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里的初中早已没了拉帮结派的斗殴事件,但小帮派竟然在小学生里出现了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415414”推荐,来自《河北邯郸通报“未成年人欺凌视频”:涉案人员全部到案 已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本人河北邯郸农村出身,30出头,说说我的经历吧。

  世纪之交,小学因为离家近,接送频繁,那时候老师管的也很严(普遍体罚),那时候文化教育比之现在落后得多,没啥内容,所以我们那时的小学生智商发育慢,玩的多,也谈不上啥校园霸凌;

   06年,初中,骑自行车到镇里上学,第一次感受到的是“地域霸凌”。学校所在地的本地学生,外加本地职校、服务业浪荡青年,组成了各种帮派地头蛇,常常拦截外村来上学的学生,由于抢钱、村民历史积怨熏陶、口角之争、帮派成员争强好胜喷垃圾话等等原因,造成大规模械斗是常有的事。于是,外村人也拉帮结派抵抗,甚至玩命。

   亲眼见过一位卖烧饼商人的儿子,拿管制刀具连捅对方学生三刀(摘了一个肾活下来了);一家三兄弟的组合(家里是放炮崩山的,三兄弟同时上初中),老幺被人用教室里的煤球火钳戳瞎了眼,于是狠人老大拿菜刀砍了对方十几刀导致对方残废;镇四大队的学生帮伏击另一个村上学的学生,用垃圾堆里的乏煤球砸到对方没人样;最严重的一次,另一个隔壁村的走读学生被恐吓、袭击,导致集体缺席周一开学,双方村支书紧急和校方、派出所协商,最后才解决问题。(当然,没有人能总结出霸凌这个词,更别说反思了)

   初三时候,严打黑恶势力,每天都有各种帮派被拉上斗车满镇游街,脖子上还挂着牌子,尤其是要到初中学校附近游街,震慑所有胆敢出头闹事的人。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很快(初中+职校+社会青年)的组织模式就死灰复燃了。

   高中我成熟很多了,奥运也开了,高中学校里基本不见霸凌事件,最多的冲突,是为了争夺宿舍楼里卖辣条的经营权利。但当时回初中游玩时,还是能听说后辈们的斗殴事迹,连初中早孕的事也有了。

   紧接着就是经济大发展,无业的社会浪荡青年几乎灭绝,所有人都在忙着挣钱,初中毕业就进厂,要么就进餐馆、下工地等等,戏称“婚姻介绍所”的职校,学生也纷纷进了修车店、装修队实习,一片热火朝天。问题就这么暂时解决了,后来我知道,发展真的能解决很多问题。

   现如今,镇里的初中学校早已没了拉帮结派的斗殴事件,家长、学校压力之下学生都卷得爆棚,走读也不允许了,即使放假,初中生也都捧着手机,门都不出了。

   但是,我要说但是!然而!这种小帮派竟然在小学生里出现了!现在农村没啥生源了,学生少了,村里的小学学校也教不到六年级了,只教两年,后面四年要到镇里的集办小学上学。在学校里当然没什么问题,但小学生的假期却很多,镇里的补习班还不兴盛,留守放养的孩子不少见,于是乎,小学生的娱乐活动就以(手机玩伴+缺监护的小团体)为主,甚至(手机+零钱+超大玩具)就能树立某个孩子的权威,我表侄子亲历此过程。

   打也打不得了,说也说不听了,手机信息熏陶下的小学生、初中生成熟得一批,心眼别提有多少了。12岁?哼!我感觉我表侄子那个小玩意儿智商年龄得有个十七八岁!

   疫情之前我就听说过很多小学生的“光辉事迹”,疫情期间,学校停课,大疫止于此,村里的视频授课一言难尽,有的是闲的小学生+放虎归山的初中生,想不出问题都难。照我表哥的话说,校园霸凌就是给这帮“小大人”惯的,欠收拾!但是老师不敢管,更没胆量使劲管,村里家长喊着让老师打老师都不敢,快乐教育真是永远的神。

  别说什么民警能管,跟你说,实际情况是——人家民警也是本地人,人家今后还想过两天安生日子呢!

  我问过一个在外地执教高中的大学同学,问他那地方有类似现象吗?为什么你作为老师不负责呢?你为什么不愿意当班主任好好管管呢?

  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按闹分配永远滴神呀!哥我可是过来人了”

  罗嗦一大堆,有感而发,打完字才查觉小半钟头过去了,大道理深层原因讲不出来,只说些我自己的认识吧。

  可能有人要问,你说了一大堆废话,你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是哦,要表达什么呢?忘了,反正都打了这么多字,删了可惜。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