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道出了青楼女子的真相,内娱却不敢播

作者|   她姐

来源|    她刊

  无论从哪方面,《梦华录》都堪称大爆特爆。

  演员、故事、镜头、考古,轮番登上热搜,她姐昨天也刚夸了刘亦菲。

  就连国产剧最难攻下的豆瓣评分,也是从开分8.3,飙升至8.8,如今稳在8.6。

500

  尽管赞誉声如此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但也出现了一些争议声音,比如“双洁”,比如对原著中女主身份的改动。

  在原著《赵盼儿救风尘》里,赵盼儿只是汴梁城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妓女。

  在看到姐妹宋引章被丈夫周舍家暴后,她巧设计谋,靠智慧和胆气,最终讨回公道。

  这是原作者关汉卿想告诉观众:哪怕是最下贱的妓女,也不该被虐待,被伤害,也应当为自己争取公平。

  也是他对底层女子的关怀与共情。

  但在《梦华录》里,赵盼儿的身份被改成了被抄家的大臣之女,且一开场就脱离了贱籍。

500

500

  于是有人说,古人关汉卿都知道疼惜贱籍女子,知道她们的不易,为她们写剧发声。

  但我们如今的编剧,思想还不如当时开明。

  而这,也让她姐对这部超越时代的原著作者关汉卿有了兴趣。

500

500

  在那个极度男权的社会中,身为男人的关汉卿为何能关注到底层女子的不幸,想到为他们发声的。

  在查阅资料之后,她姐才发现,这绝不只是简单的,男性对女性的怜花之情。

  相反,更像是一种弱者帮助弱者的惺惺相惜。

  只有经历过女子的悲苦,才会真正理解和共情她们。

  这也能解释最近的女子被打事件,为什么很少见到男性发声控诉。

500

  在过去,我们对关汉卿的印象大多是千古悲剧《窦娥冤》以及“元曲四大家”之首的称号。

  或许,还有那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文采卓然,硬气俏皮,俨然一位风流倜傥,博学可爱的戏剧大家形象。

  但事实上,他的人生比我们想象的要苦难得多。

  历史的徽章再耀眼,可当时的关汉卿仍是一个被时代裹挟的普通人。

500

500

  关汉卿身处的年代,正是南宋、元朝、金朝三国相互制衡,战乱频繁的历史转折点。

  所以虽为汉人,但关汉卿却出生在金朝的管辖范围内的山西运城。

  幸而金朝崇儒,让他从小能接受到了正统且完整的儒家教育。

  而我们都知道,儒家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做官为民,是千百年来儒生的唯一的人生道路。

  可没等关汉卿金榜提名,金朝就被蒙古所灭。

  因为不懂这些,蒙古朝廷无限期关闭了科举。

500

500

  人生唯一的出路突然被堵,关汉卿和无数儒生一样,感到无所适从。

  一开始,他也想像魏晋时期的隐士一样,做一个狂放不羁的浪人。

  但那些少时读过的圣贤经典总让他忍不住看到民生多艰,想要经国济世。

  即便放纵,也总带着些无奈的底色。

500

500

  就是在这时,他想到了戏剧。

  他发现,在戏剧里,他可以倾其所有地表达自己的过往所学,以及内心所感。

  喜怒哀乐,爱恨痴怨,悲欢离合,忠孝仁义,那些人生的喜悦、悲痛、希望与失望都能通过戏剧所表现出来。

  于是戏剧,成为了关汉卿新的人生。

500

500

  所有伟大的文艺作品,都是创作者面对世界的告白。

  而透过关汉卿现存的18部作品,我们也能清晰看到经历对他认知的种种影响。

  首先是科举。

  在《金线池》《绯衣梦》《谢天香》等作品中,他反复用“金榜题名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来作为才子佳人大团圆的结局。

  甚至《陈母教子》完全就是一个非常说教性,讲述母亲教子有方,最后三子皆中状元的故事。

  科举,关汉卿人生最初的梦。

  现实中失去了,他只能在戏剧中找到寄托。

500

500

  接着,是战争。

  身为汉人的关汉卿出生在被金朝占领的中原,元人灭国已是打击,最后,连故国南宋也被亡了。

  身份的迷茫,社会的动荡让他始终活在战争的阴影里。

  关汉卿的18部存世作品里,有6部都有战争元素。

  其中最有名的《拜月亭》,就是以蒙金交战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因战乱与亲人失散的男女,在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的故事。

