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飞弹的前世今生
要说巡飞弹,当然首先要说巡航导弹,因为这两个概念是一脉相承的。
那巡航导弹就可以一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人的V-1导弹了,这种导弹当然谈不上好使,它是一种笨拙的武器。却展示了“不带人的自爆小飞机”的潜力——尤其是在太平洋上“人肉智能飞航式反舰导弹”还展示了相当强的威力,各国都感受到了潜力,日本自己则是在二战末期就开始研制“奋龙”反舰导弹当然以日本当时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这个想法基本上就是镜花水月(美国、德国在二战期间也都研制了多种反舰导弹,其中德国的Hs.293、Fritz X等还取得了战绩)。
巡航导弹技术网上追溯,那总要追溯到它身上
不过这基本已经为战后飞航式导弹的发展指明了两条路线,一个是反舰导弹,一个就是对陆攻击的导弹,对陆攻击导弹在我国被称为巡航导弹。后面的发展大家都耳熟能详,对陆攻击的巡航导弹在50年代曾被认为可能是实现洲际飞行,投送核武器的可行手段,但却被证明效果远不如弹道导弹。但到了80年代,随着精确制导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地形匹配+图像匹配技术的运用,以“战斧”为代表的新一代巡航导弹大行其道,并成为了现代各国重视的远程精确打击手段。反倒是弹道导弹因为要实现精确攻击的成本远高于巡航导弹,因此反而要到21世纪才开始流行能够精确攻击的弹道导弹。
二战期间日本也想开发反舰巡航导弹,“奋龙”就是一例它是一种舰对舰导弹,使用无线电指令制导
当然,以日本当时的技术实力根本无法让这种导弹实用化,最后还是得用“人肉制导”技术……
现代巡航导弹技术的主要前置科技是自动化控制技术,而这项技术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突飞猛进。尤其是到了21世纪,随着微机电陀螺仪的出现,廉价得可以随便消耗的低成本惯性导航系统也突破了,这就意味着,航模可以自主飞行相当远的距离,而且完全不必依赖地形匹配之类昂贵技术(需要建立导弹飞行路径上关键地点的精确数字地图,并且导弹上还要安装无线电高度计等设备用来绘制导弹飞行路线的地形情况,以便与数字地图对比,从而了解导弹本身的位置,这都不是便宜的东西),就能解决数十公里内导弹精确导航的问题。
随便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找到了一款商用高精度卫星导航芯片的广告,售价235美元,重量12克,三轴陀螺仪,厘米级精度,兼容中美俄日的导航卫星信号……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根本不可想象,也是巡飞弹技术的根本
这种技术在军事上很快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各种廉价的卫星+惯性导航的精确制导弹药等很快就层出不穷,把精确攻击的成本从一枚炸弹至少几十万美元降低到一枚弹药几万甚至几千美元。
然而这还不够便宜。
21世纪初,在美国展望未来可能遭遇的的恐怖袭击危险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使用民用技术和航模级的技术,完全可能制造出价格非常低廉,携带几公斤炸药的小型巡航导弹。这种导弹能够飞行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
这就是“巡飞弹”这个东西的早期设想了——因为在这个设想提出前,各国已经注意到民用市场上与无人机有关的技术可以被用于研制巡航导弹这件事,并且通过国际条约(MTCR条约)和国内法(中国)规定,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导航距离超过300公里所需的关键设备(不关你管你卖的东西叫弹道导弹、火箭弹、航模,还是探空火箭,都不行)
现代的小型巡飞弹通常用电动或小型热机驱动,射程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带个几百克到几公斤的战斗部,通常还有一定的侦察监视能力,图为航天科技集团CH-901巡飞弹
但是射程不超过300公里,对于恐怖分子来说并不是问题——事实上恐怖分子真正掌握这种能力的时间比21世纪初时各国所想象的要晚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进入21世纪以后,恐怖分子的技术手段反而越来越LOWB了,当年意大利红色旅、日本赤军——哪怕是奥姆真理教,这些恐怖分子可是很高科技的,进入21世纪后,恐怖活动主体变成了一群想把世界拉回中世纪的玩意儿,所以……他们掌握现代科技基本取决于商用科技发展到什么地步……
实际上目前较为常见的恐怖分子的“巡飞弹”是使用四轴无人机,因为它使用起来最简单,随处能起飞,而且很难被发现(其实大疆很便宜的,大家尝试着玩一下就知道这玩意飞起来以后你肉眼根本看不见,只能靠手机上显示飞机自身的摄像头拍摄的景象反过来推断它实际在空中的位置)飞到目标头上扔个手榴弹啥的毫无问题——伊拉克政府军被这种东西炸得草木皆兵,后来搞出了新战术,即每个步兵班指派一个对空观察哨,专门负责对空观察,一旦发现用步枪就可以打下来——但是这种战术对付四轴无人机依然效率不高,毕竟人眼进行对空搜索很困难。
俄罗斯在叙利亚遭遇到的“巡飞弹”
经过比较认真修复后的“巡飞弹”
还真别小看这些破玩意,它们实实在在的给俄罗斯造成了损失
而这类“低慢小”目标难以预警,难以发现,难以打击的特性,也让它们成为了很多犯罪传说的主角,比如向监狱里面偷运越狱工具啊,毒品啊什么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过。
2018年还发生了试图使用四轴无人机携带1公斤炸药自爆袭击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的刺杀事件。
无人机刺杀马杜罗事件中,纷纷展开防弹拎包掩护总统的卫士
四轴无人机对于现在的雷达系统并不是探测不到,事实上,以色列就曾干过用“爱国者”导弹攻击四轴无人机的事情……拿一枚造价几百万美元的爱国者导弹去打一架造价了不起几百美元的无人机,这事儿就很土豪,也就以色列这样可以找“美国孙子”报销的“爷爷国”能干。
所以现在各国都在研究使用毫米波雷达啊这类的新技术来提高探测效率。
另一边,在叙利亚, 俄罗斯终于遭到了21世纪初专家们所警告过的,自杀小型无人机蜂群的攻击,这些无人机制造非常简单粗陋,甚至主体结构是木头的,但使用商用的航模导航芯片,对俄军基地进行攻击,虽然威力并不大,但考虑到现代防空系统、机场这类目标的关键设备十分脆弱,一个手榴弹让其损失惨重完全有可能。
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恐怖分子的这些粗陋的“巡飞弹”,一方面让各国军方正视起这种威胁, 并且研究破解之道——目前中美俄比较共同的思路似乎是用激光来对付这类目标,因为固体激光器发射一次基本也就花点电钱,也没有备弹量啥的问题,在现代激光武器尚难以击落战斗机、导弹这类目标的情况下,拿来反无人机和巡飞弹,这可能确实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思路。
反过来,既然恐怖分子都能用这些航模级的武器取得战果,那军方自己为什么不能用?
