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睡前消息430》:挟洋自重这顶帽子,中成药还真当不起

也不知道是《睡前消息》工作室哪位小天才想出了这么个名字,火药味十足,作为引流引战的效果那是妥妥的。

不过本人可不吃这套,还是耐着性子把《睡前消息430期》看完,在基本了解了马督工想表达的意思之后,再来对他的行为做做点评。

文章开头也先声明一点:马督工锤以岭这件事情,我从一开始就没有反对,这点可以参考我前面几篇文章。我批判的是马督工的双标与狭间看问题的态度。

为了让某些被马督工带到狭间里去的小伙伴提神醒脑,我在这里再多加一段废话,大家有兴趣看,没兴趣可无视:

===========================================================

马督工的粉丝非常喜欢用“因为你没有推翻马督工的论据,所以你没逻辑,你在扣帽子”来评判所有批评马督工的人。

在这里我给大家捋一捋逻辑,便于对此类杠精进行有效的反击:

首先,马督工列举的论据是为了证明什么论点?

以岭夸大营销了,对吧?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才需要去推翻他的论据呢?需要证明“以岭没有夸大营销”这个事情,对吧?

那如果我对马督工的批评切入点,并不是要去推翻“以岭夸大营销”这个结论时,是不是就没有必要去推翻马督工所谓的论据呢?

马督工此次的操作,其精髓就在于选取一个很难被推翻的“狭间”,在此狭间之中堆砌论据,构建逻辑链条。然后将这种基于狭间的逻辑自洽标榜为自己战斗力的强悍,逻辑的无敌,甚至用漫画来形象地表露出此种自恋。

然后马督工的粉丝和支持者,就以“你无法推翻这个狭间”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对任何质疑马督工的声音进行抨击。

当然,我不否认存在一部分比较激进的小白,会在以岭是否夸大营销这种基础问题上跟马督工抬杠,马督工选择性地打击这群最菜的人,通过狭间虐菜来表现自己的强大,来宠粉---这其实就是一种变向的精神胜利法。

就像某些马督工支持者所说,马督工教你怎么用搜索引擎,教你怎么去打败他,然而他们没有说破的是,在教你使用搜索引擎之前,马督工其实先挖了一个坑,请你往这个坑里跳,跳入这个坑里,即便你再怎么会用搜索引擎,你也是难有胜算的。问题不是出在你的水平上,而是你入了马督工挖的这个坑里,施展不开拳脚。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设局,请君入瓮,在我任同学的BGM里,我是无敌的。

如果你入瓮了,惨败了,那就是任同学牛逼;如果你不入瓮,回避了,那就是你怂逼;

总之,在狭间之中,他怎么打都赢。

这就像打仗的时候,你守这座偏城,别人分兵过来,败了,你说你以一城之力力抗敌军主力,立下不世功勋;如果别人不分兵过来,你就说敌军都是怂逼,来打都不敢去打。

而即便也许别人早绕道把你老家端了,但你就不认,反正你没在这种偏城击败我,你就是不行。

===========================================================

为了让大家理解我对这件事情的脉络,在这里罗列本人所有关于连花清瘟胶囊的文章,请看完再杠:

1.《连花清瘟闹剧背后反应的到底是中医不行,还是法治缺位的市场经济拉胯,请认真思考!》----第一篇文章,强调市场经济法治缺位才是企业虚假夸大营销的根源,希望连花清瘟胶囊的批判者们格局高一点,看问题全面一点。

2.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值得当下的中国人再刷几次》----第二篇文章,提醒大家看问题不要双标,医药之争背后其实是资本之争,而在当下这种特殊的局面里,又有着买办资本的强力干涉。

3. 《回马督工《睡前消息422》期,五万元的圈地自萌,始终回避不了缺乏全局思维的硬伤》---第三篇文章,剖析舆论场环境的本质,对马督工这种狭间辩经求真相的理念进行批判

