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讲:从中国“抢单”的越南,要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你看世界的谷智轩。最近因为疫情,国内部分行业出现了订单与产业外迁。加上有人在网上渲染,声称越南第一季度货物出口“首次超过深圳”。一时间,越南是“下一个世界工厂”、越南将取代中国供应链地位的说法,甚嚣尘上。虽然拿一个国家与一座城市比,我也不知道谁更尴尬。但不可否认,越南近几年发展势头高涨,被资本看好,连李嘉诚都跑去炒房地产了。我国商务部上周发话了,表示部分产业的外迁符合经济规律,是正常的贸易分工与合作,我想也算是对网络炒作的间接回应。本期《轩讲》就来聊一聊,越南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供应链的外迁流动,中国人应该担心吗?

越南是我们的近邻,又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大家对越南关注比较有限。冷战时期,越共靠丛林游击队,耗走了不可一世的美帝,打垮南越伪政权,实现统一,为此死了530万人,整个国家被炸成焦土。之后越南野心膨胀,转身入侵柬埔寨,要当印度支那的“地头蛇”,被北方邻居教训了10年。80年代中后期,苏联已是奄奄一息。越南没有大腿可抱,在国际制裁与军事压力下,国民经济接近崩溃。1986年,越共在内外交困中召开六大,宣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革新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此后还提出“六项基本原则”,实施农村承包责任制,建设经济特区等等。你没看错,就是“摸着中国过河”。

直到90年代后期,越南都是一个贫穷的农业国,七成劳动力是农民,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却意外躲过了亚洲金融危机,加上靠近中国,既能抄改革开放的“作业”,也方便直接揽活。越南最初是承接从中国转移的纺织业,原料和机器靠中国进口,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人工成本低就行。2006年,越南正式加入WTO,开始参与全球化与国际分工,重点发展电子制造与加工。同年,英特尔在胡志明市开设工厂,是第一批进入越南的科技公司。越南自加入WTO以来,签了十多个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进一步吸引外资、扩大出口。2020年,制造业和加工业,占越南外国直接投资(FDI)近六成。回过头来看,1998年之后的20年来,越南制造业增加值翻了七倍,年均增长率高出全球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小步快跑”确实出了成绩。

从2018年的中美贸易冲突,到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再到今年的俄乌战争,近年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供应链很不太平,但越南却能左右逢源。以贸易对象来说,中国与美国,分别是越南最大的进口国与出口国,又是前两大贸易伙伴。去年,越南对美出口960亿美元,只相当于中国的六分之一。但和越南自己比,同比快速增长25%。越南对美出口大项,包括了机械制造、纺织品与电子产品。过去,美国人身上穿的T恤、脚上穿的球鞋,是清一色的“中国制造”。如今,美国三成的鞋子、两成的成衣,已经是“Made in Vietnam”。前些年国内就有讨论,越南会不会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所以,这一次同类言论再现,并不令人意外。只不过重点从纺织业,转向了加工制造业。

一方面,纺织业这类产业,唯一的比较优势就是人工成本。中国当初也是承接西方转移出来的订单,越南是重复了这个剧本。我想对中国人来说,相比守着那点血汗钱、用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实现产业升级、让大家的工作更加体面、收入还更高,岂不美哉?再说,越南接过来的工作,实际上还是缝纫、上色等中间环节。要制成一件件衣服、一双双鞋,首先必须要有原料和加工机器。不管是纺织品,电子还是工业产品,越南要大量从中日韩进口上游的“中间品”,通过加工、组装成“制成品”,再卖到美欧等市场。所以,越南实际上是处于整条价值链的低端,对于附加值高的环节,比如研发销售,或者原材料设备,都分不到一杯羹。中国人对此实在感同身受,毕竟就是我们早年走过的路。

但事实证明,就算中国提供了“正确答案”,许多国家连抄作业都做不好。越南“以华为师”能取得成功,一定是做对了什么。具体来说,是充分发挥三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是人力优势。前面说过,越南上一代人经历了惨痛的战争,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结果是,越南以不到云南省的面积,养活了9800万人,其中四分之一是25岁以下的青年。这是一支庞大、年轻又廉价的劳动力,也是越南吸引外资、搞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根本优势。2019年,越南劳动力每月最低工资125美元,全国平均月工资,不到中国的一半。东南亚比它更低的,只有柬埔寨、印尼和东帝汶。