ISIS的无人机袭击催生了伊拉克政府军的对应战术
以色列开始采购智能化枪瞄对付四轴无人机
现代战场上,野战防空系统主要考虑的是对付飞机、导弹,所以防空导弹本身性能要做的很好,才能跟上那些高机动,还会发射干扰的战斗机,因此不得不做的很贵。而巡飞弹这种东西,因为完全使用成熟的商用技术,全身上下所有的零部件都透射出贫穷的光芒……或者说就是都强调廉价,能够大批量生产和消耗。对这样的目标,用现有的防空系统去拦截是完全得不偿失的——而且拦截效率也很低,之前咱也说过采访彩虹公司的时候他们就提到过狗大户们使用彩虹,这玩意升空以后,除了无人机操作员自己汇报一下这玩意在什么位置,地面雷达都监控不到——因为现代雷达都是多普勒雷达,对目标的速度比较敏感,低于某种特定速度的目标甚至直接被雷达的后端给过滤掉。所以……
彩虹这么大的目标都看不见,就更别说比它小的多的那些巡飞弹了……
当然了,在21世纪以后新的防空雷达都必须考虑如何应付低慢小目标,这方面的能力增强以后,巡飞弹和无人机也不是那么难探测——但这是对于那些对新技术非常敏感的大国军队而言,大部分国家的雷达,买来了是要用几十年的……这可不仅仅是那些穷国,你看这钱多的狗大户,不也着了道么?
所以说,巡飞弹有着很高的实战价值,而且,现代野战防空系统也远远没有普及到步兵连这样的水平,因此对于现代的连级作战来说,无人机仍然是几乎无法防御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为基层步兵单位配发无人机和巡飞弹,将有很高的战术价值——对,无人机和巡飞弹,因为对于这些单位而言,有一个能够在天上看战场的视角真的是比啥都强。
在叙利亚战场上我们已经看到双方广泛使用大疆执行战场观察任务——这里说的还不是用来侦察,而是给指挥官提供一个俯视战场的视野,就像玩RTS游戏一样。
至于侦察监视那就更甭提了,能节省人力,减少危险,增加探测效率,给指挥官一种新的打击手段,简直就是战术指挥官的恩物。
在叙利亚,政府军指挥官经常用这样的视角来指挥战斗
所以说未来的步兵战术,完全可能从二战以来围绕机枪迫击炮展开,变成未来围绕无人机和巡飞弹展开——可以想象未来一支军队如果没有这方面能力,交战起来基本上就是被单方面屠杀,这个意义可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说啊, 现在很多低级军迷张嘴狙击手无敌,闭嘴5.8毫米子弹打不穿防弹衣什么的——其实这些在未来很可能都没啥意义。对于未来的步兵班组来说,“如果有一个巡飞弹炸不掉的目标,那就来一发反坦克导弹……不行就两发……”
当然,相应的对抗技术也会逐步发展,目前以色列就已经开始采购一种集成了火控系统和热像仪的智能化步枪瞄具,其设计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打无人机,当然也包括巡飞弹。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步兵班组的无人机和巡飞弹的战术也会开始发展,比如,使用多枚巡飞弹从不同角度饱和攻击,利用战场地形环境隐蔽接敌,与巡飞弹相关的电子对抗战术,以及围绕这些战术而制定的新的条例、规范,比如行军的时候必须随时有几个人向不同方向进行防空观察什么的……
在也门内战中,无人机主要被用来引导炮击,而在未来,打击手段也可能换成巡飞弹,将更加精确,难以防范,反应速度更快(毕竟无人机发射起来还是比设立一个炮击阵地简单多了)
当然,围绕一项新技术形成新的战术战法乃至规定条例,还需要技术本身的进一步成熟和更多的实战,现在谈这些可能还过早。
据消息,去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陆军巡飞弹的相关工作,所以各家厂商在珠海航展上都非常卖力,拿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
目前,我们可以确定的,未来陆军将会装备的巡飞弹,一个是供步兵班组和装甲车辆,以及侦察部队使用的,使用电动或小型热机驱动的微小型巡飞弹\无人机,它既能够进行侦察监视,也能够一头扎下去,投送相当于一两个手榴弹的战斗部。另一个则是较大的,供炮兵使用的巡飞弹,实际上这就相当于给炮兵部队增加了一种射程100公里左右的短程巡航导弹,用于实施精确打击,也可以进行战术侦察。
WS系列的箱式发射车,可以容纳122毫米火箭弹,WS-33和WS-43巡飞弹
这两种在装备,很可能重塑战场环境——当然这也只是信息化、机械化变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未来战场又何止是这一个革命性变化——至于更多的,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