4. 《在所谓的现代医学标准面前,中医为何总是很被动?》---第四篇文章,树立一个相对整体全面看待中医现代化的角度,且对此次围绕中医的舆论战的层次进行了划分。

对于狭间辩经我是没有兴趣的,我感兴趣的是此次舆论事件对于国内舆论环境的整体效应。而我发言的出发点,也是去规避在整体层面上的影响和问题。

实际上,在争论连花清瘟胶囊的事情时,我们往往会忽略马督工此次锤以岭的客观背景与情绪基础:

那即是在上海艰难抗疫,大家被关在家里,外加上此次公共舆论对上海抗疫颇有微词,这时候有些情绪,总需要得到转移。

作为媒体人,马督工对于这样的战机自然是足够敏锐的,这也是他的相关节目能够成功在局部引起点火,甚至被王家公子拿来推送的底层逻辑。

而430期的结尾,马督工也为自己对以岭的抨击找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说是为了避免社保基金崩盘,要提前戳爆以岭的股价泡沫。对此我的表示有两点:

1)你也太小瞧帮社保基金做投资的机构的水平了。真以为他们会把宝压在几家上市的中成药企业身上?

2)戳破以岭股价的功劳可轮不到你身上,别欺负王公子现在全平台禁言,没法跟你理论。

3)讲真,20元一盒的连花清瘟胶囊搞不垮上海的防疫,也掏不空中国老百姓的钱包。此次抗疫遭遇如此困境,你不去反思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反倒是逮着一个连花清瘟胶囊死怼,意欲何为?

说完这些,下面开始正文:

1. 用研发与销售投入比来判定以岭这家公司不做人事,是极其缺乏商业实践经验的体现。

正如大家常说的,马督工的话乍一听都很有道理,然而当他说到你所熟悉的领域时,就会觉得这人很扯淡。

没错,作为一名参与经营规模不超过200万注册资金,员工规模不超过两位数的现自媒体人与前建筑咨询公司人员的任冲昊同志,对于国内研产销为一体的企业到底是怎么运作的,显然是极度缺乏阅历。

恰好,本人当下的经历正好帮任同学补补课。

先说结论:如果按照马督工这套锤人的方式,国内那些所谓的研产销企业,几乎没有一家经得起锤。

原因也很简单,市场经济,企业是要盈利的,研发投入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真敢铁了心往研发里狂砸钱的企业,如果没有人给他兜底,那几乎是做不到的。

而销售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是维持其自身循环的重中之重。因此渠道成本开支本身就会成为一名企业的大头。

而对于一家初具规模的企业来说,渠道运营普遍会存在下面两种思路:

1)通过大面积与经销商合作的方式,将B端的主要工作分给经销商,自己的销售人员专心做好经销商的维护,协调经销商进行市场管理。对于售后简单的产品来说,做基本的渠道维护就足够,对于售后相对复杂的产品,则还需要配合经销商完成技术服务。这种模式的话,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相对较少,但代价就是要让利给经销商,使得中间商的差价做大。

2)通过大面积投入人力,介入销售的各个环节,使生产,销售,技术服务整个链条完全掌握在厂商手上。这种模式可以根据情况自己成为经销商,也可以把经销商做成一个单纯的“橱窗”。其优势就在于完全掌控之后的“议价权”以及“可控性”,缺点就是成本太高。

从商业运作的角度去考虑,就马督工列出的以岭销售人员规模来看,个人觉得应该是采取了第二种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发展到极致,甚至是厂家还要自己去做仓储与物流,说白了就是所谓的“全产业链运营”思路。

就如同京东会从平台端做到物流端一样,以岭在销售层面的加大投入,多半也存在着纵向掌控研产销全链条的打算。这就属于商业运作范畴的东西了,马督工这个半吊子媒体人自然是不懂的,他只抓着人家销售投入增加不放。