  在这部戏里,我们能看到无数难民就像狂风扫荡下的蚂蚁,在白骨如山的荒野行走,“行一步,一叹息”。

  关汉卿极力描写覆巢之下,弱小个体的悲鸣和绝望。

  这些人的经历,就是关汉卿自身的投射。

500

500

  最后一个戏剧主题,就是居于社会底层的女子。


500

  如果说科举是求而不得,战争是逃无可逃,都是关汉卿过往人生最强的旋律,无法避免。

  那么底层女性的苦难,则是关汉卿在行路难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触目惊心,然后感同身受,不能不写的。

  正如上文所说,虽为书生,但动荡的环境,让关汉卿从未得的应有的认可。

  再加民族融合后的政局混乱,而关汉卿本人也与居于社会最底层的戏子生活在一起。

500

500

  朝野惶惶不安,人生没有归处,生计难以维系,这都让关汉卿感到不安与痛苦。

  而此时,他看到了那些台上的歌妓女子。

500

500

  这些女子,和关汉卿有着同样杰出的才情,不仅能歌善舞,表演节目,甚至还能赋诗作曲。

  但她们的处境却更为艰困。

  不仅社会地位低下,可以被任意渔色猎艳,残酷奴役。

  在遇到不平之事后,甚至无法像男人一样为自己的冤屈发声。

  相比于关汉卿,她们才是底层中的底层,弱者中的弱者。

500

500

  于是,关汉卿想为她们做点什么。

  现实中,关汉卿无力改变她们的命运,于是他就往戏剧中为她们发声。

  在关汉卿的作品里,有三分之二都以底层女性为主角。

  妓女、婢女、乳娘、农妇、寡妇、寄人篱下的弱女……

  而最有名的,还是《窦娥冤》。

500

500

  或许我们现在对《窦娥冤》的印象还只停留课本上的几句戏文。

  但只要读完全本,我们就会知道,窦娥其实更像是当时底层女子最典型的代表。

  因为她遭受了,你能想象到古代女子所能遭受到的最全面的权力碾压。

  首先是父亲,为了自己的前程,窦天章用仅仅四十两银子就将女儿窦娥卖做童养媳。

  接着是婆婆,窦娥与丈夫十分恩爱,丈夫病死后也心甘守寡,是婆婆,硬逼着她改嫁张驴儿。

  然后是男性,张驴儿想霸占窦娥未果,便诬告她毒死了自己父亲,即便是一个泼皮无赖,依然是可以压迫窦娥。

  最后是官员,太守贪财又昏庸,看窦娥被严刑拷打后还不招认,开始以对婆婆用刑威胁窦娥。

  窦娥终于含冤认罪。

  步步压迫下来,窦娥在断头台前终于爆发,她发出誓愿,要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500

500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但即便如此,当窦娥的鬼魂向做了官的父亲诉冤时,父亲的第一反应也不是心痛女儿的离世,而是感到有伤自己的脸面,从而对女儿劈头盖脸一番斥骂。

  “我窦家三辈无犯法之男,五世无再婚之女,到今日被你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你快与其我细吐真情,若说的有半厘差错,牒发你城隍祠内,着你永世不得人身,罚在阴山,永为饿鬼。”

  哪怕最终为窦娥洗刷冤情,窦天章也不是为了公正,只是为自己以及家族的名声。

  更何况,即便最终翻案,窦娥也不能死而后生。

  这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女性悲剧。

  连沉冤得雪,善恶有报的结局,都无法挽回的悲剧。

500

500

  窦娥从出生,就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里,父亲、婆家、外男、官府……一轮又一轮的碾压下来,将她逼至死亡。

  而即便死去,依旧背着“辱没祖宗世德,连累父亲清名”的骂名。

  为她感到冤屈的,只有“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但雪会化,旱会止,窦娥的冤屈却永远不会停止。

