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香港崛起的过程和深圳特区的过程,没什么神秘的,跟什么制度也没关系

【本文来自《香港的独特性内地城市取代不了,新加坡等亚洲城市也休要惦记》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F11
  • 香港1000平方公里不到,你是怎么理解"香港得到了西方产业转移,是后来转移到深圳促进中国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发展重要来源"。苏联这样僵化社会主义也不是一个小体量的香港能解释的。你把中国和苏联的区别简单粗暴形而上学的套在是否存在资本的因素上,却忽略中国是有内在共同文化的统一意志,这种文化是根植于中华民族对山川土地不同而构建的对土地理解的基础上,却在这基础上有经济的发展潜力。香港地位是历史的偶然和无奈,即不属于北方农牧交界经济,也不是黄河长江的出海城市,也不能完成香港对珠江经济圈的辐射及其对香港的积极反馈,加上特区概念存在,香港就像世界其他金融城市中的异类。

70年代,因为西方滞涨,所以西方开始转移大量低端产业到香港,比如玩具服装,都是这个时候开始的,香港就得到了第二波制造业的转移(李嘉诚当时搞塑料花之类算第一波),而正好因为有大陆巨大的劳动力,当时大量的大量人偷渡香港成了当地的劳动力,共同开启了香港制造业崛起过程,之所以会有深圳特区,本来就是当时偷渡的人太多,觉得反而还不如让香港的企业进来投资雇佣本地劳动力来的好,这样才有了第一波来的投资,也就是香港把塑料花玩具服装之类的产业转移到了深圳,然后香港就只负责物流金融渠道等高端的服务业去了。

这就是香港崛起的过程和深圳特区的过程,没什么神秘的,跟什么制度也没关系,也很像当年英国在印度拉拢印度资本家搞塔塔一样的过程。

苏联是没有这个过程的,就是苏联没有一个低端劳动力去承接低端加工的过程,因为苏联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没有这样的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自然就不能从国际市场获取资金和技术了,苏联改革自然举步维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