这里还必须强调的,所谓的销售投入,不完全是渠道投入,也包括技术服务这类售中与售后的投入。这取决于产品在应用场景的复杂性。

就拿我一位做豆腐干产品的同学来说吧,他家产品属于典型的快销品,卖出去就卖出去了,你不用专门派人去消费者家里教他们怎么吃豆腐干。所以营销运营起来,找李佳琦带带货什么的,那都是很容易就能去做到。

而反观我司的产品,对于不同作物,不同应用环境,如何正确使其发挥出效果都是很讲究的,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服务指导,那么再好的东西都可能用出问题来。

而这种应用端的技术服务,与所谓研发端的产品研发完全是两回事,甚至对于研产销企业来说,应用端的产品顺利落地,往往才是决定其生死的关键。

对于连花清瘟胶囊的销售,我不清楚它是否存在类似的技术服务的投入比例。但技术服务对于大多数研产销一体的企业来说,是核心且重要的一环,而由此产生的成本,也往往会被算在“营销成本”之中。

反而在研发成本这一块,基于企业周转稳定的考虑,其投入比例往往远不能与营销投入相提并论。

至于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因为这就是市场经济。特别是需要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到研发里去,这是一件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同时渠道开销、技术服务开销,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的,这背后的成本都是客观存在且庞大的。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在营销为王的市场经济面前,那简直就是唐吉坷德般的傲娇。

最后就这一节总结一下:拿销售与研发投入比去踩一家公司,这缺乏商业常识;拿销售投入净增去踩一家公司不务正业,这是连研产销企业运作最基本的流程都不清楚。

而且对于不同行业来说,研发投入多少比较合适,这不好去定量,相对科学地是在同行业内进行环比。那么就某些人拿出来怼以岭的数据来看,似乎以岭的销售/研发投入在同行业里算是相对较低的了,那是不是从侧面说明以岭在中成药这个行业里,也不算是无脑堆销售的那种企业呢?

500

2. 说来说去,仍然离不开一个双盲

说来说去,仍然离不开一个双盲。不过双盲毕竟是质疑中医的“葵花宝典”,“流量密码”,从罗辑思维那个罗胖子开始扯双盲的时候,我对这种套路就已然麻木了。

说来说去仍然是那句话,在你们这些憨憨连人体运作的原理都没有搞清楚之前,盲目地把西式双盲实验作为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要求中医,这本身就是一种盲目自大。

而关于中医药有效性验证这块,我呼吁加速发展出适合中医的科学方法,这就与我在《在所谓的现代医学标准面前,中医为何总是很被动?》一文中的描述形成了呼应。

3. 扶洋自重这顶帽子,中成药还真担不起

扶洋自重这种神仙逻辑,充分暴露睡前消息工作室的思维水准。马督工在视频里通过大量列举国内中成药企业在外面找洋人背书,来侧面给他们扣上“文化不自信”、“扶洋自重”的帽子,这纯属巧言令色,诡辩之词。

在扣帽子之前,睡前消息编辑部的小编们应该深入思考一下,为何这些中成药企业要去找国外的刊物背书?为什么这些企业要拿着“世卫推荐XX药”来给自己打广告?

这还不是那些崇洋媚外,骨子里认为西方什么都好的人给逼出来的?

特别是马督工自己在节目里说“以岭都在说自己要做双盲”以此打击那些质疑双盲的人。这种逻辑又是狭间得飞起。

就此我想告诉马督工,在市场经济局里你还是加入一些市场经济的基本常识,不要老是在不同的局之中乱跳,你毕竟不是王也道长,也玩不来风后奇门,入局就安心入局,别秀。

以岭之所以要提双盲,还不是市场认可这种东西,股市投资机构认可这种东西,他们不提,东西卖不出去,股价跌了,你给他们买单?