与这些国家相比,越南胜在第二个优势,即国内政治稳定、政策扶持力度大。从1986年越共六大确定“革新开放”以来,越 南的政治,长期形成了以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和国会主席为核心的“四驾马车”。在越南投资,你不需要担心政变,不用怕半路被麻匪打劫,也不会碍于破败的基础设施。越南政府对外资开出的政策,是四年免税、十年内税收减半。政府还会帮助企业项目落地,效率相对较高。此外,越南积极加入各类自贸协议,借此倒逼国内改革、完善法制、规范市场竞争。比如,越南借谈判加入TPP的机会,在国内颁布了《企业法》。在与欧盟谈判自贸协议时,也更新了贸易法,进一步与国际规则接轨。《越欧自贸协定》(EVFTA)规定,欧盟对越南出口的商品,10年内将实现零关税。投资者想打入欧盟市场,用脚投票就会选越南,而不是其它东南亚国家。

越南的最后优势,是地理位置。越南紧挨着繁忙的南海航线,还有优良的深水港,海运便利。而其它邻国走海路,得经香港、新加坡中转。更多的环节意味着成本更高,在当前的疫情背景下,供应链阻塞的风险也高。所以这是越南得天独厚的优势。越南国内的制造业分布,实际上也是围绕海港城市,形成了由北到南的三个中心。北部经济区以河内、海防为中心,靠近中国,可以轻松对接产业链,受到外国投资者青睐,三星、微软等大型外企纷纷在当地设厂,占据当地出口总额的八成。去年,韩国LG集团在海防市投资21亿美元,扩建显示器工厂,是当年越南获得的最大一笔FDI。而南部的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城市、经济中心,人口密集,集中了全国七成的服装加工厂。

除了以上几点外,越南近几年制造业的发展,还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助攻”——中美贸易冲突升级。中国国内中小企业“灵机一动”,产品绕道越南再去美国,成功避开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而越南当时对这种做法,基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每次罚款不到6万人民币。相比出口商批量产品的利润,就只有一根毛(手势)。当然,这是不那么“体面”的门路。这几年有中国企业,确实是把工厂转移到了越南,不管是为规避关税,还是考虑劳动力成本、政策优惠与距离供应链的远近,倒也合情合理。美国智库有个统计,说特朗普打了三年贸易战,从美国市场挤出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这块大蛋糕都被哪些国家分了呢?越南一家就吞下82亿美元,是最大赢家。

关于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越南有没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越南的劳动力虽然年轻、成本低,但受教育程度不高。越南2000年才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到2017年,37%的劳动力是初级工作者,比如电子厂组装流水线、纺织厂里的“打工人”。而中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加起来刚过10%,高级技工极度缺乏,就算把上游产业链搬过来,也招不到合适的工人。越南制造业主要是初级加工,既是在发挥优势,也是无奈之举。虽然增长快,但论增加值,在东盟十国里面只能排第六位。2012年,越南的劳动生产率排在东盟国家末端,是泰国的三分之一,马来西亚的六分之一。

500

越南制造业的劳工问题背后,既是因为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占用了大量劳动力,也与国内的地域矛盾、城乡矛盾有关。前面说过,越南主要的制造业中心集中在大城市。而南北两个经济中心,本来就有历史隔阂,各自抱团,劳动力几乎不会相互流动。越南总公会统计,全国工业园区一半的农民工,存在住房困难问题。去年夏天,新冠变异病毒暴雷,为了“既保经济、又抗疫情”,越南政府要求工业园区“就地生产、就地用餐、就地住宿”,企业负担不起,纷纷停工。超过150万农民工逃离大城市,回到农村,然后一去不返。许多工厂的开工率,至今没有得到恢复。一场疫情,暴露了越南劳动密集产业的“一碰就碎”。当年亚洲的韩国、中国台湾,都是抓住机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产业链中占下一席之地,才有了“四小龙”之称。越南如果不能打破这些阻碍,那么今天的廉价劳动力优势,迟早会拖后腿。毕竟,人口红利不能永远吃下去。中国经历了这个过程,同样的事,为什么就不会落到越南头上呢?

越南的第二个劣势,是过度依赖外资,导致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迟迟建不起来。中国这些年的发展证明,我们绝不甘愿一辈子给别人打工,任由各行各业被外企主导。在这一点上,越南的作业抄错了。越南获得的FDI,五年里增加了七成。但这些资金,绝大部分是继续投资中下游的代工厂。在越南,外资电子厂贡献了整个行业的九成出口,全国的四成出口。越来越多的三星手机、Switch游戏机,或者LG显示屏,被贴上“越南制造”的标签,发往全世界。但因为没有配套的产业链,没有熟练的技工,这些电子产品的零部件,越南自己通通造不出来,每年要从外面进口,其中至少三成来自中国。2020年,越南政府曾定下目标,未来五年,本土企业要在国内生产和消费中,占到45%的份额。这侧面反映出,零部件的本地化,越南做得还远远不够。越南95%的企业是私企,其中90%又是小微企业,技术、资金和管理全面落后,还要被垄断国企挤占资源,国际竞争力低下。越南政府积极引进外资,越南民众辛辛苦苦打工,全国牟足了劲拼经济,可偏偏越南本国的公司,却成为“局外人”。

