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麟医生永远活在爱国爱澳居民的心中

  今日是柯麟医生逝世三十一周年纪念,本报在第三版刊发《柯麟:潜伏澳门十五年,冒死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后成为一代宗师》一文,以作纪念。

  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当代人物卷》所载:柯麟(1901—1991),广东海丰人。曾用名辉萼。一九二四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六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曾任中山大学医学院党支部书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医处医务主任、后方医院副院长。一九二七年参加广州起义。后在上海、厦门、香港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一九三五年后任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副主席、镜湖医院院长、澳门华侨协会主席、澳门南通银行董事长。建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医学院、华南医学院、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会长、广东省科协主席,卫生部顾问,澳门镜湖慈善会名誉主席、镜湖医院名誉院长。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柯麟在奉命到澳门进行潜伏之前,就已经联结了中共早期的许多革命家,张太雷、周文雍、陈铁军、彭湃夫妇、蔡和森、李硕勋、叶挺等,都是曾与他幷肩战斗过的亲密战友;周恩来、叶剑英、陈赓、潘汉年、廖承志,都曾是他的直接上级领导。他在惩杀叛徒白鑫、联系叶挺、秘密大营救、「两航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中,都留下了不可忽视却鲜为人知的身影。

  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召开后,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的潘汉年离开长征队伍,以中央特派员身分到香港,找到大革命时期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曾在中央特科工作过的柯麟,希望他去澳门定居,就近照顾叶挺一家,影响叶挺重新参加中共的工作。潘汉年指示柯麟「要保持医生的名声,防止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起初,柯麟在板樟堂街开设了一个小诊所作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他首先在澳门大力进行团结和争取澳门工商界、知识界的知名人士工作,并与叶挺经常来往,成了叶挺全家的「保健医生」。通过叶挺的关系,柯麟认识了李济深在澳门的一些老部下,并交上了朋友。中共与蒋介石谈判,决定将中共在南方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即新四军)参加抗战,并由叶挺出任军长。周恩来委派张云逸来澳门与叶挺联系,在柯麟的引介下与叶挺见了面,叶挺欣然受命,奔向抗日战场。

  柯麟牢记潘汉年的嘱咐,不与地方党组织直接发生接触,而是凭自己名医的身份,并在何贤的帮助下,进入镜湖医院工作。柯麟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在澳门,尤其是在工人、苦力、渔民、车夫等许多劳苦大众中成了有口皆碑的「柯医生」。这为他在澳门开辟工作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柯麟从普通医生到出任院长,医院也从一所小医院发展为澳门最大最好的医院。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多次到澳门,指示柯麟利用在镜湖医院工作的机会,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并以此为基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一九三八年,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在香港治病后,专程到澳门看望老战友柯麟,并指导他的工作。

  柯麟以镜湖医院为基地,出色地完成了中共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抗日时期,他利用医院的有利条件,挑选一批澳门本地的和从外地来到澳门的爱国青年,组成一支「青年战地救护团」,由他亲自上课,讲授抗日救国道理,给予医务技术培训,并把他们输送到抗日前线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根据地。为了加强镜湖医院的技术力量,柯麟把广州沦陷后迁到澳门来的一些名医如黎铎、王德光、莫培樾、吴鸣、梁心尧、黄耀坚、邹贯明等联络起来,于一九四零年成立「镜湖医院西医顾问团」,为该团团员进行救护技术训练。柯麟还利用镜湖医院的阵地,为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武装进行救死扶伤的工作,经常秘密接收五指山地区抗日游击队的伤病员进行救治。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占香港后,立即派出大批特务搜捕数百名疏散到香港的文化界人士和爱国人士,情况十分危急。在日军攻陷九龙的当天,中共南方局和周恩来当即就营救工作两次急电廖承志、潘汉年、刘少文,明确指示将被困于香港的朋友先接到澳门再转到广州湾(今湛江市),或先赴广州湾然后集中桂林。

  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紧急指示,张文彬、廖承志、尹林平、刘少文等立即组织营救工作。一路从香港偷渡到九龙,再转移到东江游击区;另一路从香港经长洲岛偷渡到澳门或广州湾,再分别从广东境内到桂林,此为营救的西线。由于电影界、戏剧界的文化人士接触面广,容易被认出,不能由陆路去东江,廖承志安排他们分四批从西线撤离。这些人士到澳门后,由澳门中共秘密联络点——镜湖医院帮助他们经广州湾或经中山、江门、台山等地到桂林。柯麟为此进行了紧张的工作。夏衍、范长江、梁漱溟、茅盾、金山、蔡楚生、司徒慧敏、千家驹、王莹、郁风、金仲华、谢和赓、华嘉、孙晓思、孙明心等近百名爱国人士和文化界人士都是经此线转移的。他们脱险后,都为中共在危险关头不惜代价的援救所感动,更坚定了与共产党合作的信心。

  解放战争时期,柯麟在澳门大力开展革命统一战线工作,以自己的合法身份和名医地位,宣导爱国、团结、民主、科学、进步等精神,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尽最大可能争取大多数人同情中国革命,帮助新中国的建设,使中共的影响逐步扩大到青年、妇女、工商、教育、文化等各阶层。他协助著名民主人士取得了澳门中华总商会、中华教育会的领导职务,并协助成立了澳门中华民主妇女联合会等人民团体,争取、团结了何贤(后任全国人大常委)、马万祺(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崔德祺等大批进步人士拥护革命统一战线,拥护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率领解放军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等部队准备解放广东。

  一九五一年春,柯麟接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的调令,离开澳门到广州,出任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及中共广东省委委员。澳门各界人士依依惜别。从此,柯麟结束在澳门十六年的隐蔽战斗。

  没有柯麟、柯平兄弟,澳门的近代史,可能会缺少重要一页。实际上,中共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后在澳门地区的活动和发展史,柯氏兄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两人都是地下共产党员,但隶属于不同的组织,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却又「心有灵犀一点通」地相互密切配合。新中国成立后,两兄弟才正式互称「同志」,成为澳门当代史上的一段佳话。

  柯麟、柯平两兄弟在澳门的奋斗历史各有千秋,但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柯麟的「潜伏」直属于中央特科及后来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人的单线联系,专注于长期的秘密联络工作、高层统战工作。而柯平则是接受地方抗日武装党组织指派,在澳门以贸易为掩护,参与建立澳门地下党组织,团结和组织广大基层民众,投入新民主主义斗争。

  柯麟医生永远活在爱国爱澳居民的心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