拿以岭自己说要做双盲这种基于市场运营考虑的操作,去反驳那些质疑双盲实验标准的人,这就是典型的看上去很有逻辑,然而一旦从更整体的角度去看,就纯粹是不入局的诡辩之说。

当然,要谈崇洋媚外,那就又得走出马督工的狭间,看看整个社会思想层面的变迁。

从河殇开始,到公知泛滥,到一个动不动就取个洋名字来提升档次,这种文化现象到底因何而起?对陈独秀推崇备至的马督工应该比我更加清楚才是。

说穿了,市场经济下,国内市场认这一套,那这些企业为了东西好卖,自然会去附和这一套。这背后反映的是文化复兴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不过马督工不也说了吗?他们就是文化不自信,他们就是崇洋媚外?但是连博物馆前面立一尊孔子像都要阴阳怪气的马督工,究竟懂什么叫文化自信吗?究竟懂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吗?

我看未必吧!

在哲学认知层面,被前工业时代的思维所束缚,连康德看了都要叹惋的机械唯物主义;在经济发展层面上,疯狂推崇拉美模式,成天把现代化挂在嘴边,却不去思考现代化的多元路径;在社会发展层面,一会儿激进到要消灭家庭,搞大社会,一会儿又极度地推崇市场机制,认为疫情期间应该让口罩涨;在媒体运营层面,疯狂推崇西方那种所谓的第四权,搞以制造对立和流量的狭间媒体模式。

至少在我看来,骨子里全盘西化的马督工,根本没有资格去指责中成药厂商挟洋自重。因为人家起码是在试图将老祖宗留下的药方发扬光大,只不过为了东西好卖,找了些个洋大人背背书。

而马督工即便不找洋大人来背书,光凭他说出的每一句话,展现出的每一层思维,都无疑与洋大人们同调合拍,是高度地领略了西方民主自由的精髓。

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自己尚如此,何必给先咬别人一口呢?

在我看来,找洋大人背书的现象,恰恰说明我们既需要将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也需要建立属于中医的科学标准,让评判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至于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我认为有一个非常基本的前提:就是你得懂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懂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你拥有相对国际化的视野,能做到海纳百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此便可以全面精准地构建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就这点而言,既不通本土思想文化,对于西方也是雾里观花,纸上谈兵的马督工,似乎不太具有对传统文化评头论足的资格。马督工说来说去,无外乎是把五四新文化运动那套“启蒙之说”,延续到今天,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想以所谓的现代化去启蒙大众。

这种刻舟求剑的心理着实令人唏嘘。毕竟,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自然是一个需要启蒙的中国;而今天这个正在逐渐迈向伟大复兴的崛起中的中国,所谓启蒙这种痴人说梦的臆想,我觉得是已然失去了其生存的格局了。

4. 方法上的反动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与立场的反动

马氏较真,马氏逆反,从传媒的运营角度来讲,无外乎是去迎合那些对于主流声音有着逆反之心的人。

就像马督工这次怼中国历史研究所,想表现的就是一种敢于对官方说不的“大无畏”精神。

然而对于大无畏三个字,人们往往只看到其摆出的POSE,却看不到其实际的效果。

毕竟这世上本有大义与小义之分,有宏大叙事下的大原则与原子化叙事下的小偏执之分。

有些人为了大义、大原则慷慨赴死,那是真正的义士;而有些人为了小义与小偏执故作愤青状,真是病态。

中国历史研究所应用这段话可能是出于一种不严谨,但本质上仍然是想给中国本土的东西喝喝彩,是对文化复兴这个大义的打call,这种错误合大义而失小节,指出来没什么问题,但将其作为炫耀自己“大无畏精神”的资本,就未免有些太小题大做。

同样,马督工把自己对传统媒体那套拉胯操作的“方法优势”,描述为导弹打舰艇的降维打击,更甚至是用漫画来渲染自己牛逼轰轰的形象,顺便连不幸坠楼身亡的蛋卷都要拿出来给他站台。

这种打肿脸都要给自己抬身价的做法,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诚然,马督工说得没错,传统媒体在舆论战这块真心有点拉,以至于被3.0版的公知拿出来吊打。我也因此建议主流媒体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深刻反思反思,能被马督工拿出来炫耀战绩,这其实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用马督工独有的马列思维来看,这些媒体在舆论战层面的拉胯,就是一种彻底的反动,就应该被他这种“先进”的媒体给打垮。

