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爷爷和他的老伙计们
【本文来自《疯了,山东人怎么吃这个啊》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小的时候,我们老家有有名的四大名旦,此名旦非彼名旦,乃“晕蛋”是也,就是四个大酒晕子,我三爷爷有幸忝列其中,这四位大仙隔几天就要聚在一起痛饮,每次十斤散装白酒,喝完散席,冬闲无事,聚会就要频繁一些,其中一位是羊倌,一个人住山上,无人打扰,他那两间破屋就成了聚义堂,下酒菜自然是靠山吃山,蚂蚱、知了猴都少不了,为了积攒冬天的下酒菜,四位仙人亲力亲为,春天采香椿芽,夏天找知了猴,秋天捉蚂蚱,冬天套野兔。
椿芽腌成咸菜,知了猴和蚂蚱在加盐和花椒的水里煮熟晾干,再用粗盐一拌,装到罐头瓶里密封,能吃到来年春天,那时候人穷,吃的时候不用炸,在锅里略放点油,和煎一样,又酥又香。
有一年冬天,我也跟着去玩,四位仙人都抢着给我夹菜,突然添了一张嘴,那有数的下酒菜就不够了,我吃饱了,裹着羊倌的羊皮大袄歪倒就睡,睡了一觉,一睁眼,天已经黑了,屋里点了油灯,昏暗的灯影里,只见四个人都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围着火炉还在喝,炉火熊熊,汗水沿着他们宽厚结实的脊梁往下淌。
一人说:没肴了,散了吧!另一人说:还有酒呢!又一人说:留着等下回——你可不许偷着喝——这是警告羊倌,四人都大笑。又一人说:上饭。
羊倌起身,去外屋拿进来四个馒头。
有人嫌又冷又硬,要开水来泡,发现开水也没了,羊倌要烧水,有人拦道:这不还有酒啊?
四人又大笑,果然各自把馒头掰碎到碗里,拿酒泡了,几筷子就扒拉到嘴里,吃完散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