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的经历看,还是优先选专业,再结合成绩来选城市和大学
【本文来自《末流985、211和低一档次学校的好专业,应该选哪个?》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当年高考结束,填志愿的时候,是可以填写三个平行志愿大学,每个大学可以选6个专业。从后续进入大学的感触来看,专业的确重要,不过还是得看兴趣。如果是没有特别兴趣的专业(一定要学生本人认可),平台和专业再好,可能读起来也会没有成就感。
以我为例,当初刚刚引入了兴趣测试这样的内容,我父亲给我买了两套不同的测试,看我适合什么专业。根据测试报告,我最适合就读经济或者管理专业,其次是理工科类的,比如药学等。高中我一直学物理化学,于是更青睐于学习理工科,尤其医药行业或者化学方面,但是我父亲更希望我有较为轻松的未来生活(我父亲好朋友的女儿当年就读商科方向已经在建行总行找到了工作),因此希望将经济学选为第一目标。
本以为经济学比较难录取,毕竟热门专业,竞争强,没想到第一志愿就录取了,后面5个理工科全部跟我拜拜。大学期间,因为对这个专业没有太强烈的兴趣,读书只能说是平平,平均分也就是80来分。不过说句实话,即使读得一般,以学校和专业的名气,依然可以随意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目前分析下来,主要是有几个原因:
1. 城市:当初在广州读书,就业机会多,更加有活力。而且正好赶上深圳发展进入高峰期,很多同学在毕业后选择去深圳工作。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前往东莞、佛山等地区工作,发展都不错。
2. 专业:虽然自己不喜欢经济学,但是不得不说,在就业的时候,专业是非常好的一个敲门砖。当然也需要考虑专业在所在城市的发展前途,比如我读的这个专业回到家乡,就比较尴尬,但是在广州这类大城市就有很不错的发展。
3. 大学平台:好的大学的确有更多的机会。在校期间我也参与了很多学校活动,接待过一些外国教授,可以参与更多的Seminar来了解专业的前景,这也是当初本科毕业后,我们同学大部分都会选择深造的原因。但是大学平台是需要自己主动去利用的。如果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这个平台作用可能没有那么大。可能更多是在申请国外大学的时候 985和211有点优势吧。
4. 校友圈:优秀的大学肯定孕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所以校友圈也相对更加优秀。不过与大学平台类似,得运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表姐家的孩子上初中,成绩中等,也已经到了要考虑未来发展情况的时候。综合考虑下来,可能还是优先选专业,尤其是大城市、小城市都适合的专业,再结合成绩来选城市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