然而马督工不清楚的是,他口中所谓的反动,不过是传统主流媒体在方法层面与时代脱节罢了,属于“术业不精”,但传统主流媒体所占到的立场,如中国历史研究所所代表的“支持文化复兴”的态度,这可不是反动的,这甚至是先进的。

方法层面的反动不可怕,多下下副本,提升提升手法和装备,自然可以追上。但立场与思维层面的反动则是难以扭转的,而且方法越先进,这种反动带来的破坏就越惊人。

教员有一句话深刻地对此做出了总结,这句话想必大家都清楚,我在此也懒得赘述了。

在文化复兴的当下,对于买办资本,对于西学学阀垄断,马督工放之任之;对于民族企业,对于传统文化,马督工重拳出击,这到底是先进还是反动,可不是一副理中客的模样就可以敷衍过去的。

5. 用工程师思维去对待舆论场,执拗,但是愚蠢,更容易双标!

舆论场是一个需要用智商+情商去综合处理的复杂环境。这与在设计院做项目,给甲方提出这个法兰必须要DN50,这根蒸汽管必须加保温材料,这个配电柜必须是防爆的有着本质的区别。

土木工程里可以较真,因为工程质量关于生命安全。但舆论场上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蹲在所谓的狭间里较真,未必能从根本层面解决问题。

舆论场的机制与宏观经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属于典型的人心可以反噬结果的那种。

这归根结底来自于人对一个事情的耐受度。就好比宏观经济形势不好,但我有信心,那就能坚持下去,然而一旦失去了信心,完全趋利避害,那么我就有可能把资本投到海外去,而这种出逃的效应又会反过来加剧宏观经济的震荡。

舆论场也是同理的。上海防疫不顺,大家都有怨气。如果这个时候耐受度高一些,那么挺过最艰难的时间段,可能疫情就缓解了。然而一旦大家情绪失控,开始不服管,开始闹事,各种增加政府的管理成本,甚至让病毒到处传播,那么从结果上就会加剧防疫不利带来的窘境。

在这里,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舆论场,人心的不确定性成为一个重大的,可以从当下影响未来的因素。这时候如果有人非要渲染那个最坏的,最容易让人失去信心的结果,那么这种渲染行为即便是一种所谓的客观分析,但这个客观描述本身,却并不是真正客观的,甚至已然对现实产生了“观察者效应”

观察者效应从某种意义上是违背线性逻辑的,因为线性逻辑是从分析推出结论,从现在的数据去推绎将来的结果。这种行为放在不受人类情绪影响的自然界里,也许是可行的。但放在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系统里,就极可能出现“分析推出结论--->结论影响人心--->人心推动结论成真”的纠缠作用效果。

就像福山那本《历史终结论》,虽然大家日常鞭福鞭得欢乐,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本身就不是一个严谨的线性逻辑的预言书,而是一本震慑人心,让世界线往“历史终结”收束的攻心之物。

这其实也是社会科学真实的价值,在对于复杂系统无法进行精确预测的前提下,用它来影响人心,来推动预设的结论被实现就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

这也是为何我始终不赞同马督工这种所谓的绝对理性,绝对机械分析社会现实,做舆论工作的方式,因为他看似客观理性,其实却是与这个真实的世界格格不入的。

(这背后的一切根源,在于人类能力的局限性,对于复杂世界认知以及应用其原理进行文明构建之能力的局限性,只有承认这种局限性,人才会变得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逐渐理解社会上发生的那些所谓的不公平的事情究竟缘起何处,人才能与自己所处的环境达到和解,进而合一)

又譬如15年那阵子有一堆经济学家唱衰人民币汇率,本来这就是对未来的一种可能性分析。但当他们的唱衰开始与国内一些企业家趋利避害的心理媾和时,这种可能性分析就成为了推动此种可能性成为现实的重要力量。

