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的GDP总量不是世界第一,会有什么影响?”

最近课堂上,一个韩国学生问我们美国讲师的一个问题,有点东西,她说:如果美国的GDP总量不是世界第一,会有什么影响?

虽然这个问题是有点挑事,但作为国人,我其实也挺想听听讲师会怎么答,但讲师顾左右而言他了。

按照购买力平价的GDP计算,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

购买力平价意味着什么——我之前举过一个例子,比如中国造一艘055大驱的成本大约是五六十亿元人民币,而美国造一艘同样级别的驱逐舰,大约要上百亿人民币。再考虑到作战人员的薪酬支出、舰艇后续的维护管理支出,大体上说,中国维护一搜055大驱作战的成本支出差不多也就是美国同级别舰艇的1/3左右。

难道说因为美国舰艇的成本是中国的3倍,所以美国舰艇的战斗力就是中国的3倍了?当然没这回事。

而中国现在的GDP是美国的7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维持与美国同等比例的军费支出的情况下,中国就每造2艘055,美国只能造1艘。

在这个差距之下,再掰扯名义GDP这个东西,就有点侮辱美国高层的智商了。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增量。美国有几十年的历史存量,这根本不是中国可以在短时间内追的上的。只是,当中国已经有了追赶的力量时,美国当然会注意到这其中的问题。美国的高层也绝不会傻到只看GDP就相信了中国不如美国的事实。

但话又说回来,“名义”上的变化对于人心里的冲击,往往要比现实里的变化来的更大。

做个简单的类比,中国的GDP约是美国的70%,那么我们假设张三是在上海工作的年薪百万的企业高管,李四是在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三线城市工作的年收入70万的小企业老板。尽管我们都知道,挣着70万的李四的生活质量要高于张三一些,可毕竟在名义数字上,张三还是要比李四高,张三也可以用“至少我总数高,买车、买电脑全国都是一个价”之类的话自我安慰。在普通人眼里,则会有这么一个印象——李四已经这么厉害了才能挣到70万,张三却能挣100万,上海真是好地方。

可假如有一天李四也年收入百万了,不但张三用来自我安慰的屏障消失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也会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张三你一个在上海工作的,怎么还没李四这个在小地方工作的挣得多”?

对于张三来说,这种面子上的损失,要远比之前与李四在生活水平上的实际差距要大得多。而在普通人眼里,在小城市依然能挣到百万收入的李四,潜力也无疑要比张三更大——尽管,可能张三是某互联网公司的高管,李四只是个开废品收购站的,张三干的事看着要比李四高端很多,但挣到手里的钱可是实打实的,你买东西的时候,商家也不会因为你是互联网公司的就给你打折。

尽管我们可以说,李四在年收入70万的时候,实际的生活质量就已经超过了张三,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李四只有在收入的绝对值上也比张三要高的时候,才会让人相信张三已经不行了。

在这个角度上而言,张三如果想要证明自己还行,是可以改变计算方法的。比如,原本张三、李四对比的只有年收入,但张三可以说“我早年间买的房子去年涨了100万,张三的房子才涨了20万,所以我的收入比还是比李四高80万”,或者“我空余的房子租出去了,一年收了20万租金,李四的房子一年租金才8万”等等。总之,张三还是完全可以从其他的地方把这个面子找补回来的。毕竟张三也知道,面子这东西一丢,社会上可真就不好混了。

只是,在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中,张三就算恨李四,也不可能找人杀了他。但是在世界范围里,国家与国家之间就没有这个说法了。

————————————————分割线————————————————————

看到有些朋友还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购买力平价的GDP在一定程度上比名义GDP更重要。那我们就拿俄罗斯来举个例子。

俄乌战争以来,卢布汇率一直在上涨中。按照目前卢布对美元的汇率,这一数值已经涨回到了2014年的平均水平。要是俄乌战争还是这个样子持续下去,说不定卢布汇率突破2014年的峰值都有可能。

这个变化意味着假如以本币计价的俄罗斯2022年GDP的增长速度是0%,那么以美元计价的俄罗斯GDP将在2022年也会达到大约2万亿美元左右,即以美元计价的俄罗斯GDP增速将达到35%~40%左右。

一边是0%的GDP增速,一边是40%的GDP增速,到底哪个是真的?其实都是真的。

只不过对于国际政策的决策者来说,只因为俄罗斯的GDP增速是0%就觉得俄罗斯完蛋了,或者看到40%的GDP增速就觉得俄罗斯雄起了,都是不理智的。对于俄罗斯这种级别的大国来说,相比于GDP数字上的变化,能源、矿产、粮食、工业体系、军事力量等等这些东西,才是决定其在国际舞台上话语权的关键。

假如俄罗斯的能源枯竭了、粮食不能自给了,即便俄罗斯靠旅游、文化、鱼子酱之类的农产品这些产业弥补能源缺口,那俄罗斯也已然不能算是什么是世界大国。

俄罗斯如此,中国也一样。如果在美元计价的体系下,中国能以相当于美国70%的GDP生产出与美国相当甚至于数量更多的工业品、武器装备等等,那纠结于中国的GDP到底是美国的70%还是80%,还有多大意义?

这让我想起了当初的华为。当年华为的旗舰机型在欧洲卖得要比国内贵不少。华为Mate40在欧洲的起售价是899欧元,按当时的汇率折合7100人民币。而其在国内起售价是4999元,华为在国内的售价仅有欧洲的70%。这意味着,中国人可以只用70%的钱就能买到与欧洲人使用的同等质量的产品。这个时候,再对比以汇率计价的名义GDP,也就能满足一部分人心里的“我挣的钱比你多”的感觉了。

话说回来,购买力平价GDP只有在评价产业结构、技术实力具有一定可对比性的国家时才有意义。比如中国能造航母、美国也能造航母,那么你算一下两国的平价GDP能造多少航母,这就没问题。而如果一个国家连汽车都造不了,再用平价GDP计算两国的国力差异,就没多大意义了。说到底,关键也还得看两国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

当然,这里说的GDP都还只是总量,按照人均来计算,中国就连发达国家的门槛都没摸到,还需要长期的发展。只不过,这个问题问的应该就是GDP总量,所以在这里就没必要扯人均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