其实产业链不健全的问题,除了越南自身的锅,也有一个客观因素——它离中国太近了,这对越南,既是好事,也是“包袱”。好处是交通便利,缺什么原材料、设备,分分钟就能从珠三角买到。但凡事有利有弊,北边有这么大、供应链齐全、业务还熟练的经济体,如果我是外资企业,何必再劳神费力,在越南从头建一条产业链呢?从这个角度来说,越南只能算是一个外包出去的“加工车间”,而且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一直在加深。去年,越南从中国进口近1100亿美元,逆差超过500亿美元。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产业链体系,就像一艘有巨大吸力的大船,让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自己擅长的领域。越南上了船,赚到了钱,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划桨”位置。但现在想自己当船长,协调整艘船的各个部门,可没有那么简单。

顺着这个因素往下说,就是越南的最后一个劣势——它在当前的分工体系、产业链中,究竟是否“不可替代”。越南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发挥自身的劳动力优势,主动融入全球化,这不假。但正如前面所说,劳动力的素质、国内的资源配置,都是越南未来不小的阻碍。另一方面,越南近年来的繁荣,直接拉动了土地价格,李嘉诚坐不住了,大举进军胡志明市房地产市场。再加上通胀,越南国内的用人成本,正以每年一到两成的速度,肉眼可见地上升——在胡志明市,人均收入已经有大约3000人民币。今年第一季度,越南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了18.5%,接近2000元。东南亚的缅甸和老挝,正在劳动力成本上,对越南发起挑战。综合考虑投资环境,这些国家可能与越南有差距。但在北方邻居、“基建狂魔”的大力扶持下,再出现一个“小越南”,也不是不可想象。

而越南自己,也存在债务危机等长期隐患。2016年到2020年,一边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另一边是财政赤字的持续扩大,到去年已经超过150亿美元。IMF警告说,今年越南的外债,将逼近GDP的67%上限,结合债务率高与财政困难,越南面临巨大的还债压力。汇丰银行提醒说,越南是东南亚最需要巩固财政的国家。一旦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再度出现波动,越南可能又会面临去年下半年以来,劳工流失、外资撤离的尴尬局面。比如近期的俄乌冲突,已经推高了越南进口的钢铁、石油价格。而越南的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有外媒已经开始唱衰越南。我们之前讲过,美国新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虽然只有一个雏形,但拜登政府的信号已经很明确:要想方设法逼日韩等盟友选边站,把高新的产业链,从中国及周边地带转移出去,最好是去美国。而越南相当于“上了中国的船”,自然要“一视同仁”。过去,美国靠着开放市场,关税让利,成为越南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现在的美国,一不打算谈自贸协议,二不敢开放国内市场,对越南来说,当初尝到的贸易甜头,恐怕日后很难再有。

说到底,越南近30年来的经济成功,是基于准确判断形势,抓住了全球分工、产业转移的机遇:向外借鉴成功经验,对内充分利用本国的劳动力优势,政府积极有为。所以说,不是每个国家都会“抄作业”,越南自身的条件,算不上“学渣”。但禀赋决定了它的诸多上限:因为国内市场有限,必须拼命抱外资的大腿,结果掐断了国内企业的机会;为了就业与制造业打基础,就不得不拖延产业升级、提高劳工素质的步伐,实际是赌上了未来。任何一项经济产业政策,都是有得有失,不可能两全其美。越南没有中国的体量与抗风险能力,不得不做出取舍,但时间已经不多了。大国纷纷开始注重内循环;工业自动化的推进,对廉价劳动力形成降维打击,后发国家搞产业升级的窗口期,可能正在关闭。对于这个客观趋势,咱们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越南既不能依靠市场,又习惯了依赖外资。如何扬长避短?在我看来,面对大国竞争不站队,积极融入地区经济一体化,才是明智的选择。与其“杞人忧天”,担心越南是否能代替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还不如认真研究,中国如何能从越南的发展前景中,最大化地获利,实现双赢。

500

节目最后,又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吟唱环节了。感谢各位观众对我们一如既往地疼爱,观察者网是一家独立而负责任的新闻网站,我们秉持全球视野、中国关怀的理念,为大家制作节目。想要支持我们的朋友,可以加入付费会员频道观察员,年费198,使用我的邀请码007可立减十元。现在充值,还有机会领取观网限量版徽章一套,一套五枚,大家赶紧行动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