而当国内资本因为这种所谓的客观分析而大量出逃时,这种客观分析本身就已经不客观了,甚至构成了破坏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推手。

如果我们不理解社会这种复杂环境此般最基本的结构原理,一味地在狭间求取所谓的是非曲直,那么最终为社会带来的,将未必是一个正面的结果。

舆论治理始终是追求真相维持人心稳定的动态平衡。

而所谓的真相在信息茧房存在的前提下,又极容易被伪逻辑链给伪造出来。

到头来,人们以为的对真相的追求,往往会变成基于屁股与立场的一家之言。最后真相没有追求到,双标倒是满天飞。

就拿马督工此次锤以岭的方式来说,这种锤的方式,放到全球任何一家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来说,都是经不起锤的。因为法治建设不健全,大家都在想法钻法律的漏洞,这是行业现实,这里没有所谓的圣母,这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

当马督工用一个超乎时代的标准去锤一家处于此时代中的企业时,那么在他这个道德珠穆朗玛峰的狭间里,以岭则始终是在人性的马里亚纳海沟里挥舞内裤。

然而同样的标准,马督工却有选择权去决定到底锤在谁的身上。譬如在联想这件事情上,他显然是不愿意锤下去的,甚至把真正孑然一身的司马大爷给批评一顿。

挥舞制裁的天锤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可以基于自己的屁股,选择性地将天锤挥向谁。

当所谓的媒体第四权拥有了选择性挥舞天锤的权力,那么所谓的第四权就不再能够缔造真正的社会公平,反而成为了深度参与资本与权力游戏的新贵。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反对所谓媒体第四权理念的核心原因,除非上海锥光网络传播公司的70%股权不再完全在任冲昊同志手上,否则你拿什么让我去相信,你一个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私有个体经营单位,会为了天下万民的福祉而殚精竭虑?

6. 蹭热度,逆主流,玩狭间,最终的结果就是睡前消息的优质观众群体逐渐流失

这倒是作为一名睡前消息老观众的心声。

至少在我看来,很早以前的马督工并不是这样的。从《大目标》开始,到对《八佰》的批判,到对《独山县》的报道,曾经的睡前消息还算是有一定质量的。

但岁月是把杀猪刀,时间会慢慢抹去一个人的棱角,人的初心是否还在,有时候很难说,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初心去默默坚守。

当一个不断地选择用低劣的话术去蹭热度,去刻意跟着主流唱反调,以此吸引那些同样逆反的人群时,那些真正愿意静下心来,陪伴《睡前消息》慢慢成长,细水长流的高质量观众群体,自然会逐渐流逝。

我就是其中的一员,而观友祭风凌也是如此。

即便到今天,他仍然在跟我认真讨论《睡前消息423期》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说得可圈可点的地方。然而当我们批评马督工的一些不恰当言行时,那些涌现出来的反对者,其水平与暴躁程度,却比饭圈还要饭圈。

崇尚理性客观分析问题的马督工的粉丝在不断蹭热度的对立里被提纯,最终那些优质的,能给睡前消息节目组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观众对他心灰意冷。

于是乎我们看到一个自命不凡的,趾高气昂的,以媒体战士自居的马督工横空出世。这种高傲与自负,

深深地映射在他430期节目的那两副漫画里。

500

500

看到如此自我膨胀的马督工,我不禁感慨道:“没有鲁迅之才,却非要将自己标榜为当代鲁迅”,但东施效颦,效来效去怎么也不可能成为西施。当一个人自恋到如此程度,甚至要自己亲自下场来标榜自己的战斗力时,那么这高高立起的Flag,他马督工是否承受得住,我相信时间一定会给出最公正的答案。

欲使其灭亡,先使其疯狂。别忘了,任同学狂妄的背后,永远有一把来自合川农民军的思维武器之剑,在你七寸之处隐隐闪耀着寒光。

戏雕!

500

全部专栏