商帮。在此基础上,人口突破四亿大关,占世界总人口近一半。

清朝引入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推广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具,如双季稻种植技术和风车灌溉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增垦,物产丰盈,小农经济的社会生活稳定繁荣。

根据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1820年时中国的GDP占全世界的32.9%,可谓强盛。

另外还有一些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例,比如清代10个皇帝中没有一个昏君暴君。这也是历朝历代绝无仅有的,

在清政府的严刑峻法下,彻底根除几千年来汉族盛行不衰的活人殉葬制度,

外戚干政,宦官揽权是封建皇朝的弊端所系,在有清一代也得到严加防范,

有清一代还基本上杜绝了魏晋以来士大夫清议弊端等等

在制度建设也有一些比较进步的方面。例如,清朝设立了理藩院等机构来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行了“摊丁入亩”等赋税制度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如《大清律例》等,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好了不说了,肯定说的越多挨骂也越多。说来说去最后归结为一“?”:为什么这个应该标名青史的王朝却“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原因很简单,有清一代正逢工业革命在西方世界崛起之日,朝野处在这一大时代中,依然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沉浸在封建文明之中而不能自拔。错过了赶上世界潮流的机会。中国与欧美的差距拉大了,追根究底,其源盖出于此。

用我们百姓的话来说,赶上了,没辙。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时也,命也,运也,奈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