  关汉卿就是要借窦娥之口,讲述那个时代底层女子,底层人民的苦难与冤屈。

500

500

  所以,关汉卿之所以能在一个男权社会中看到女性,在笔下表现出对女性的关爱。

  就是因为他看到了,经历了。

  在与女性的交往中,对女性处境的深刻感知。


  这是弱者对弱者的看到,关汉卿经历了女性的苦,感受到女子的难,也就知晓了女性的不易。

500

500

500

  其实不止关汉卿,说起对女性的关怀,在历史中还有一位同样千载留名的大家。

  曹雪芹。

  一部《红楼梦》,写尽世间女子的美好与苦难。

  但正如《红楼梦》开篇所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

  曹雪芹其实也和关汉卿一样,是在家族覆灭,遭受到和女性一样的悲苦后,才想到为女子写书立传。

  而这一点,也可以从曹雪芹与贾宝玉的区别看出。

  我们都知道书中的贾宝玉说自己爱女儿,“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500

500

  但事实上,贾宝玉真的爱女儿吗?

  不是,他只是因为女儿漂亮。

  但那些不好看、不年轻、生了孩子不再鲜活的女子,从来不入他眼。

  贾宝玉没有经历过苦难,其实根本不懂女儿的全部生活,只是因色生爱。

  但曹雪芹不是,曹雪芹心疼所有女子。

  因为他看到了,无论是贵族金钗,还是平民贱户,只要是女子,都会因女性这个身份,受尽苦难折辱。

  关汉卿、曹雪芹,虽为男子,生在比现在更封建极端的男权社会。

  但他们正是因为遭受到了同样的处境,最终由己及人,真情实感地为女性发声。

  而最近这段时间,女性受到伤害的事件频发,但总有一些人置若罔闻,无动于衷,甚至还会调侃讽刺。

500

500

  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女性的苦难,也就无法与这些事件中受伤害的女性感同身受。

  而无法理解是一回事,冷漠又是一回事。

  也许我们不会像关汉卿曹雪芹一样遭受过那些苦楚。

  可少时的教育、成长的灌输、以及人生的看见也能让我们对他人生活感到共情,会感到恐惧与愤怒。

500

500

  但有一些人不说共情,连同情都没有。

  他们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他人的经历。

  而这一心理最典型的投射,就是我们常说的“受害者有罪论”。

  每一次出现女性被害的事件,都会有人虚构这些女性是“鸡”,是“疯子”,是“报复”等事迹来为男性找理由。

  但即便是真的,这就是她们被伤害的理由吗?

  回到《赵盼儿救风尘》,其实原著中被救助的宋引章也并非是一个完美的受害者。

  她本与安秀才有婚约,却还是嫁给了周舍。

  可在原著中,却丝毫不见关汉卿对她的责怪。

  因为愚蠢又如何,贪财又如何,悔婚又如何,这都不是周舍打她的理由。

  再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不仅写了高贵美好如黛玉宝钗等女子,还写了下作狡黠如金桂宝蟾等泼妇,

  她们,都在这场宏大的悲剧中走向灭亡。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曹雪芹所想表达的是,无论品性、地位、年龄,她们都会因为女人这一身份遭受着苦难。

500

500

  关汉卿和曹雪芹都知道,这些女性受到伤害的根本并不是她们做了什么,而是女性这一身份就是原罪。

  但如今一些冷漠旁观的人,忽视了这一最关键的问题。

  反而每次都将男女双方置于同一层次,为男性伤害女性找“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理由。

  但这明明不是两个相同大小巴掌的碰撞,而是“石卵相击”的惨剧。

  这才是问题的原点,房间里的大象。

  却被他们自知或不自知地忽视。

  女性生活在这世间本就十分艰难,千百年过去了,依旧还像窦娥一样遭受着源源不断,因女性弱势身份而产生的特有苦难。

  即便某些人不能像关汉卿、曹雪芹,以及大部分女性一样对这些苦难感同身受,为受到伤害的女性发声控诉。

  至少,不要在她们被伤害后还踩上一脚。

  因为这并不能展现你的公平与公正,相反,只能反映出你的少识和无知。

  可憎与可怜。

  监制 - 她姐

  作者 - 他山石

  微博 - @她刊iiiher

  部分图片和素材来自纪录片《中国》

点击「她刊」阅读原文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